民房四寶:性格內向就是怕醜?

這天,在英國倫敦巧遇中學老同學,和我一樣,她都是獨自陪伴女兒,專程來看看將要報考的大學。在陌生的英國街頭,實在是他鄉遇故知以外的一種難得。難得,是因為我們帶着的小女孩,都是同年同月出生,彼此相差只有兩天。在她們兩歲的時候,都在同一所幼稚園玩沙、玩水、玩車仔,多年後的今天,兩女孩都快中學畢業,世界那麼大,竟然同樣選擇到英國來報考相同的大學、修讀相同的學科。我們兩對老同學就把握這份難得,在Covent Garden Market的一間餐廳坐下,邊吃邊聊邊敘舊。

同學與女兒可以無所不談,是十分令人羨慕的親子關係。即使在選擇學校與學科上,清楚聽得出她們的分歧和各自的道理,然而,媽媽可以告訴女兒自己的期望,女兒亦可以坦白自己的想法,她們不是在自說自話,而是在真誠地溝通。留意到母女倆不是要對方聽自己話,而是在聆聽對方的話,即使未必同意,也未必明白,但,卻無礙彼此的關係,因為,在聆聽中,大家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被愛。

或許,很多父母總會覺得孩子的能力與性格也合適報讀某個學科,孩子不選,就是浪費。

可是,在能力之外,父母又是否了解孩子的真正性格呢?聽同學女兒的說話,筆者相信她是一個內向型(Introvert)的女孩,媽媽聽後有點懷疑,因她眼中的她從來都不是一個羞澀的女兒,她跟學校參加外展訓練是全組同學的最強後盾,也會與友人大伙兒到主題樂園遊玩,平日能言善辯,表達力強,光是這天與我們的「重逢」,也是喋喋不休的,怎樣看,也是一個外向(Extrovert)的孩子吧。

社交活動消耗精神體力

事實上,性格內向不代表羞怯,而是社交活動會消耗他們很多精神和體力,不像性格外向的人可以透過社交活動重新得力,愈玩愈起勁。值得注意的是,內向的人不是她們不能參加群體活動、不能在陌生人前說話,也不是做得比外向的人遜色,這不是能力的問題,只是她們不喜歡吧。同學女兒邊聽邊點頭,笑容從心底跑到臉上來,說她之前做過評估,是屬於90%的內向型。她與朋友在主題樂園玩了半天便累得半死,在餐廳點過午餐後就再沒有說話,朋友都以為她不舒服,其實她需要靜下來讓自己的精神和力量回復過來。性格內向的人做事細心,有條理,自理能力高,她們會及早安排每天要做的事情,並且編排得非常細緻;一些突如其來、不在計劃之中的活動,即使看來是小事,都會令她們感到困擾、感到煩躁,這是外向型的父母都不會明白的。

老同學奇怪筆者那麼了解她的女兒,沒他的,皆因我的女兒也是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