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專題:全職湊仔 鑽研教養理論 「廿四孝」爸爸 享受育兒樂
無論時代怎進步,在華人社會,還是擺脫不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男人辭職做「湊仔公」,又或者報讀育兒課程,依然未成氣候。不過,這個世界,總有人願意做先鋒,Franco和Vinic是其中的少數。這兩個爸爸在家帶孩子所得到的快樂和滿足感,相信亦會比一般爸爸多。
文︰沈雅詩、顏燕雯
場地提供:City Lab
親職爸爸 樂做「湊仔公」(楊柏賢攝)
◆全職爸爸:兒子令我變溫柔
現年33歲的Franco,早在2年半前,當兒子湯丸仍在太太LuLu腹中時,已經立下心志做「湊仔公」,「LuLu懷孕初期試過作小產,當時我曾對自己說,如果能夠保得住胎兒,我便辭職,以後在家好好帶孩子」。結果,上天保住了湯丸,他也信守承諾,辭去廣告公司高級客戶經理一職,回家專心照料懷孕的妻子,一起迎接小生命的來臨。
在大學讀美術設計的Franco,閒時很喜歡與湯丸一起塗鴉。(楊柏賢攝)
從孩子身上學會欣賞
形容Franco父愛爆棚,一點不為過,訪問期間,他的眼神完全沒離開過將近2歲的湯丸,兒子的一顰一笑,他也看得陶醉。「湯丸的確令我改變了很多,以前我脾氣很壞,遇着無理的客戶,我會不留情地罵,但有了孩子,脾性也溫柔了,我沒鬧過他半句。以往我很討厭人家動作慢,我會不耐煩,但當看見自己的兒子走路很慢、行樓梯很慢,我反而欣賞他努力學習,也讓我得到啟發,其實步伐快和慢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如何向前行,不後退。」
還以為Franco滿溢的愛是遺傳自父親,但答案恰恰相反,「我生於一個大家庭,跟4個姊姊、1個哥哥的年齡相距很遠。我不是說父親不疼愛,但我總認為,我無法在他身上得到那種我想要的父愛」。
因着童年的缺失,令Franco更渴望做一個全職爸爸,陪伴湯丸成長。「很多研究都說,如果幼兒在2歲前,爸爸能夠經常陪伴身邊,小朋友的身心發展都會更健康。」而他的想法,也得到任職社工太太的鼎力支持。「難得他有這個心、願意這樣做,我當然覺得是一件好事。反正我們也有少許積蓄,即使他沒有收入,我相信生活仍然可以維持的。」LuLu說。
不過,Franco雖然辭去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其實他一邊做「湊仔公」,一邊也不斷發掘搲「奶粉錢」的機會,「我會形容現在自己是slasher(斜棟族),湊仔之餘,也work from home,做online marketer,亦教小朋友畫畫,因為我本身是讀art and design的」。他近年還以「梵高爸爸」的身分做blogger,成為親子界罕見的男網紅,獲得不少掙外快的機會。
這個三口之家,男主內,女主外,LuLu(左)大讚丈夫照顧兒子值100分。(受訪者提供)
每天堅持為兒子做3件事
但無論兼職多忙,Franco強調,每日都會跟湯丸一起做3件事,「第一,我們一定會去公園玩;第二,我一定會親自替他洗澡;第三,我一定會陪他看繪本」。
說到育兒方式,很多時,爸爸和媽媽都是南轅北轍,原來這情况亦發生在Franco和LuLu身上。「太太比較緊張,湯丸一個小動作,她也會說『no』,我卻沒什麼所謂。舉例,湯丸15個月大時,第一次去沙灘,當時他對沙很好奇,想放入口吃,LuLu制止他,重複又重複說『no』,又向他解釋原因,但兒子也不聽。於是我趁LuLu走開了,便由他吃,他一放入口便馬上吐出來,看見他露出難堪的表情,我才用清水替他清潔。」Franco笑言,當刻太太是不知道的,否則肯定「爆炸」,「我的心態是讓他trial and error,從此之後,湯丸再沒有吃沙了!」
育兒路上,雖然一鬆一緊,但夫妻的願景還是一致的,「不用湯丸讀名校,只要他開心、健康就足夠了」。
Franco童年時得不到他心目中渴求的那種父愛,令他更加渴望做全職爸爸,陪伴兒子成長。(受訪者提供)
教養導師 邊學邊走育兒路
人稱Vinic爸爸的李灝濂活躍於各大親子平台,除了參與網台和facebook直播節目,也是網上專欄作家、香港有品運動認證「6A品格教育」講師和NLP身心語言程式學執行師及教練,常受邀於小學主持家長講座和工作坊,推動正向親子關係。
Vinic育有3名子女,大女兒7歲,一對龍鳳胎各6歲。新聞系畢業的他,一直從事貿易、巿場設計等工作,從來沒有想過跟教育扯上關係,直至大女出生,開始改變了他的想法。「那時候想學一套比較正面的教養方法,方便自己管教小朋友,最後選擇了6A品格教育。完成這套講師課程後,我很想把這套理論分享予身邊的人,但仍然感到自己有所不足,於是又再花了2年時間完成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碩士課程。」
這個好學爸爸承認自己在教養上也曾碰釘,例如大女當年考小學前,Vinic為女兒報考了6間直資、私立小學,還安排她念面試班。女兒上完面試班後,他反而覺得幫不上什麼忙,還嚇怕了女兒。「那個面試班很催谷,女兒上課時都覺得辛苦,令她對面試有更大的恐懼,所以我們半途放棄了。回想起來,有些面試班所教的,父母自己都能教得到,那為何還要給孩子壓力呢?」
Vinic為人父後,開始花時間鑽研教養理論,只是不想自己「教錯」孩子;後來他覺得應給更多人認識正向教養方法,所以樂於在不同渠道跟家長分享。(黃志東攝)
教養方法 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Vinic認為教養方法有很多種,沒有分哪個最好、哪個最差。就像他的一對龍鳳胎,性格各異,所以他會用不同方法來管教二人。「例如我告訴兄妹現在要去睡覺,哥哥會扭計說不想睡,妹妹雖然也不想,但會乖乖準備入睡。這時,我會給哥哥5至10分鐘時間,讓他在客廳發呆又好,走來走去也好,總之10分鐘後便要回房。妹妹或會覺得,為何哥哥還有10分鐘去玩?我會解釋說,這不是獎勵,也不是懲罰,他只是無聊地等10分鐘,如你需要,我也會給你的!妹妹想了想覺得並不需要。我給兄妹界線都是一樣,只是向他們解釋和處理手法不同而已。」
在教養上,Vinic認為爸爸與媽媽的角色同樣重要,大家應互補長短;他亦慶幸一直以來得到太太支持。(受訪者提供)
繼續讀書 學習見招拆招
他說自己雖是教養導師,但不代表他沒有遇上難題,他之所以願意花時間繼續讀書、學習,就是希望能找到問題的根本,學習如何見招拆招。「你想想,我們從小時候來到今天,一路上總會遇到不同問題,我們走每一步所做的每個決定,到底是對還是錯呢?如果我們覺得是錯的,最重要是懂得退回去想想,是否有別的方法可以做得更好。我有了小朋友後,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去看自己,讓我學會反省,並修正以往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我重新去讀書,為的就是避免用錯誤的方法去教導他們。」
「爸爸」這個角色,在Vinic看來既特別又有魅力,所以他主持的講座很多時候都以爸爸的身分和角色去做主題,如參與推動父親親職文化DADs Network的網上節目,以及與維護家庭基金合作開辦爸爸6A教養playgroup等。他說,相比以往,近年看到很多熱心的爸爸,主動參與各種講座和工作坊,而且表現積極,樂意跟別人分享和請教。「爸爸很多時候不會像媽媽一樣,媽媽會把細節位想得很清楚,亦緊張孩子的一舉一動;爸爸則大都性格強硬,多給予孩子一些大方向的指令,這樣更容易讓子女吸收其觀念和想法,更能影響孩子的價值觀。」縱使如此,Vinic認為教養上夫妻間的配合亦重要,雙方應互補長短,惟教養方向要一致。
大家姐(左)和一對龍鳳胎弟妹年紀相若,Vinic笑指3姊弟妹常常吵鬧,但其實3人感情深厚,現在他們還是同睡一張大牀。(受訪者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