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導航:資訊素養 家長又識唔識?
隨着智能電子產品普及,社會對於資訊傳播和當中的價值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資訊素養(Cyber Wellness)的課題也應運而生。在香港的中小學,老師會於課堂向學生灌輸有關應對沉迷上網、網絡欺凌、侵權等知識,以使學生在網上懂得慎言慎行、自我保護。
然而,資訊素養所涉獵的範圍可以很廣,新加坡的教育部就開設了有規模的資訊素養教育課程,當中包括10項重點:網上資訊的特質、網上身分、平衡使用電子產品、網絡禮儀、網絡欺凌、網上交友、評估網上資訊、處理不恰當網上資訊、網上詐騙及尊重版權。
小四生開網店賣老翻
從我們前線的輔導經驗所見,家長一般只比較關注學生沉迷上網的問題,即「平衡使用電子產品」一項。學生上網除了要學時間管理,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問題,以下是兩個真實例子:
小敏現時就讀小學四年級,最近學校收到小敏媽媽的投訴,說小敏上網時間愈來愈長。當社工向小敏了解她上網的情况,發現她每天完成功課後,除經常長時間玩手機遊戲外,年紀輕輕的她更會網購和開設網上商店(IG Shop),並打扮成熟地相約陌生人在街上買賣交收,當中還涉及一些冒牌貨。小敏也喜歡韓國明星,在網上結識到不少志同道合的網友,有時會欺騙父母去同學的家聚會,其實是相約網聚。
打機欺凌隊友 延伸到現實
明仔升上中一後為了維繫友情,每天與同學放學後定時玩網絡遊戲,除了一玩便是三四個小時以上,玩得激動時更不時會在網上大講粗口。他也經常和同學一起在網上欺凌遊戲實力較低的隊友,加以侮辱,甚至把在網上的欺凌問題延伸到學校之內。明仔亦試過盜取媽媽的5000元來用作遊戲課金,而家長還未知情。
小敏和明仔的家長都只聚焦子女沉迷上網,而忽略其他問題的存在,如網絡欺凌、網上禮儀、網上交友的危機、網上的身分認同、盜版侵權、金錢運用等等。因此我們建議除了學生,家長也需要認識和具備資訊素養,才能懂得去教導子女,以及作好榜樣。
家福會得到教育局資助舉辦「健康上網支援網絡」,其中包括支援教師、學生及家長的輔導熱線和WhatsApp(5592 7474)。當大家對資訊素養或網絡問題有疑問,不妨直接和我們聯絡。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兒童照顧服務、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文﹕黃詠樟(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