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專家:太多預防措施或有反效果 建構關愛文化 杜絕校園欺凌

 

社會風波持續,外界都關注社會矛盾、對立的氣氛會否帶入校園,擔心學生可能因政見不合,甚或家人職業而產生欺凌的情况。開學大半個月,究竟校園的光景如何?在風雨飄搖之際,如何保住寧靜的學習環境,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文:沈雅詩、顏燕雯、許朝茵

校園欺凌.專家:太多預防措施或有反效果  建構關愛文化  杜絕校園欺凌
和而不同互尊重 向校園欺凌說不

多觀察學生相處及情緒

代表全港74間直資學校的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招祥麒表示,在校長群組之間,未有聽聞學校有因政見或家長職業而引起的校園欺凌個案,「我相信是因為校長都有共識,需要建立和諧有序的校園,所以大家都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應對事件」。

校園欺凌.專家:太多預防措施或有反效果  建構關愛文化  杜絕校園欺凌欺凌跟一般糾紛不同,必須包含重複發生、權力不平衡和具惡意3個元素,才可定義為欺凌個案。

招祥麒不諱言,直資學校比較多學生是來自紀律部隊家庭,也鑑於早前社會上確實有流傳過要排擠警務人員子女的消息,因此以他任校長的陳樹渠紀念中學為例,亦有採取特別措施保護這班學生。「學校管理層核心成員,在開學前便重新翻閱所有學生的資料,以了解他們父母的職業。對於那些家長當警察的學生,我們有特別留意其他同學對他的態度,亦有觀察學生自己的情緒。」

校園欺凌.專家:太多預防措施或有反效果  建構關愛文化  杜絕校園欺凌要杜絕校園欺凌,應建立關愛文化,讓學生學習互相尊重的溝通模式。

另外,在開學前,他也特別約見了學生會代表,亦同時在開學日透過全校講話,呼籲學生不要把政治立場帶入校園,「我們尊重所有持份者包括老師及學生的個人立場,但就認為大家不適宜在校園內討論,免卻爭拗,甚至引起肢體衝突」。但校方鼓勵學生透過書信,向特首表達意見,「今年中文科第一篇作文,題目就是《給特首的信》,我鼓勵同學向特首提出改善建議,蒐集後,會透過局長轉交特首」。

校園欺凌.專家:太多預防措施或有反效果  建構關愛文化  杜絕校園欺凌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招祥麒

加強感恩、快樂及尊重教育

作為男校校長,郭超群說,男孩子推推撞撞、發生衝突的情况時有發生,但他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卻未見過純粹是因為對方家長的職業而起衝突,「小學生的爭執點很少是因為這些,極其量見過有學生因為炫耀父母職業而惹來其他同學不滿。德信開學至今都很順利,校園氣氛很好」。

郭超群又提到,開學前的確有收到警民關係組的通知,警務人員的子女獲發警報器防欺凌,不過,因開學至今無聽過響鬧聲,故不確定是否真的有學生帶上相關裝置上學,惟他個人並不主張,而校方亦無特別制訂保護警察子女的措施。「一切平常心,太多舉動,隨時有反效果。」但他補充,學校今年會重點加強「感恩」、「快樂」及「尊重」的正向教育元素,亦會引入「善意溝通」計劃,讓學生學習互相尊重的溝通模式。校園欺凌.專家:太多預防措施或有反效果  建構關愛文化  杜絕校園欺凌德信學校校長郭超群

提升同工處理紛爭技巧

鄧振強表示,暫時無聽聞有中學因今次社會事件引發欺凌個案,而他作為校長的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亦未見有學生因政見不同而產生矛盾,「大家敏感度都高了,學生在校園亦不會特別拿事件出來爭論,所以開學至今,學生之間的氣氛都是平和」。

他指出,該校一向有恆常地做預防欺凌的工作,不會額外增加資源,但最近的確多派了同工參加教育局開辦的工作坊,期望進一步提升處理紛爭的技巧,建構正面校園。

校園欺凌.專家:太多預防措施或有反效果  建構關愛文化  杜絕校園欺凌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

多做價值觀教育工作

「我相信小學生的思想仍然相對簡單,我見不到他們有爭論政見,當然亦無欺凌警察子女的情况。」朱子穎說。

被問及會否加強學童對社會時事的認識,他表示要小心處理,「小朋友心智未成熟,在尚未建立個人價值觀前,他們都很尊重老師的權威,所以我不建議老師跟學生談論今次社會事件誰是誰非,因為學校有近800個家庭,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關注,如果孩子把老師的定奪帶回家,若老師的想法又跟學生家長有不同的話,就可能會引起家庭衝突」。

但他透露,學校今年會多做價值教育的工作,「價值觀如伸張正義、關心聆聽、饒恕復和等,這些價值觀是必然正確、毋庸置疑的,我們會跟學生多談這些」。

校園欺凌.專家:太多預防措施或有反效果  建構關愛文化  杜絕校園欺凌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總校長朱子穎

致電家長了解學生需要

李國釗透露,每年新學年,校方都會撥出「陽光電話」,由班主任逐一致電家長,了解學生的需要,但今年因應社會狀况,教師提早致電家長,「今年在暑假尾、開學前,我們已經開始打電話,的確有家長表示擔心,尤其是當警察的家長」。

他強調,校方向來一視同仁,不論學生家庭背景、父母職業,都會盡力關顧,希望營造一個和諧的大家庭,而學校亦特別提醒教師及班主任,近期要加強校園欺凌的意識,並掌握處理衝突、紛爭的方法。「我們好感恩,學校暫時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一切運作正常。」

校園欺凌.專家:太多預防措施或有反效果  建構關愛文化  杜絕校園欺凌聖文德天主教小學訓輔主任李國釗

專家的話:完善投訴機制 保護受害人

校園欺凌成為近日社會熱話,但何為欺凌?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伍斐然指出,欺凌主要包含以下3個元素:

(1) 重複發生︰

欺凌在一段時間內重複發生,並非單一的偶發事件。

(2) 權力不平衡︰

欺凌者明顯比受害人強,不單是體力上的差別,也包括朋輩影響力等其他因素。

(3) 具惡意:

欺凌者蓄意欺壓及傷害別人,可以是心理或身體上的傷害。

至於有提議向警員子女派發警報器,或組織接放學隊伍,以防他們被欺凌,伍斐然則不認同這些做法,「家長及校方不應過分緊張,要先評估警員孩子的實際風險。若評估為極高風險,便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如老師多注意學生間的互動,或在小息時段多巡邏。否則就毋須大費周章」。她補充,有些預防措施可能會帶來反效果,包括引起警員子女不安或恐懼,而警報器亦未必適合孩子使用,「如果他們不小心錯用發出警號,會引起其他同學注意,覺得他們古怪,反而有可能增加孩子被排擠或欺凌的情况」。

專家的話:完善投訴機制  保護受害人伍斐然

伍斐然又謂,要預防校園欺凌,學校擔演關鍵角色,最重要是建立關愛校園文化,「學校除教導學生要關心別人外,也要有完善的投訴機制保護受害人等,亦要讓全體學生知道,校方絕對不會容忍欺凌行為,每一個同學都有責任向老師報告,這樣可減少欺凌發生」。

個案分享:家長及時察覺  向校方反映若懷疑子女受欺凌,家長宜向班主任或訓導主任尋求協助。

個案分享:家長及時察覺 向校方反映

小朋友成為被欺凌對象,未必跟父母職業有關,甚至可能無實質原因。好像今年念三年級的康仔(化名),過去便經常成為同學的欺負對象。媽媽陳太憶述,康仔一年級時,有同學總喜歡在他的書本上塗鴉,甚至試過撕掉他的書本。「據康仔所講,這個同學最喜歡拿取坐在他附近同學的文具及書本,由於我的兒子坐在他後面,於是經常被作弄。」

陳太認為小朋友只是貪玩,沒有惡意,因此只在手冊留言通知班主任,隔天後,康仔亦回家告之班主任已着那名同學向他道歉了。

可是到了二年級,又有另一名同學欺負康仔,不但在小息時常用手揑他的臉,更試圖用鉛筆戳他,陳太綜合了兒子幾個月以來被欺負的情况,決定知會學校。「康仔說那個同學都會作弄其他人,但或許兒子比較文靜,被欺負也不出聲,所以同學才變本加厲。」

陳太最後聯絡了訓導主任,他之後召康仔和同學來了解,經勸告後,那同學便再沒有針對康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