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樂:交換幸福
《Life幸福小鋪》(作者提供)
文:楠茂宣
圖:松本春野
出版社:幼獅
鎮上有一間無人營運的店舖,名為「Life幸福小鋪」,客人如要從店內拿走一樣自己喜歡或需要的物品,便要留下一樣自己用不着或者希望別人使用的東西。
一個孤單的老奶奶想念着已離世的老爺爺,難過得已無力氣再種花了,便把老爺爺生前最喜歡的花種子裝入一個個小紙袋,排列在店舖的架上。
分享書本 或改變他人命運
小舖默默無聲地維繫了不同的人,彼此的生命正無形地互相影響。一對夫婦放下了一對咖啡杯;一對情侶留下了一疊信箋;一個小男孩放下了一本圖書;一個小女孩留下一件小背心。每樣物件都承載着不同的故事,而他們放下物件後,都不約而同地拿走了老奶奶預備的花種子。
春暖花開,老奶奶又帶着夏天開花的花種子重回店舖,打開門後竟發現擺滿了燦爛的鮮花盆栽。原來,她之前留下的花種子,經過不同人的悉心栽培,已散佈於小鎮的每個角落。雖然老爺爺已不在人世,但他的種子卻能溫暖人心。幸福的種子散落四周,老奶奶也因此獲得鼓勵,重拾力量,準備要親自播種在夏天開花的花種子。對老奶奶而言,通過分享,得到了解脫,繼而學會放下悲傷。
想起遍佈世界各地的漂書站方興未艾,其設計概念與「Life幸福小鋪」相若:拿一本自己感興趣的圖書,放下一本自己希望傳承下去的書本。大家在互信的基礎上,分享閱讀、分享書本。在某時某地,有一人可能因為讀了你分享的書本得到啟發,他的人生、他的命運或許因此改變。
教孩子學會分享 懂得知足
事實上,消費者的觀念已逐漸改變。外國有很多慈善團體,通過售賣他人捐贈的二手物品,把收入所得用於慈善。這些二手店大行其道,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這一方面可延續物件的生命、減少浪費,符合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又可把消費轉化為慈善,幫助有需要人士。
相爭不足,共享有餘。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學習分享。學會分享,實為懂得知足。忽發奇想,每所學校也可設置一家幸福小舖,讓學生學習互相分享。正如書中所說,有人留下物品,同是也帶走了其他物品。不只是看得見的有形物品,還有那些看不見的無形物品。
文︰Carol Ma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