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自聊:選擇玩具less is more
跟很多小朋友一樣,玩具店是Konnie姑娘最喜歡逛的店舖之一,因為玩具是言語治療師重要的工作伙伴,它能幫助小朋友發展遊戲技巧,從而促進語言發展。加上玩具店內的玩具款式日新月異,每次去總有新奇有趣的發現。近年玩具商為了吸引家長選購,紛紛標榜玩具加入不少教育元素,一件玩具包含了很多顏色、形狀、質地、花紋圖案等,更有發聲發光的功能,好像要將小朋友在不同年紀該要學的概念都投放在一件玩具中,這樣對家長來說就「抵買」了。但這樣的玩具真的好嗎?
近來看了一些學術文章,研究玩具款式與語言發展的關係,尤其是家長在陪伴小朋友玩不同玩具款式時的語言範例(language input)。因為我們知道家長語言範例的質素是促進年幼小朋友語言發展的要素之一,所以如果那件玩具能容易令家長說出愈多及愈準確的詞彙和概念,就是一件相對理想的玩具了。
其中一個研究比較玩具所包含的概念,原來家長在陪伴小朋友玩較簡單的玩具時(實驗中用了只有不同顏色大小的積木),比較複雜的玩具(實驗中用了印有不同花紋,並用不同質地製成的積木),他們的語言範例會包含更多概念,就好像會說:「試吓擺大嘅紅色積木。」相反家長在玩複雜設計的玩具時,因為太複雜的關係,只能說:「擺呢個」或「擺嗰個」等籠統概括的字詞。對小朋友學習語言而言,當然需要特定的詞彙,而非籠統概括。此外,這個研究更出乎意料地發現家長陪小朋友玩簡約玩具的時間竟然比複雜的玩具長,遊戲中所說的話亦更多,可見簡單的玩具勝過複雜的。
隨着科技的發達,電子玩具包括按鈕發聲,甚至有真人發聲的也愈來愈多,即使作為成人,我亦會覺得這類玩具比較好玩,但原來對於語言範例的好壞多寡來說,傳統的玩具能引導出更理想的語言範例。有研究比較了家長跟幼兒玩傳統入形狀的學習箱和電子學習箱時的說話,原來家長的語言範例在玩傳統學習箱的過程中更多元化,而句子文法的多樣性亦更高。所以,傳統玩具有時真的不遜於昂貴的電子玩具。
玩具分批玩 保持新鮮感
除了以上購買玩具的選擇原則外,亦有一個整理家中玩具的小貼士分享給爸媽。如果家中有很多玩具,而小朋友對每件玩具亦是3分鐘熱度,可以嘗試將玩具分成6至8件為1組,然後,每次只放出1組玩具,其餘的收藏好,每隔2至3星期就換一批玩具,保持新鮮感。有不少家長試過這方法後,都覺得小朋友因為選擇少了反而能專注玩同一件玩具,同時小朋友亦更有機會發揮小宇宙,將那6至8份玩具mix and match,發揮創意。由此可見,家中的玩具不是愈多愈好,足夠和保持新鮮感更為重要。
綜合研究結果及臨牀經驗,選擇玩具時要記住less is more這原則啊!
文:Konnie姑娘(言語治療師、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