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孩子心:滿足孩子好奇心
林先生是一名裝修師傅,家中存放了不少工具。他的兒子剛滿3歲,有次他向我們詢問教養上的難題。
他說:「兒子常常趁我不注意,就會去搞弄我的工具箱。我已經很冷靜,每次都告訴他不要弄,但他還是不聽,有幾次我喝停了他,他就大哭。請問這情况該怎麼處理呢?」
![](/wp-content/uploads/2017/11/caption_top.png)
父子相近不相親
![](/wp-content/uploads/2017/11/caption_bottom.png)
聽林先生說完這經歷,我想起一個跟隨了我7年的學生──小彥。小彥的爸爸很有才幹,也很顧家。不論他有多忙,他也會請假陪小彥去外地比賽,更會在深夜12時駕車去接完成訓練的小彥和弟弟回家。
也許你以為這對父子感情很不錯吧?但是,小彥其實對爸爸的認識不多,甚至連爸爸是做什麼工作也毫不知情。
有一天跟小彥聊天,我驚訝他不知道爸爸是做什麼工作的。於是,我非常生動地給小彥形容爸爸工作,沒料到當天晚上,小彥一回到家便問:「爸爸,可以給我一張你工作的卡片嗎?」
當小彥再深入了解爸爸的時候,他對爸爸添了幾分尊重。
![](/wp-content/uploads/2017/11/caption_top.png)
主動分享人生經歷
![](/wp-content/uploads/2017/11/caption_bottom.png)
我把這個小故事告訴了林先生,我說:「孩子兩三歲這個年紀,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我明白林先生你的擔憂,可能工具箱裏面有好多利器,兒子一不小心,就會弄傷自己。」
「但是,兒子不停搞弄你的工具箱,想必他是感到好奇,想要窺探裏面到底有什麼好玩的東西。與其阻礙兒子去探索,不如把握這個時機,在安全的範圍內,陪伴兒子一同探索。」
「這不單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更可以有個場景,讓兒子認識爸爸的工作,也讓兒子享受與爸爸互動的時刻,這肯定是個美好的回憶呢!」
溝通有很多層次,這代孩子渴想與父母溝通時,能夠與心連結。除了日常生活的事務外,不如就從今天起,讓孩子更多認識父/母這個人──不論是兒時趣事,成長過程中的高低起跌,還是如何面對工作的困難,你都可以與孩子分享。
讓孩子不止認識父母片面的形象,增進對父母的認知和了解,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