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講媽:尊重孩子主導的遊戲
香港的小朋友真是「分分鐘幾百萬上落」,密密麻麻的日程中,當然沒有放空發呆時間,連睡眠的時間也不足夠,談什麼自由遊戲時間?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早前公布一項本地父母對兒童自由遊戲認知的問卷調查,發現差不多百分之一百的受訪家長,都認同自由遊戲對兒童早期發展十分重要;然而,超過八成的家長卻誤解遊戲的定義,以為自由遊戲時間包括電玩、課外活動、參加各類興趣班等等。
我也反省過,未上學的雞蛋仔有沒有自主的遊戲時光?去年好朋友送了一個玩具,滾筒型、附有不同表情樣子及情緒聲音的玩具給雞蛋仔。根據說明書所示,設計原意是為了協助幼兒認識並掌握不同的情緒反應。由他四個月大一直玩到現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半年了。隨著大小肌肉發展,雞蛋仔能不停轉動滾輪改變「表情」,當然還有無間的配音……
我已經習慣了他跟從說明書的「玩法」,不過今回他用了一個新的遊戲方法,就是不斷將整個玩具反轉再反轉,因為手抓不穩這有點重量的玩具,結果給掉在地上幾十回。見他蹲下來檢起玩具,重覆又重覆讓我摸不着頭腦。偏離「標準玩法」又怕他砸壞玩具、砸壞腳趾,於是我出手「幫助」他按著玩具數次,每一次都會推開我甚至發脾氣嫌我囉嗦,最後直接拿起玩具背著我繼續砸。
他興致勃勃地撿起一再被推跌的玩具,十五分鐘之後終於真相大白了!
被雞蛋仔拒絕當然傷心,但為了防範意外發生,唯有厚顏坐在旁邊觀察。他興致勃勃地撿起一再被推跌的玩具,十五分鐘之後終於真相大白了!這個月齡的幼兒會尋找聲音來源,而雞蛋仔正在研究玩具發出怪聲的位置。他有意識及堅持地追查聲音來源,讓他最終明白到撥動前方的滾輪,後方的小洞便會同時發聲,所以按住小洞時聲音會變小。他兩邊摸摸,流露出滿足的表情,望著我笑然後放下這個玩具弄別的東西了。忽然發現,兒子腦袋分析能力、手眼協調、觀察力等等,都一日千里!而且透過自由自主的遊戲,把各種技巧融會貫通。
治療師或成年人不會主動介入遊戲,反而重視過程中讓兒童感受到我們的無條件的尊重和同理心,真誠地相信孩子有把握機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而我這位「專家」媽媽,忍不住干涉他的遊戲,心裡不斷批評質疑雞蛋仔的行為。記得Axline 創立的兒童為本遊戲治療法中,相信兒童由於年紀尚小,未能用語言完全表達自己,於是成年人需要透過遊戲的與他們溝通。 她提出的理論及八大原則不在此贅了,只想帶出這學派之下,治療師或成年人不會主動介入遊戲,反而重視過程中讓兒童感受到我們的無條件的尊重和同理心,真誠地相信孩子有把握機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像雞蛋仔的遊戲時間一樣,說明書建議了玩法,但不代表這是唯一合理的方法。雞蛋仔在自主的遊戲中,他可以什麼也學不會,純粹地享受與媽媽一起的時光,建立親密感、安全感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