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在家訓練「小司儀」
為人父母,無不掛心子女成長,憂心其前途。從街上琳瑯滿目的幼兒興趣班、補習班,可見本地父母望子成龍之心切。筆者最近發現友人正積極為子女報讀「小司儀訓練課程」,好奇友人何以突然有志讓子女從事司儀行業,一問之下原來是希望藉此提升小朋友的語言發展及表達技巧。有見及此,筆者嘗試於本篇章淺淡幼兒語文發展簡論,讓父母了解,其實除替子女報讀興趣班,也有其他方法有助提升小朋友的語言能力。
聽說能力影響成長
一般來說,語文能力的基本要素可分為「聽、說、讀、寫」4大範疇,因此大部分的語言測考也是從這4方面來評價學習者的語文能力。我們不難觀察到,幼兒的語文發展大致先從聽說開展,然後在聽說基礎上萌發出其讀寫之能力。不少研究已證實,早期的聽說能力與日後讀寫成績關係密切。
此外,早期口語發展亦同時與多項幼兒發展息息相關,不但能促進幼兒認知發展(試想想,所有認知概念也需要透過語言來理解、表達),而且對幼兒的情緒和社交發展亦有直接的影響(沒有語言,難以表達個人情感,更難與人溝通互動)。由此看來,早期語言能力在幼兒成長階段的確扮演着相當重要的角色。
飯桌上收起手機
既然確知語言發展對幼兒的重要,作為父母,除報讀興趣班外,還有什麼方法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從自身出發!不要忘記,父母是小朋友的第一個教師。從初生起,小寶寶就已經開始努力接收外界聲音,探索語言的奧秘,照顧者的語言使用成為了最直接的語言示範。提升幼兒語言發展之最佳方法其實十分簡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地多與小朋友保持着真實有意義的語言互動。
近年筆者經常看到一家大小外出用餐時,小朋友的飯碗前放着手機,一邊看影片一邊用膳。結果一頓飯下來,與照顧者幾乎沒有任何語言互動。試想想,久而久之,兒童在缺少說話的動機與需要下,又如何好好發展其語言及溝通能力?其實,成人只要多些讓小朋友參與「傾談」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例如:你覺得今天的飯菜好吃嗎?你最喜歡吃什麼?有沒有注意到餐廳環境中有哪些特別的裝飾品?一會兒吃飽後我們有哪些節目?這些生活中每一次最微不足道的閒聊,不單為小朋友的語言發展提供了最肥沃的養分,更是在不經不覺間滋養着你和孩子們獨一無二的親子連繫。
文:李仙仙(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