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馬上風、打茄輪、打飛機……
上回提要:孩子在港鐵聽到三個女士針對彼此性器官大罵特罵,猶如打開潘朵拉盒子,當晚的餐桌上好奇大爆發,尤其是較年長的哥哥,拋出各種道聽塗說的詞語如「打茄輪」和「打飛機」等要求詞解。(無義氣的)媽媽因為(藉詞)趕稿退回房間,獨留爸爸接招,從此客廳笑聲不絕。
好一會,爸爸解甲歸來。他表現從容,即使面對「為什麼打飛機」這提問,也沒迴避箇中最難啟齒的愉悅感,惹來孩子一迭連「Yucky!」。打完美好一仗,爸爸神氣地說:「有問題當然由我們答最好。」可是明明記得,從前兩小問什麼是「馬上風」時,爸爸曾丟下一句「你們自己上網找」便逃之夭夭,得由媽媽頂上收拾殘局。
說穿了,面對進入青春期的好奇孩子,大人總有軟弱時。但我必須讚揚孩子的智慧老爸(尤其在剛剛出賣他以後):有關青春期,大人爭取解說機會,總好過放任孩子啃下一堆不知從哪來的亂七八糟。傳遞知識重要,傳遞正面態度也重要。
這也是挪威公營廣播電視台NRK面對質疑的回應:「We're a factual supplement to all the other things children can access online」。
2015年,NRK的兒童科學教育節目Newton推出青春期系列,節目呈現的真實性器官和主持的生動表達(譬如用咬開了的番茄來示範接吻,用吸塵機來解說吻痕的形成),引起不少爭議。
看看挪威超激性教育節目
這系列一連八集,每集五分鐘,言簡意賅,我們課本說了的它有;課本說不清楚、或者用學術包裝令孩子讀得一頭霧水的,它也明明白白地說了出來,而且用不着性器官平面解剖圖:談陰道和陰莖,在真實的身體上近鏡比劃;解說乳房用處,用彩筆在裸露的胸部描繪乳腺組織;介紹衛生用品時,用紅色液體代表經血,沒把女人當藍血人……
一口氣看完整個系列,開始時感到裸體鏡頭真多,但慢慢便習慣。
主持人坦率開放,而且富幽默感,呈現性器官就像呈現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倒過來,假如主題是眼睛,說了老半天卻還不找實物來看,才真奇怪吧?
此地的教育電視有這句:「青春期人體變化的主要方向是性成熟」,但「性成熟」是什麼?說到這裏就懸着,Newton卻選擇把話說完。主持人在好幾集結尾都捧出一個瞇瞇笑的可愛小B,說:「青春期的重點,當然是為了生小孩囉,不然這地球就不會有人類了……但你必須要達一定年齡才可以有性行為,在挪威是16歲。記住,不要急在一時,時機到了,自然會發生……而且,遲些再談這個,是個好主意。」
NRK在網上提供節目影片,對象是8至12歲的兒童,但YouTube另設年齡限制。香港的性教育進度稍慢(如果不是很慢),建議有興趣的家長先看,測試自己的接受程度。我家暫時的打算是:高小不妨先看頭幾集,最後一集可以稍緩,像主持人說的:「不急在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