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
壞掉的電話終於修復回家,重啟後發現,WhatsApp信息累積數百個,家長群組熱鬧非常——有人為停課叫好,有人忙安排照顧。至於歌手被廣傳的錄音信息,我也從不同的朋友處收到幾次。
那段錄音對流感疫苗提出的質疑,翌日政府機關、醫生團體和醫護人員紛紛出言澄清。有關接種疫苗的風險評估,家長確實人人有自己的一把尺,但資訊正確還是錯誤,最好還是回歸科學。至於WhatsApp的使用卻是另一課題。歌手指出,錄音本來旨在私人群組討論,沒想到被輾轉丟進大海。這點確實令人懊惱。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講座教授袁國勇
傳訊科技愈進步,私人領域和公開廣播之間的界線愈模糊,而似是而非的假新聞和駭人聽聞的流言,往往燒得最快最遠。手執智能電話的我們,能力愈大責任愈大,似乎都該練成身為傳播者的自覺和敏感度,把手指頭點在「轉發」之前,停一停想一想,為私隱權和資訊真偽把關。
為私隱權資訊真偽把關
用這些套路來傳播的消息,未必都假,可是卻都廉價
在雜誌社工作時,曾經主理一個檢視健康信息真偽的專欄,每期找醫學專家為各種流言把脈。假資訊看得多,漸漸看出套路,譬如「醫管局發出的通知:一定不要忍耐不喝水,喉嚨的黏膜乾燥,在十分鐘內病毒就能入侵體內」,這種聳動的說話方式,不大可能來自官方;「這是××醫院×××大醫生的轉載:很重要」,然而大醫生重要的信息,絕少以這個模樣現身;「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進去體內溫度決定壽命」,標題上的「震驚」二字也是內容農場(content farm)的標籤,內容大可乾脆略過;「如果每個收到這份郵件的人,能夠傳十份給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條命會被救回來」,這本來就是連鎖信的模式啊。
回頭說,用這些套路來傳播的消息,未必都假,可是卻都廉價;最常見的,是真真假假,魚目混珠——你能期望寫出這信息的人有把好求證一關嗎?懷疑的話,最好查找值得信賴的消息來源,用好互聯網這道資訊高速公路。
對資訊負責任的意識,尤其要自小建立。畢竟,網絡公民的歲數都愈來愈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