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紛爭中穩定家庭(二)

 

上回提到家長宜引導孩子「停一停、想一想」,「發揮負面情緒的正面功能」,「時刻讓孩子感到愛與安穩」等,協助孩子擺脫社會紛爭所帶來的無力感。社會局勢雖然在區議會選舉後稍見平靜,惟正如有前往理大「執仔」的中學校長所說,單純指摘青少年根本就無法讓孩子好好思考,更遑論要把整件事件解決。

家庭有教:紛爭中穩定家庭(二)
(illustrated by︰Stephen Y.C.Lo)

一如以往我們不說政事,只談親子。在意見紛陳的社會事件中,家長可預計到跟孩子意見未必一致,甚至可能大相逕庭,因此家長必須緊記「關係」和「愛」乃最重要,不論什麼立場也不能將之破壞,因此切忌有以下表現:

˙態度顯得過分強硬,進而否定或批評孩子的想法

˙「有你講、無佢講」的說教,急於表達個人見解,甚至藉權威(「我是你父親,你要聽我講」)或威嚇(「停你的零用錢」)向孩子施壓

˙壓抑孩子的情緒(「有什麼好哭,堅強點!」、「不需要可憐他們,有人會幫他們的」)

˙以譏笑或「看不起」的態度回應(「你夠膽量就學他們吧!」、「等着瞧,看他們一事無成!」)

另一方面,家長宜保持以下的態度:

˙互相尊重,理解孩子的想法可能與自己不同,同時明白「理解」不等於「認同」或「贊成」

˙盡量保持冷靜,描述事情時保持客觀(要明白「描述」和「評論」的分別),暫時抑制自己的意見表達(「有不少人支持,亦有不同的人反對」vs.「我就反對他們!」)

˙不用急於表達個人情緒和態度,以開放態度聆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持續留意及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作出紓緩(「我留意到你一提起就會表現得很憤怒和激動,我們飲杯水,再慢慢談。」)

無放棄孩子的權力 有循循善誘的責任

養育孩子任重而道遠,我們沒有「放棄孩子」的權利或空間,相反有循循善誘的責任,因此家長必須讓孩子知道「你」是公道的,這才是他們所重視,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孩子才會願意聆聽,也才會給你「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