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愛所有孩子 免躪於欺凌(下)

上期提及家長可以透過「信念」和「行動」兩方面,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免受欺凌。在「信念」上,主要透過3個「Stay」使孩子感到有能力保護自己,將受欺凌的風險在可控制的範圍內減至最低。3個「Stay」分別為Stay at busier areas(逗留在繁忙的地方)、Stay away from risky regions (遠離有風險的地方)及Stay calm(時刻保持冷靜)。

家庭有教:愛所有孩子 免躪於欺凌(下)
(illustrated by︰Stephen Y.C.Lo)

3「S」法則 向欺凌者說不

至於行動方面,家長可用3個「S」引導孩子預早計劃,當遇上欺凌時應當如何應對,即以「當我被人欺負(遇上欺凌)時,我會……」的方式來作出「思想預備」:

˙Say no to bully(向欺凌者說不):

教導孩子直接向欺凌者說不,明確地指出自己不喜歡對方的行為,例如:「我覺得這樣做不好,請你停止。」

˙Seek companion from peers(找好朋友作伴):

向欺凌者表達說不後,盡快尋找可信賴的朋友作伙伴。欺凌者看見受害者與一班同伴在一起時,多數會卻步,從而減低進一步受到欺凌的風險。

˙Speak to teachers & parents(告訴老師及家長):

長遠要得到合理而可行的保護,孩子需要將事情告訴家長、老師或其他可信賴的成人,好讓他們思考及制訂較完善的方案,以免欺凌持續甚至惡化。

另一方面,相信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會成為受害者之餘,亦不會當欺凌者。孩子如何待人接物,深受家長的價值觀、說話及行為影響。近日連串的社會運動中,不少家長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甚至帶有強烈情緒;惟與家人談論時,要明白孩子年紀尚輕,對家長的說話和事態發展可能是一知半解,未必全面了解大局,卻又在耳濡目染中吸收了家長的片語,並在其他地方(如學校)覆述。因此家長要保持審慎,避免高談闊論時滲入粗言穢語,亦要注意一些「去人化」的言論(如昆蟲、動物、死物等),這只會進一步帶動及深化人與人(包括孩子)之間的仇恨,令事件火上加油。

愛香港的你和我請緊記:要守護孩子,就由自己做起,擁抱正義、關心、聆聽、憐憫、復和等正面價值,才會有能力將孩子從憤怒、仇恨、恐懼和欺凌中拯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