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愛所有孩子 免躪於欺凌(上)

 

開學不經不覺已有一整月,社會爭議仍未見有止息迹象,同時有聲音表示擔心有部分孩子會在學校受到欺凌。社會人士曾經作出不同建議,例如邀請學校加強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狀况、家校緊密聯繫、向孩子派發警報器等。本質上這些措施旨在讓孩子本身更感覺到身邊成人的支持,心理上或許會舒服一點。

家庭有教:愛所有孩子 免躪於欺凌(上)
(illustrated by︰Stephen Y.C.Lo)

 

猶幸到目前為止,未見有實質報道指個別群組的學生因為身分而受到系統性的欺凌。除了是師長們的專業表現和努力外,相信大部分人均理解「禍不及家人」的道理。

香港欺凌比例全球最高

我們深信每一個孩子均應受保護,免受傷害。因此本文不是建議個別群組如何避免受欺凌;相反,根據「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結果,在有參與研究的72個國家及地區當中,香港的欺凌比例位列最高,近三分之一(32.3%)香港學生表示自己每月至少數次受到欺凌,情况相當驚人!

家長除了依靠學校「關愛校園」等相關的訓輔政策,以及師長的關懷與保護,家長也可以在孩子的「信念」和「行動」兩方面,裝備自己免受欺凌。

首先在「信念」方面,建議家長向孩子灌輸3個「Stay」,使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保護自己,盡力將受欺凌的風險在可控制範圍內減至最低:

1. Stay at busier areas (逗留在繁忙的地方)

要減低受到欺凌的風險,就需要盡量逗留在人流較多的地方,例如操場較中央位置、圖書館、社工室等,使欺凌者較難下手。

2. Stay away from risky regions (遠離有風險的地方)

建議孩子推測欺凌者可能會出現的地方,自己就要減少「單槍匹馬」到有關區域。例如估計胖虎今天會在公園旁空地「開演唱會」,大雄當天就當然要遠離空地。

3. Stay calm(保持冷靜)

練習無論當別人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或說話來挑釁自己時,心中難受之餘,也能夠在內心提醒自己要保持一副「我無感覺」的冷靜模樣,令對方感到沒趣。

下回我們將看看在「行動」方面,在受到欺凌時如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