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媽媽的軟肋
有一個女孩,患讀寫障礙但非常勤奮,在媽媽支持下一直加倍努力,學業跟得上大隊。來到小四,課程愈來愈深,媽媽發現女兒隱瞞測驗,非常失望,覺得孩子不誠實不聽話,甚至覺得她背叛自己。氣憤的她一邊跟其他家長訴苦,一邊對旁邊的女兒說:「你覺得我可以原諒你嗎?」
鍛煉「被傷害的能力」
有一個男孩,聰明但做事眼高手低。他有過度活躍傾向,愈大愈亂七八糟,父母的一些要求,即使千叮萬囑非常重要,他也會忘掉,令人非常激氣。他不願接受提醒,明明很基本的事,都好像不在乎。媽媽為此感到逼迫:這麼下去他只會不斷碰釘,對他施壓又傷感情;如果想不再激心,難道用放棄態度對他?
有一個小五女生,天資很高,喜歡詩詞歌賦,媽媽為她跳級報考名校中一獲取錄,更被編入精英班。升中後女孩不願交功課、社交退縮,學校懷疑她有自閉症,着家長帶她評估。媽媽形容如被判死刑,「如果真的是自閉,我寧可當初沒生她出來」!評估出來,女兒不是自閉,媽媽驟覺一天都光晒——阿女依然優秀,只是不肯認真讀書罷了……
近日看到兩篇很打動我的短文。第一篇是台灣生命導師劉仁州所寫,他說,一個孩子從小長到大,不知傷害父母多少次,要成為一個好的父母,需要有很多的能力,而其中一種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被傷害的能力」。
為了孩子的事而擔心、失望、激氣,是絕大多數家長必經的經歷。孩子往往出於恐懼或其他原因,犯錯不止一次兩次,而是很多次,令父母傷心難堪。我們能不能夠承受這樣的傷害?能不能好好的跟孩子對話,去了解而不是責難?能不能在自己感到受傷時,不作傷害孩子的言行?能不能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有一個成年人,他真的可以信任對方,「不管我犯了多少錯誤、 傷害他(成人)多少次,他還是一樣愛我」?
傷害來自童年累積痛苦
沒有一個人,一開始就已經懂得如何做好父母,這個「被傷害的能力」,我相信就像打機一樣,每個家長都不斷在累積點數。難受的時候,有意識地想自己正在「升呢」了,也許會稍感釋然吧。
更重要的是,孩子其實無意傷害大人。我讀到的另一篇短文,引述了心靈導師托勒寫在《修練當下的力量》的一段——「關係本身決不會帶來痛苦或不快樂,只是將你內在早已存在的痛苦和不快樂引發出來而已」。
孩子的行為讓大人難受,是因為大人內心原來就有傷痛。傷害我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內心自幼累積的痛苦。不容許女兒有偶爾的逃避,因為自己也曾被要求披荊斬棘,怕辛苦這句心聲永遠不容浮面,躲懶是不能饒恕的背叛。不能接受兒子雜亂無章,因為自己幼年充滿惶恐,習慣反覆推敲確保不出亂子才能安心,放任孩子去碰明知的釘,像逼自己一樣可怕。只重視女兒優秀與否,忽略她的難處,因為自己仍定格於被迫超齡讀低班的童年傷口,自我價值被貶,唯有跳班才是救贖……
看得到傷痛的源頭,就是解結的一半。但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即使你道得出我的迷津,我也未必走得出來。當內心卡着,好意見也不會受用,所以我多數只是聆聽心事,尊重不同人的處境狀態。上面的故事,有我自己的、我朋友的。但願每個被打痛軟肋的家長,都能看清傷痛,找到自我成長的力量,體現對自己和孩子更深更真的愛。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