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讓孩子安定下來的神奇詞語

由於身兼數職,我每晚都習慣向家中的菲律賓女傭簡單交代一下第二天的安排,包括小孩子上學的預備(停課前)和家頭細務,好讓大家分工合作、好好預備。每個媽媽都明白,家中大小繁瑣事,其實也關我們事,像停課前,就是帶妹妹雪糕參加學校的早禱會、提姐姐雪雪帶圖書回校、安排家人收貨、準備當晚飯餸、安排孩子節目等,都是我們的工作。我一直以為,這只是我與女傭之間的事情,直到有天發現,雪雪目不轉睛地望着我們對話,方才明白,她希望成為對話者,而不是被安排者。

別讓小朋友成被安排者

這一幕讓我想起美國育兒專家Magda Gerber的文章,她曾經分享在教養中有一個神奇詞語,就是「預備」。預備的意思是,尊重孩子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讓他有份知道將會發生的事,在有充足心理預備下面對生活日常,而不是突然「被提」。以我家中兩個小朋友為例,帶她們到公園玩,如果我沒有跟她們預先說明當天的節目安排,例如「今天上午我們會在公園玩1小時,然後就要出發到沙田跟婆婆午飯」,卻在她們玩得最興高采烈時才突然煞停,要她們立刻停下來,然後乖乖跟我離開,這基本上是不可能、亦是不切實際的事。

通常在沒有預先通知的情况下,小朋友失控或賴着不走的機率幾乎是99%,重點並不在於小朋友聽不聽話,而在於這本身是不是一個合理的期望。試想像,當正在看劇,劇到肉緊之處突然被熄機,我們會有什麼感受?我們又會出現什麼反應?

國際親子台:讓孩子安定下來的神奇詞語
(作者提供)

帶雪雪、雪糕到遊樂場玩耍,我不但習慣先告訴她們是日行程,更會在時間到之前10分鐘作倒數提示,好讓她們知道時間,並安排自己最後再玩多少次瀡滑梯、打多少次韆鞦,然後滿足地離開。

藉「可預知性」建立安全感

小朋友的生活需要「可預知性」,因為這是孩子們建立安全感的重要一步。他們需要心理上有時間準備,知道下一步將會如何,就能放下對不可預知事情的擔憂,專注在發掘新事物。在成長路途上,若希望孩子情緒穩定,較有自信,鼓勵大家養成一個讓孩子有心理預備的習慣。這樣一來,孩子不會感到突然被冒犯,不會在不知情下被叫停,自然較少出現情緒失控。同樣地,他們能掌握將會發生的事,在心裏預演過至少一次,面對實際情况時自然更得心應手,這樣一來,會表現得自信。

上學及平日生活要建立常規(Routine),正是其中一種讓孩子有心理預備,建立安全感的方式。不要以為因孩子不懂,我們就不說,他們敏感細膩,與其讓小人兒終日惶恐在不可預測的生活,何不從小視他們為個體,尊重孩子的感受,讓他們掌握今日將要發生的事,而不是當一個被安排者。「預備」這詞語其實沒有魔法,法力全在於安全感。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