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父母的功課?

孩子升上小學後,不少家長表示,最大的不適應,是面對孩子的功課。其實,這何嘗不是孩子的心聲。從幼稚園時,放學回家就玩,到升上小一,忽然要每天面對一堆功課,小朋友開始感到不小壓力,更何况是家長。升小學階段,是很多家庭的挑戰。以下三點有關「功課」的角度,供大家參考。

陪伴,為孩子帶來安全感

1. 教練與球員

教練與球員最大的分別是,教練不會在比賽中落場參與。面對孩子的功課,請不要落場替他改正,也不要不斷叫暫停,影響比賽節奏。我們可以在場邊陪伴孩子,但請不要邊滑手機邊陪伴;能一邊看書、報章或雜誌,一邊陪伴會更佳。陪伴,為孩子帶來安全感就足夠了。

我們需要自覺,在陪伴時是否為孩子帶來壓力。若每看到孩子寫錯一個字、計錯一條算式,就出手改正,那麼孩子在做每題、走每步時,也會變得患得患失。更重要是,小朋友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自行完成功課。

2. 親子關係比數學題重要

試想像當你幾經辛苦,覺得自己完成了一項艱難的挑戰,想為自己振臂一呼時,忽然有人告訴你:「這些都做得不對,要重做。」這是多麼令人沮喪的事。日復日下去,親子關係又如何變好。功課的作用,從來都不是要每個人都完美完成,而是藉以了解學生的理解及吸收程度。有錯的地方,就是讓教師知道孩子哪方面需要加強,以及孩子的進度。剛升小學的孩子,父母最多只需要看看他有否完成功課,僅此而已。父母是否稱職,跟孩子有沒有做對每份功課,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3. 真正的幫助

對孩子來說,真正有幫助的,是設定專屬位置、專屬時段,讓他不受騷擾地完成功課。常態,讓孩子容易進入安全與專注,這樣孩子能事半功倍地完成功課。千萬不要因為我們緊張孩子的課業,而本末倒置。過分的參與,讓孩子根本忽略了功課本是自己的責任,當大家都忘記應有角色,雙方就容易陷入緊張關係。

鼓勵孩子自行完成功課,指導孩子在哪裏可以尋找答案,協助查看是否已完成當日所需功課。然後,留點時間跟孩子聊聊天,說說故事,別再被小一功課迷思控制。孩子會感激這份不帶壓力的陪伴,因為他知道,我們也在努力學習,這也是父母的成長。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