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家長必看的 情緒穩定checklist
第三波疫症來襲,不少家長跟我分享,孩子困在家一段時間了,大家都過得很不容易,孩子更多情緒失控,家長也倍感壓力。這段日子無論疫症、社會狀况、經濟、教育問題,全都令人處於低氣壓,大小人兒也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參考了教育心理學家的建議,有4個向度,可幫助家長用來化為穩定孩子情緒的清單,讓我們趁此機會一同檢視。
即使被惹怒 依然能冷靜面對
1. 是否有地方,讓孩子感覺完全安全?
孩子出現「挑戰底線」的行為,很多時候是他感覺不舒服/不妥的結果。我們不用倒果為因,認為孩子「挑戰底線」是要讓我們不高興。若孩子長期有一個感覺安全的地方讓他好好待着,他自然有勇氣及信心表達心中所困擾、所疑惑的問題或情緒,毋須以失控的行為去換取關注或關係。孩子不是attention seeking(要博取注意)而是relationship seeking(希望有可依賴的關係)。
2. 家中環境是否平靜、生活常規是否可測?
家中會不會不時大吵大鬧?面對吵鬧中的孩子,我們是否以更歇斯底里的責罵來回應?不妨自我檢視,我們有沒有機會向孩子成功示範,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呢?我們被激怒後如何回復平靜呢?若我們以身教示範,即使被惹怒,依然能深呼吸冷靜面對,那孩子便自然會學懂這個道理。另外,「可預測」是讓孩子平靜情緒的條件,不要小看「常規」的重要。
3. 有否花時間觀察孩子,並給予正面反應?
孩子在沒有作出失控行為時,我們有花時間陪伴他、鼓勵他及觀察他的成長嗎?若我們平日願意細心觀察小朋友的行為,就更能明白孩子做事的動機及原因。有沒有觀察過孩子發脾氣,通常在什麼情况下出現? 是「轉場」太快未及適應?是太累沒有足夠的睡眠?是過了午飯時間還未用膳?觀察以外,不妨多做一步,在孩子行為正常不吵不鬧時,給予正面鼓勵,如此一來,孩子自然更樂意維持在平靜的狀態。
教導孩子面對情緒 而非逃避感受
4. 是否容許孩子表達不高興?
一味的泵氣入氣球內,終有一天會爆破;情緒也一樣,一味的壓抑,終有一天會爆發得不可收拾。容許孩子有不高興的時刻,接納他的情緒,教導他以不傷害別人的方式表達,才是讓氣球一直飛揚的方法。我們要努力的,是教導孩子如何面對情緒,而非逃避感受。唯有我們正面看待情緒,孩子才會懂得欣賞自己,才會在失控前已樂意面對及處理好情緒。
4個checklist 問題,你的答案中又有多少個「是」呢?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