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養救未來:尋找你的內在小孩

疫情下,校園不常開放,能與孩子朝夕相對,有些家長會覺得開心,但亦有部分家長認為,要長時間照顧孩子,挑戰亦隨之增加。究竟家長如何能在亂世中跟孩子好好連繫呢?

情緒反應源於受傷經歷

教養巨著《善養小童成大同》的作者兼澳洲心理學家Robin Grille在他的最新著作Inner Child Journeys(意即「內在小孩之旅」)一書中提到每個人的心底都住着一個小孩,這個內在小孩正是由我們童年經驗所建構成的。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不時會被孩子勾起一些似曾相識的強烈情緒,掀起一些難以言喻的渴望,這些情緒反應其實都是源於那個曾經受傷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正在不知不覺間影響着我們的生活選擇、人際關係、工作模式、教養方向等。

近日,有朋友向我訴說:「我以為在家工作,可長時間跟孩子相處,是一件快樂的事,可是,當相處時間愈長,我便發現自己原來很討厭見到孩子『扭計』,還會忍不住打鬧他,令親子關係變得惡劣。最後唯有主動要求老闆取消在家工作。」朋友坦言每當看見孩子「扭計」時,她都會感到非常憤怒、恐懼,並有強烈的羞恥感,除了打鬧更會鎖他在睡房靜思己過,直至孩子情緒平靜才把他放出來。然而,冷靜過後,朋友卻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不明白為何自己明明很愛孩子,卻總不能容忍他的小脾氣,而且孩子當下的行為雖然好像立即有改善,但不久又故態復萌,像個惡性循環。

專家連續4周末 網上開講

我嘗試用Robin書中探索內在小孩的指引去了解朋友的童年有否類似「感到羞恥」的經驗,她便憶起小時候每次「扭計」都會被爸爸用「好核突陀衰家」這句話來羞辱,更會掌摑和趕她出門口懺悔,當時害怕至顫抖的感覺仍然歷歷在目,她更說,直到現時仍會為自己曾「扭計」而感到羞恥。說到這裏,朋友徐徐地說:「我明白了,知道為何當我見到孩子『扭計』會感到那麼恐懼和羞恥,因為孩子『扭計』令我憶起自己小時候曾受過的傷害,我不曾被安撫,所以我也不懂安撫孩子,只懂學爸爸用冷暴力……」朋友覺察她像是把自己受傷了的內在小孩傳遞給孩子,她漸漸理解自己兒時的情感需要,亦頓時明白孩子在「扭計」時是渴望得到安撫和聆聽。

Robin在Inner Child Journeys一書中強調「家長的自我認識是善養的基石」。當我們不認識和正視自己內在小孩的需要,沒有經歷自我探索和療癒,又怎能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怎懂得安撫和善養孩子呢?4月中,教育大同很榮幸邀請到Robin Grille連續4個周末,在「善養計劃」下為我們在網上開講:「亂世中的堅持:以連繫善養孩子」,Robin 將會帶領家長、教師、助人工作者經歷一趟尋找內在小孩之旅,探討在亂世與孩子建立連繫的善養之道。

詳情可瀏覽︰shorturl.at/wzDG0

文:郭䔝彤(註冊輔導心理學家、「教育大同」善養小童成大同親職教養計劃團隊)

作者簡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推動家長及教師透過反思教育的意義,從尊重孩子的不同需要出發,革新在家、在校、在社區的教育/教養模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