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小孩的校長:愛是這樣甜

今天學校教小朋友做甜點,老師一早準備好材料就跟小朋友焗蛋糕,小朋友人人都有份落手落腳做甜點,所以特別興奮。最後當然是大朵兒一起吃了這個美麗又可口的甜點。

老師給了我兩張貼紙,人人只得一張,我卻有兩張,因為老師說我特別關心黃老師,所以給我多一張貼紙。

低班的女孩樂樂吃過了甜點後,手裏拿着兩張精緻的貼紙走到我身旁說︰「呂校長,老師給了我兩張貼紙,人人只得一張,我卻有兩張,你知道為什麼?」樂樂臉上掛着腰果似的雙眼,笑得花般燦爛續說︰「老師說我特別關心黃老師,所以給我多一張貼紙。」

小孩子得到喜歡的禮物總是特別歡天喜地。

無獨有偶,友人陳太太剛剛學了 一個教導小朋友的方法,興奮莫名地跟我分享,我還以為是什麼新的教育方法,原來是行為學派,以增強物增強正面的行為,又或以不預期的後果去消弱兒童的負面行為。

導師還具體地教導陳太太,可以誘導家中孩子幫手做家務,如果做了家務,就給他一張貼紙,並預告總共有十張貼紙,如果天天幫忙,就可以得到十張貼紙。貼紙就是增強物,增強孩子的正面行為。如果孩子懶惰、沒有責任心,有一天沒有幫忙做家務,就可取回昨天給他的貼紙,並對他說︰「 貼紙應該是給我的,因為你沒有做家務,做家務的是我,所以貼紙應該是給我的。」

陳太太覺得這個方法應該是雙贏,屬教導孩子有責任心的好方法。

你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媽媽不開心了,這個貼紙先留着,待你更努力,變回快樂的孩子,快樂的貼紙也喜歡跟着你這個有用的小主人!

我卻有所保留,其實這個例子在執行上是可以的,但卻遺忘了最重要一點,就是孩子完成任務不是只想得到自己喜歡的禮物,最重要的是讓身邊的家人開心,且愛這個家才是重點。禮物只是錦上添花。另一方面,若果孩子沒有做工作的一天,就取回他的心頭好,這是貼合了行為學派將不想遇見的後果。我怕長此下去,孩子與家庭的關係會變得緊張,未免太過功利了。我認為應該向孩子解釋︰「因為你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媽媽不開心了,這個貼紙先留着,待你更努力,變回快樂的孩子,快樂的貼紙也喜歡跟着你這個有用的小主人!」 這樣才是帶着孩子走上正確人生觀的道路上。

正如低班的樂樂,原來正當她享用美味的甜點時,還記起在鄰班的黃老師整天在教授寫字,未能前來享用甜點,所以請求老師讓她送一件小蛋糕到班房,讓黃老師享用。就是這一份情,讓她多了一張貼紙。

愛就是這樣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