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你「看見」孩子嗎?

國際親子台:你「看見」孩子嗎?
(作者提供)

停課前某天,雪雪放學回家,告訴我班上有個同學大哭。我問為什麼,她回答說:「因為我想保護同學A,所以撥開了同學B的手,同學B喊,並向老師投訴。」我起初以為,這是一個關於行為管理的課題,本打算讓她思考什麼是「更好處理方法」,順帶讓她明白即使出於好意也不應動手。

正當我「職業病發作」,想用正面管教——先肯定她是個充滿正義感的小女孩,再問她認為下一次有沒有更好方法處理時,她沉默半晌,小聲告訴我:「媽咪,我都有少少喊。」當下有如當頭棒喝,方才明白,雪雪那一刻不是想要「解決方法」或什麼管教模式,而是想我明白,她也不開心。於是,我停下來,走近抱抱她,帶點內疚告訴她:「不論是開心或不開心,只要是有關你的,我也想聽。」

什麼是「看見」?對孩子來說,什麼是被看見?即使讀了那麼一大堆幼兒教育理論,很多時我也沒有真正看見孩子的需要。「看見」並不是一種眼神交流,而是一種願意放下預設想法的心境,一份願意與孩子站在平等位置的胸襟,一份願意用心感受對方的態度。

The Power Of Showing Up一書中,作者強調四個S,均是父母幫助孩子成長時所需要的條件。第一是讓孩子在安全環境成長(Safety),第二是讓孩子有情緒出口(Soothing),第三是建立孩子的信任度/安全感(Secure),最後是看見(Seeing)孩子。

用心才能「看見」

「看見」,並不只用雙眼,而是用心。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指出,其中一個最有效預測孩子將來快樂與否、社交及情緒發展良好與否,甚至將來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是孩子在幼年時是否得到細緻敏感的回應,以及具支持性的照顧。上文提及一書,正是提醒父母,我們也許沒有什麼育兒秘方,甚至有時自覺並不稱職,但至少,請務必在孩子成長中show up。Show up不止是亮相,而是出現時帶着全人全心全意,來與孩子相處,讓孩子知道你存在,你可以擁抱,你可以隨時為他停下來。相處過程中,更要讓孩子感到被看見、被理解、被明白。

請預備換上孩子的眼鏡,而非我們既有的尺去量度孩子。正如雪雪當下需要的,是我願意明白她的傷感,而非教她不要出手阻止別人。孩子並不需要我們24小時全日無間斷地看着他,但需要我們每天都張開雙眼看到他和看懂他。不被看見的孩子,活像被遺棄的孩子。

你,願意「看見」孩子嗎?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

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