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紛爭中穩定家庭(三)

早前提及,即使對社會事件感到乏力,家長仍然可以透過正面親子相處,配合溫暖而包容的溝通氣氛,有助孩子擺脫「無力感」,增強情緒的「掌控感」(controllability)。能夠在情緒調節上找到一點可以控制的地方,有助孩子紓緩迷茫不安。

家庭有教:紛爭中穩定家庭(三)
(illustrated by︰Stephen Y.C.Lo)

要讓孩子找到掌控感,家長宜從「想、說、做」(想法、說法、做法)3個角度出發,引導孩子調節情緒:

˙想˙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將負面感覺轉化為對自己的鍛煉和提升,進化成一個「更厲害的自己」:

◆「我感到緊張,因為我重視呢件事,這種感覺在提醒我要集中精神,想清楚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並把它做好。」

◆「那份討厭的感覺其實也是一種鼓勵,使自己更堅定,也給予我們力量,在自己能力範圍當中,做多一點點。」

◆「過程中投入過的努力,令我更明白自己的想法,亦了解到自己原來可以好努力、好投入,這樣就已經值得去欣賞自己。」

˙說˙

合宜的鼓勵說話,讓孩子知道家長了解和明白自己:

◆「我留意到你感到好失落,覺得自己嘅做法未必得到其他人認同。」

◆「即使情况如此,跟別人分享心中想法和感覺,讓其他人與你分擔,也是一件好事。」

◆「我感謝你與我分享,雖然我未必完全理解你嘅想法,仍然感謝你對我的信任。」

◆「當你感到有需要的時候,不妨再來跟我分享。」

˙做˙

有些時候,孩子需要認真而集中精神做一點事情,好讓自己從當下的困擾中稍歇一下,例如:

◆花1至3分鐘專心、慢而深的呼吸,有助平復心情

◆飲杯水,坐下來,讓自己平靜一下

◆暫停接收有關議題的資訊,給予自己思緒休息的空間

◆找自己信任的人傾訴感受,開放接納別人的幫助

◆做其他個人興趣活動,例如運動、散步、聽音樂、唱歌等

即使家長的見解與孩子不盡相同,親子之情始終是最重要,好好運用「想、說、做」調節情緒,更好好藉溝通來促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和認識。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