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師」語] 回到沒有PowerPoint的教學年代

在烏干達教學是另類師資「再培訓」,復修內容並非那些已有卻久未使用的知識或技巧,如一張生銹的刀,不過只要加以打磨,刀刃鋒利依然。我所指的⌈再培訓⌋,往往是一些根本不懂的學問,自己必須在課堂傳授學生前早一步學會。如何教學生寫筆記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烏干達的學生個個也是寫筆記的能手。 手抄筆記取代PowerPoint 昔日唸書時,老師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意思是一個人記性再好,也比不上用筆記下來。可是,他們沒有教我如何記筆記!要麼按著老師的指示,抄寫他在黑板上的筆記,要麼自己邊聽邊寫,全是無師自通,不曉得怎樣才是好的筆記。 這個年代的學生也許不太需要寫筆記,有教科書和工作紙,老師製作的簡報(PowerPoint),可以把投影片轉換為講義、大綱等模式,打印出來,這已是一份不錯的筆記,學生可以按需要在空白位置寫下內容的總結、提問、分析等等。 可是在烏干達,這些先進的教學工具和資源全都欠奉,這裏的學生只有筆和紙。那麼,手抄筆記便成為我的學生主要的學習工具。一年三個學期開始前的註冊日,我的學生除了自費預備寄宿用的個人物品,如牙膏、肥皂,還必須要為所修讀的學科各購買一本類似香港A4尺寸的紅黑硬皮厚身筆記本。以這裏的中二同學修讀十二科為例,便需要十四本全新筆記本。上課時,他們必須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寫,正是魯迅先生說,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不動筆墨,如何後續複習? 把教科書編碼後,供每科每班學生共用。 筆記三分法 中一預備班學生寫的筆記多是老師主導,把筆記內容和模式展示在白板上,然後讓學生照著抄寫。我較喜歡從一些基本紙張的使用開始,如對齊、縮寫、行間距等,然後把紙張分三欄:左邊欄大概三釐米寬,此為「提示欄」;右邊是筆記,即「主欄」;頁尾留下五至六行的空間,作為「思考欄」,讓學生記下自己聽課隨感、意見、疑問、經驗體會之類的內容。每次上課開始寫筆記之先,必須在主欄的右上角寫上當天日期。這樣的三分法,讓筆記看起來更加整潔。 因應課程內容,我亦會給學生介紹不同的筆記方法,如圖表與表格都是結構化資料的好法子,尤其是比較相似或相異處時,能夠一目了然。我也會教導學生利用圈、點、線,如直線、雙線、圓圈、黑點、交叉、箭頭、曲線、方框線等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這樣既能提升寫筆記的速度,也節省筆記的空間。筆記顏色不要超過三種:黑、藍、紅就足夠,分別用作一般紀錄、重點內容和補充資料,方便複習。 這些是我期望中一預備班的學生能夠學會和靈活運用的筆記方法。若香港學生也是這樣學習,您猜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呢?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教學相長的Learn、Unlearn、Relearn

「各位中一預備班的同學,你們好!我是你們的英語老師Miss Samwise,來自中國香港,待會……。」數位同學相繼舉手,尚未提問,我從他們的眉宇之間,早已洞悉他們對我強烈的好奇心,畢竟我是在校唯一一位既非美國亦非烏干達的老師。「同學們可以在我扼要簡介中一預備班整年的學習目標後,發問有關中國或香港的問題。」您猜他們會問我什麼?答案在本文終結時揭曉。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在課堂裏藉著小組討論和匯報學習,是TAS學生必須重新學習的一環。 「這年的學習重點是放下知識(unlearn),然後重新學習(relearn)。」他們似懂非懂的瞪著我,聽得一頭霧水。學習不就是學習嘛,什麼unlearn?之後relearn?於是,我分享自己在這裏unlearn和relearn的其中一個例子。 擠眉弄眼的文化差異 剛開始在烏干達教學,不論是課堂內外,每當要求學生表示應允、認同或明白的時候,他們均不會用說話回答,乃是擠眉弄眼!瞪眼的同時,舉起雙眉數次,以示「嗯嗯」、「是的」或「知道」。這樣的眉眼傳情、示意,在我過去的認知裏,多指不莊重的表情,甚或是挑逗異性。這裏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男女老少均是以這面部表情表達同意。 好幾次跟數位美國同工閒聊,大家不約而同說起這道眉如何困擾我們,心裏總覺得憋扭。雖說不爽,我還是慢慢的放下舊有對擠眉弄眼的認識,重新學習這個表情的地道意思。在異文化生活和工作,要放下和重新學習的豈止限於一道眉的事情? 不曉功夫但曉…… 我的學生亦然。在TAS(The Amazima School)要有效學習,必須先放下已有知識 (unlearn)。例如,他們過去七年小學的學習方法——不求甚解、死記硬背,必然成為班之翹楚。我們不是要他們摒棄以前學到的東西,如背誦的重要性 ,而是要在學習過程中,將不需要的知識放低,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重新學習 (relearn),唯有抱負開放的態度,才能學習更多新的知識。 說罷,全班同學臉帶微笑,給我擠眉弄眼。我停下來,嘗試「回禮」。奈何我的眼睛跟眼眉不甚協調,逗得他們捧腹大笑。 「老師,我們現在可以問您問題嗎?」我再擠眉弄眼,這次來得自然點。「老師,您會功夫嗎?您認識李連杰和成龍嗎?」對這些每年新生必問的問題,我早有準備。「老師不會功夫,不認識 Jet Li (李連杰的洋名),也不認識Jackie Chan(成龍),但我認識Jesus Christ(耶穌基督)!」同學們笑了。 (圖為網上圖片)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