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孩子能自己閱讀了

培養孩子閱讀最終的目標,當然是希望他們能夠獨立地閱讀。由最初用設計豐富、色彩繽紛的圖書開始吸引孩子,然後再用有趣的故事情節、內容,進一步引起閱讀的興趣,最後一步一步的令他們能夠獨立閱讀。 當孩子開始能夠辨認文字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一些專門培養閱讀能力的書籍。這些書籍的特質是有重複的句式,句子中的詞匯會不斷在同一本書或同一系列的書裏重複出現,好讓孩子能夠辨認出來。坊間有不少這些書籍,由淺入深,協助孩子建立閱讀能力。 只要給予耐性,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獨立地閱讀起來。 當父母與孩子閱讀的時候,要留意座位安排,最理想的就是面對面。方便家長用手逐一指出句子中的文字,然後直接朗讀出來。儘量不要用口語化,而用書面語,因為他們要建立文字與正確讀音的關聯。這樣的座位安排是為了要讓家長清楚看到孩子的視覺追蹤,而因應他們的能力調整速度。過程中家長要不斷觀察,當發現孩子有些地方開始認得時,他們很多時會自然的朗讀某些字詞,那麼你可以讓他們閱讀餘下部分。如果他們有興趣朗讀下去,就讓他們繼續,又或者可以輪流朗讀。能持續的進行每天閱讀,孩子的閱讀能力便會逐漸建立起來。 有些孩子喜歡父母朗讀,而不喜歡自己閱讀,那麼家長就要留意,繼續找多一些同等難度,但孩子有興趣的書目讓他們閱讀。只要給予耐性,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獨立地閱讀起來。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沒有比生命更寶貴

不理政治立場,不問信仰持守,不管家庭友擠是否和睦,我斬釘截鐵地告訴你,沒有比生命更寶貴。不要批評別人是否軟弱,不要比較人生閱歷,不要質疑其他人的動機或承受的精神痛苦,我又斬釘切鐵地告訴你,沒有人可以對自殺者評頭品足。 選擇了結生命必然是失去希望、失去生存的動力和意志,旁人真的可以理性分析背後的原因嗎?面對絶症、失戀就比較合理嗎?為理想就是情緒主導、是精神病?我們都沒有辦法理解那種絕望,沒有資格批評,某程度上我們管好嘴巴不要再在傷口上灑鹽,已經是最低限度的理解。 用詞狠毒的網路欺凌,有機會構成煽惑自殺涉及刑事責任。 對逝者的指控、輕蔑都是二次傷害,不單會傷害遺屬,也會對其他人帶來精神損傷甚至刺激誤導讓人仿效,而且用詞狠毒的網路欺凌,有機會構成煽惑自殺涉及刑事責任。 最近的社會運動有人輕生,已經和學生討論過,不應該用上義士烈士之類的字眼,避免有錯覺褒掦自殺行為,沒有一個輕生個案是成功的,從來這都是一個讓人婉惜的決定。 發現身邊親友行為精神有異,覺得他們有尋死的念頭,請不要害怕表達關心,也可以趁機了解他們的自殺有沒有具體計劃,作一個簡單的評估,當然陪同他們尋求專業支援更為妥當。 可惜每次與政治立場、宗教信仰不一的人溝通時,都發現對方不能拋開價值觀,用最大的努力壓下個人成見 面對絕望當事人很需要陪伴、理解,真誠的關懷讓他們感到世上仍有人著緊擔心,或許可能燃起一絲希望,讓他們咬實口關撐過一個晚上。我曾無數次在專欄裏強調,陪伴的精髓在於真誠聆聽與接納;只可惜每次與政治立場、宗教信仰不一的人溝通時,都發現對方不能拋開價值觀,用最大的努力壓下個人成見,總是不經意地為情緒困擾的年輕人套個標籤:脆弱、懦弱、無知、自私…….試問沮喪的受助者還有什麼力氣與你爭辯?心門重重關閉後就再難以建立溝通,難以評估自殺風險,難以把他們從鬼門關拉回來了。 社會運動過程中,無論大家價值觀有多大的落差,最起碼都應該尊重生命。在不同的崗位有自己持守的恪言是無可厚非,但請停止網路上家庭裏對別人的惡意批評,這無助社會向前,甚至錯手把快將崩潰的人推向懸崖。 對感到絕望的年輕人,港媽我想說一句老套話: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你們有的是時間,說白了,鬥長命,留一口氣看明天會如何。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推動廣泛閱讀

建立了孩子對閱讀及對書本的初步興趣之後,就應該進一步用有趣內容,去吸引小孩子繼續閱讀,進而推動廣泛地閱讀。 選擇書本時,如果是用故事書的話,情節不要太複雜。大部分這一類圖書中,每頁只有一個句子,配合以豐富的圖畫,讓小朋友去理解故事內容。題材方面,最好是比較多樣化,由孩子熟悉的題材開始,慢慢擴展到較陌生的題材,逐步擴闊詞匯和對世界的認識。 因為孩子可能在這個階段的認字能力仍然是在發展中,所以不用太過著緊要求孩子認讀。家長可以用口語模式說出句子,而非使用書面語,重點是讓他們明白故事內容,吸引他們一直看下去。如果在文字中有一些字不斷重複的話,我們可以用手指著,讓孩子多留意這個不斷重複的字,慢慢地認讀生字。 一個喜歡看書的人自然能更容易有廣闊的思維,也能在書本世界裏找到無窮的樂趣。 除了朗讀書頁中的文字,家長還可以加以描述圖畫中所表達的故事,令到情節更加豐富,引人入勝。一方面讓他們提升理解,另一方面引導他們猜想情節的發展,建立邏輯思維,更能使得他們有動力再多讀一頁,直至最後完成整本書。 其實,除了帶故事性的書目外,也可以跟孩子閱讀非故事類、資料性的書籍,例如有一些書目會介紹職業、介紹節日、介紹不同國家、介紹天文地理等等,好讓他們接收多方面的知識,建立廣泛閱讀的興趣。 能夠讓孩子喜歡書本,就是讓他們打開知識之門。一個喜歡看書的人自然能更容易有廣闊的思維,也能在書本世界裏找到無窮的樂趣。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由吸睛的圖書開始

閱讀能提升語言和擴闊知識,家長都願意小孩子多閱讀。大家都知道要培養閱讀習慣,最好是從小開始,那麼家長可以如何入手呢? 首先需要從書本入手,要提高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書本的設計非常重要,一兩歲的小孩子未懂文字,理解能力比較簡單,所以應該選擇一些能「吸睛」的圖書,即插圖精美、色彩繽紛的圖書。至於內容方面需要跟他的認知雙配,所以故事性太強的書暫時未必適合。 當小孩子拿到一本吸睛的書時,一般都很希望盡快看一次,那麼家長就讓他們先看,不要阻止。因為當他們非常有興趣並專注於圖畫的時候,聽覺接收會暫時關閉。先讓他們滿足了求知的慾望,然後才開始跟訴說書裏的內容,會更有效。 當父母跟孩子進行閱讀活動的時候,應該和孩子並排而坐,這樣做是讓孩子和父母有相同的角度去閱讀書本,建立共鳴 接著,爸爸媽媽就要用非常吸引的聲線和豐富的語言,慢慢跟小孩子看每一頁的內容。我們可以從描述書頁中物件的形態、人物的動作、環境的特色等等,讓小孩子明白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意思,甚至可以在家中找到類似的物件或模仿動作去增強小孩子的理解。 值得留意的是,當父母跟孩子進行閱讀活動的時候,應該和孩子並排而坐,這樣做是讓孩子和父母有相同的角度去閱讀書本,建立共鳴,但不要忘記父母和孩子之間要有間歇性眼神接觸,這樣做一方面有利於建立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可建立社交溝通基礎。 今天就找一些吸睛的圖書,跟孩子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吧!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事半功倍的溫書方法

特別在考試的季節裏,如果能夠掌握事半功倍的溫書方法,必定能夠更容易取得理想成績。正因為一個人的專注力有限,不能一整天都在溫習,而長期保持高度集中、吸收力強,所以我們必須要爭取時間,懂得如何「四兩撥千斤」。 從腦部運作的角度考慮,要能夠靈活自如運作,必須提供所需要的養份。所以要讓孩子能夠事半功倍的溫習,首先讓他們有充足的睡眠、休息、營養和運動,即使是考試期間也需要保持這方面的平衡。此外,也應特別注意補充水分,因為充足水份可以增強記憶和理解,並同時可解減低壓力。 誠實接受孩子的能力,並訂定恰當及可行的溫習目標。 從溫習策略方面來看,我們需要認清考試範圍︰哪些內容是屬於「基本認知」,即是要取得合格分數的內容;哪些內容是「進階認知」,掌握這些內容可取得中上分數;哪些內容屬於「高階認知」,即可以取得最高分數的內容。誠實接受孩子的能力,並訂定恰當及可行的溫習目標。 從孩子的角度再出發,留意他在溫習的內容裏「全熟」、「半生熟」和「生」的百分比是如何。已經「全熟」的內容,不要再多花時間重溫又重溫;看看「半生熟」和「生」的內容比例,決定將資源投放在哪個部分。如果半生熟的佔多,策略可能是投放在「半生熟」的部分,使他們變「熟」,然後放棄「生」的部分。 原來温習也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希望孩子們都能夠考取最理想的成績。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睇錯題目答錯題

六月份又是考試的季節,很多家長都會請假為孩子溫書。溫習的過程中, 我們往往會重視考試內容,經常忽視答題技巧。不知道大家有否經歷過這樣的情景:考試卷派回來了,內容是懂得的,但是孩子沒看清楚題目,所以即使懂得答案也拿不到分數,這實在是非常惱人的情況! 觀乎現今出現在習作中的題目,越來越刁轉,不少家長經常投訴連自己也引弄不清,何況是小孩子呢?孩子除了要懂得所學的內容外,還要心思非常細密,因為稍一不慎,就會答錯題。所以在教導孩子學習內容的同時,我們也需要特別關注如何看清楚題目,明白題目的要求而作出恰當的回應。 有沒有完整看清楚資料是一個習慣,不是別人能多說兩句便能改正過來。所以要令這件事改變,教導孩子時的方法也必須轉變。 其中一個經常出現錯誤的題目類型便是選擇題,孩子一看到那些ABCD的選項時,馬上就跳進去看看裏面各個選項,完全忘卻了要看清楚題目究竟選擇多少個答案,一心一意就找出最適合的答案;有時附註中會寫明選擇兩個答案,或者選擇多過一個答案。如果有仔細看題目的話,就知道答案最少要兩個,而不會只選一個。 怎樣才可以令孩子留意題目呢?家長已經提醒了很多次,仍然是經常忘記。其實,有沒有完整看清楚資料是一個習慣,不是別人能多說兩句便能改正過來。所以要令這件事改變,教導孩子時的方法也必須轉變。隨意取出一本作業,可以是不同科目或不同出版社的,找出一些類似的題目,然後只看題目,不理會內容。讓孩子思考,孩子答對的時候,必定要馬上讚賞他們看清題目;如果答錯了,那麼問他們如何得知答案呢?在這樣的提問下,孩子通常會再看題目,自然能找出正確答案。這樣做,是要他們積極思考問題,而不是消極接收應該如何看題目,效果會截然不同。 如能反覆這樣的模式看不同題類,孩子便慢慢掌握到題目應該怎樣看,變成習慣後,因看錯題目而失分的情況自然會減少。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男孩子不玩公仔

即使現在較以往男女更平等,但有一些傳統觀念也一直影響著很多父母,有些人認為男孩子和女孩子應該玩不同的玩具和遊戲,所以很多男孩子被剝奪玩公仔的機會。事實上,透過「玩公仔」,孩子從中能夠得到多方面的學習機會。 首先,玩具公仔開始讓孩子明白,這是一個跟自己不一樣的獨立個體,但也跟自己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最主要當然就是有相同的身體部分。透過觀察公仔,讓他們學到更多身體部分的名稱。此外,學習「你」和「我」之間的概念,這對於社交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基本身體部分以外,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去模仿日常生活所進行的活動,從而鼓勵孩子在過程中學習所有相關的詞語,例如:孩子可以餵公仔食,學習不同食具的用途,配合適當的語句,擴展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玩具公仔開始讓孩子明白,這是一個跟自己不一樣的獨立個體 我們還可以替公仔穿衣服,在穿衣的過程裏學習衣物的名稱和作用、穿戴的位置。此外,也可以說出整個程序的先後次序,例如先穿內衣褲,然後穿上外衣褲,再穿襪和鞋等等。這樣做令孩子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理解事情,當他們自己穿衣時,便能更明白整個過程和如何表達過程。 再者,我們可以建立孩子的同理心,明白其他人的需要,例如:當我們餵公仔吃東西時,可以請他留意食物的溫度,否則「公仔」會受傷呢! 所以,父母應該明白玩公仔也有很多的益處,千萬不要阻止孩子玩啊!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我的孩子只玩車(續)

上星期說過,有些孩子只喜愛玩車,建議家長逐步提供更多樣化的玩具,並加上親子遊戲時間,鼓勵孩子能夠擴闊遊戲。即使如此,有些孩子也非常堅持只鍾愛玩。那麼,作為家長又可以怎麼樣呢?我們可以從車開始,透過玩車逐步擴闊他的遊戲能力和語言能力,再一步一步延伸下去。 第一個元素我們可以加入語言刺激,當孩子在把玩車時,嘗試用不同的名詞、形容詞、動詞和短句描述,藉此擴闊孩子的語言基礎,例如:巴士、的士、紅色車、大車、推車、向前行等等…… 把車子推往公園。這樣玩車變得更有意義。 第二個元素是擴闊玩法,先製造一個簡單的場景,可以有一棵小樹、一間屋、公園設施玩具,然後把車推到不同的地方。行動時加入語言的描述,把整個過程說出來,例如:「我們去哪兒好呢?不如到公園玩。」然後把車子推往公園。這樣玩車變得更有意義。 第三個元素就是加入社交互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輪流玩。小孩子和父母分成兩組,對着坐好,後然後把車仔推來推去,同時說「輪到我/你」,藉此加強小朋友理解輪流概念。此外,也可以加入另一部車,即是小孩有自己的一部,父母有另一部,用積木搭建一條簡單的隧道,接著輪流把車子推過去,這樣做小孩子會更享受與別人一同遊戲的快樂,從而建立他的社交能力。 只要我們不受一些固定遊戲的方法而局限了從遊戲中學習,車也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教材。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我的孩子只玩車

車,真是有超強的吸引力。很多成年人對車情有獨鍾,孩子也一樣,有很多孩子只喜歡玩車,其他的玩具不屑一看。 當孩子非常迷戀玩具車的時候,很多家長或長輩就會致送車作為禮物。我見過有很多孩子家裏的玩具車數量可超過一百輛,真是各色其式,應有盡有。 喜愛車當然不是一個錯,每個人都各有喜好,但問題是這樣會引致孩子的興趣變得非常狹窄,而透過不同玩具的學習機會也被剝奪;所以家長要特別留意引導孩子嘗試其他的玩具,從中擴闊他們的興趣領域。 我們便需要在親子時間中跟他們利用這些玩具一同遊戲,使得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愉快的經驗,而逐步展開對於其他玩具的興趣。 如果孩子真的只喜歡玩車的話,那麼我們就應該逐步引入其他的玩具。首先,預備一些不同種類的玩具,一些可以刺激感官,包括視覺、聽覺和觸覺的玩具,例如:色彩斑爛的圖書、不同音效的樂器、觸感豐富的小玩意;另一些玩具是模仿生活的,例如:煮飯仔、醫生玩具等等;再加上一些創意玩具,例如有不同組件的積木,鼓勵創意思考。 預備妥當後,便將玩具放置在當眼處,讓孩子交容易取得的地方,鼓勵他們自發地去玩。不過有些時候,他們也會寧願選擇玩車,那麼我們便需要在親子時間中跟他們利用這些玩具一同遊戲,使得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愉快的經驗,而逐步展開對於其他玩具的興趣。 在日積月累下,孩子大多會漸漸增加對各種玩具的興趣,而相對於車的興趣會減弱,那麼你們便成功打開了他們探索及學習之路!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吹氣幫助語言發展

要開始說話除了懂得控制口腔肌肉以外,還需要準確運用「氣」。當我們說話時,我們先要吸一口氣,然後在呼氣的時候,同時運用聲帶發聲,配合不同的口型,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有一個活動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亦可以幫助他們學習運氣,那就是「吹泡泡」了。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泡泡供大家選購,有些家長也會自製一些番梘泡。原來吹泡泡也有一些學問的,大家不妨留意一下,在包裝上附送的那根棒是否是圓形的,因為根據物理的張力原則,這形狀的棒最容易吹,所以如果孩子吹泡泡時有困難,大家也可以關注這一點。 除了吹泡泡,我們也可以吹紙巾。紙巾有分不同的厚度,剛開始時可以考慮比較薄的,讓孩子有成功感,會更願意去嘗試。也可以在活動中加一些花式,例如把紙巾剪成條狀,吹起來視覺效果更有趣,這樣能夠吸引孩子多去練習。 生活中真的有很多很簡單而又有趣的方法,可以引導孩子去建立語言能力基礎,使學習語言變得有趣又有意義 羽毛也是一個好的選擇,在文具店或藝術用品店都能找到。當孩子輕輕吹的時候,羽毛便會隨風飄揚,這些視覺效果吸引孩子繼續去吹。也可以將它變成一個比賽,從起點吹到終點。過程中孩子要專注地看著羽毛,準確地把氣輸送到羽毛那裏,並且連續地吹,直至到達終點。 除了用一些工具之外,我們可以請小朋友用手去感受一下吹出來的風力是怎樣的,只要把手背放在嘴巴前,然後吹氣。小朋友便會透過觸覺掌握到用氣時所帶來的後果,用不同的氣量也會有不同的後果,這對於他開始掌握控制聲線大小及發聲也有所幫助。此外,當他們吹氣自如時,能夠更容易地把鼻噴出來,大家不妨留意一下。 生活中真的有很多很簡單而又有趣的方法,可以引導孩子去建立語言能力基礎,使學習語言變得有趣又有意義。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