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樂】經典繪本喻萬物皆有時 荒謬時代 拒做「揠苗助長」虎爸媽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把中國成語典故「揠苗助長」投射在今天的社會,似乎滿街都是那位以為把幼苗拔一拔就會長大兼收成的傻爸爸。今天介紹兩本經典《Leo the Late Bloomer》(作者Robert Kraus;1971年)和《The Carrot Seed》(Ruth Krauss;1945年)。這兩個故事似乎不單寫給小朋友,兩位作者彷彿也在提醒着父母:順其自然,萬物皆有時。 《Leo the Late Bloomer》的主角是隻小老虎 Leo,他是個「遲緩兒」(the late bloomer),即發展較同齡孩子緩慢的意思;當 Leo 的朋友都能寫字和繪畫時,他兩者㫮不能;當他的朋友能說出完整句子時,他就連一個單字也說不出。 Leo 的爸爸當然擔心,他日夜盼望,可是孩子毫無進展;一天,Leo 突然開竅,說出來的不是一個單字,而是一句「I made it!」(我做得到!) 成長的過程是漸漸發生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勉強他們做一些他們身心發展都未凖備好的事情,便是「揠苗助長」,對孩子必造成傷害。 接下來,我們來看 《The Carrot Seed》的故事:一個小男孩播下紅蘿蔔的種子,他定期澆水,並悉心地拔掉附近的雜草,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泥土上一點動靜也沒有,小男孩身邊沒有半個支持者,就連他最親愛的爸媽也好意勸他放棄,怕他心血成灰。 小男孩一直堅持,結果他得賞所願,紅蘿蔔長出了!故事結尾沒有看見小男孩因收成而欣然狂喜,旁白只輕描淡寫地說:One day / A carrot came up / Just as the little body had known it would。 這些教導人永不放棄、持之以恆的小故事有人會覺得「老土」,可是,我們先不要把着眼點放在老生常談的道理上,試聚焦在「泥土下的變化」。在那些嫩芽未冒起之前,泥土下的種子其實每天甚至每分鐘都在變化中,只是我們看不到、聽不到而已。 面對高壓社會,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揠苗助長」是荒謬之事,它違反自然規律;同樣地,我們也要堅守信念——栽種有時。   《Leo the Late Bloomer》(點擊觀看朗讀影片) 作者:Robert Kraus 插畫:Jose Aruego 出版:1971   《The Carrot Seed》 作者:Ruth Krauss 插畫:Crockett Johnson 出版:1945 《The Carrot Seed》的「唱片版」(1950 年推出),故事以歌曲形式呈現,相當特別。在五分鐘的故事裏,有旁白,而男孩、爸爸、媽媽和男孩的哥哥都以唱歌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請點擊觀看)   繪本學英語 1. Sprinkle Sprinkle 意思是「輕輕灑落」或「撒播」,例句: .I like to sprinkle a little black pepper on my pasta. .The McDonald’s worker sprinkled some salt on the French fries straight from the fryer.   2. Late bloomer 「late bloomer」是「遲緩兒」的意思。「bloom」是「開」或「興盛」的意思,如開花 (a flower is blooming),或事業興盛蓬勃 (a business blooms)。   繪本問問題 1. 假如紅蘿蔔從沒有長出來,小男孩的堅持是否仍是正確? 2. 小男孩怎樣知道紅蘿蔔真的會長出來? 3. 相信某事和知道某事有什麼區別? 4. 什麼是信念?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基層虎媽

這兩個星期分別去到不同的地區,和新一批學生和家長作簡介會,音樂兒童基金會成立至今,現在已經在8個區提供免費學音樂的服務,這裡要趁機感謝每位合作夥伴的同工和社工,沒有他們的合作和包容,音樂不可能在短短的日子裡,送給那麼多的孩子。 這些學生完成了8個星期的樂器體驗班後,每一位都會來和我見面,當中他們的資料記錄在申請表上,下面附有一份一份的聲明書,面試員的評估報告和經濟證明的文件等等,曾經有其他合作機構的同事說我們真的把關很嚴,因為我們不想也不希望有人濫用捐款和善心人的心意。因此,經過最後的評估,每位合資格的小朋友,我都會和他們握手,說聲「恭喜!」他們真的是過關斬將才能成為「音樂兒童」。 那天,我向他們說,幾年前,我們只有一個中心的時候,有些家庭是住得很遠,但風雨不改地來深水埗上課,住在洪水橋的、住在元朗的、也有住在天水圍的,他們無論是夏天30多度或者紅雨都不會請假,所以希望大家要珍惜現在這個機會,因為中心就在你們的屋村裡。 可否把樂器課改為另一日?因為我個仔有其他嘢學 這時有個媽媽拖著孩子匆忙地趕來,一坐下也沒有說什麼便拿起手機來看,我並沒有太大反應,心想可能家長忘記時間,或者其他原因。整個簡介會,她總是坐不住的樣子,其間又有電話響聲,同事示意她出外面說電話,再次入來時又繼續看手機,我開始覺得有點不被尊重,於是我提早開始答問和分享環節,有很多家長第一句便是感謝的說話,有家長在討論如何分配時間的問題上,我盡量解釋學樂器須要耐心和堅持,說到一半,這位看手機的媽媽大聲在坐位上問:「可否把樂器課改為另一日?因為我個仔有其他嘢學!」這時房間鴉雀無聲,其他家長開始和旁邊的人細語,我平靜地說很抱歉!不可以,因為要根據中心的活動安排和老師的時間表。這位家長表現不滿意,臉部表情讓我知她一定會留下來和我「討論」下去。 會議完後,她果然留下來,和我說:「如果你們的堂不能就我,那我唔學啦!」我用微笑來壓抑我的憤怒,再次平靜和她解釋是不能「就」她,但學樂器是小朋友,不是媽媽!為何要那麼快便放棄呢? 她苦笑說:「我個仔有過度活躍,學嘢又慢,每日都要補習3個小時,做功課都慢過人,再過來學樂器,唔洗瞓咩?」我語塞,點頭示意明白,看著一臉無奈的小孩子,只能比他更無奈。 回中心看看這孩子的資料,環境確是很差,是單親家庭,媽媽用盡政府給她的資助,再向不同機構申請補助金,為孩子報考不同的班,聽其他同事說,她想孩子以後入大學,要脫貧,所以漸漸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虎媽,孩子!辛苦你了! 後記,這位孩子最終即時退出了。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我要做啦啦隊!

有朋友問,如果當年沒有學音樂,現在我會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怎會沒想過呢?在40多年前,有幸學到音樂,每一天都在感恩,能夠學懂聽音樂、欣賞音樂更是人生一大樂事。曾經看過一部電影,父親是出色音樂教師,兒子剛出生非常興奮,一心一意栽培兒子成為音樂家,希望讓他成為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人,圓他的夢想,沒想到原來兒子天生失聰,聽不到聲音,聽不到音樂。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事情,把期望放得高高在上,結果是跌得落花流水。 我一直認為不要將練習音樂變成大家的磨心,我和自己說,就算用10年,20年時間來教他音樂也不是大問題 我兩個兒子也有學音樂,大兒子學音樂很快上手,除了要提點練習之外,基本上也可以算是得心應手。小兒子卻用了我幾十年所學、所經歷的教學方法,也是徒勞,我不斷調節自己、降低要求、心呼吸、冷靜等等,他的進度也是未如理想,理想是什麼?每天練琴?自動走到琴前面練習?這通通也有實現,只是他把學音樂放在清單的很低位置。現在13歲的他已經長得比我高,和他說話要微微抬頭,以前那套方法已經不能再用,而且正值反叛期,更是敏感,我一直認為不要將練習音樂變成大家的磨心,我和自己說,就算用10年,20年時間來教他音樂也不是大問題,(當然省卻學費是一個大恩典。) 有位非常知名的女小提琴家、華裔小提琴演奏家陳美,從小被母親強迫練習小提琴,到了21歲那年與母親決裂,突然轉身學滑雪,更參加了奧運比賽,而訪問她的時候公然高調說母親反對她做運動員,所以現在與母親對著幹,她母親原來在30多年前已經是一名虎媽,不但迫陳美練習,更禁止她一切非音樂的活動。 每個孩子的路最終也要由他自己去走,父母只能在旁為他們打氣、抺汗,最重要是聆聽和欣賞,只有看見他們快樂,做啦啦隊也是一件無悔的事情。 這事令我反省,小兒子一直喜歡運動,還和我說以後長大要做運動員,我應該好好讓他發揮,不要將他和任何一個人比較。朋友再問,你兩個兒子一定是音樂天才,你兩夫婦也是音樂人,在家一定晚晚音樂會⋯⋯很多的假設是理所當然,事實卻是另一回事,但只要親子關係維持得好,他也不抗拒學音樂,這已經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每個孩子的路最終也要由他自己去走,父母只能在旁為他們打氣,抺汗,最重要是聆聽和欣賞,只有看見他們快樂,做啦啦隊也是一件無悔的事情。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