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奮青再踏前路

有一句勉勵人的說話是這樣的:「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了才看到希望。」用它形容我們一眾「奮青」走過的路,最貼切不過。在剛舉行的第二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我們去年公演的音樂劇《奮青樂與路》共獲得六個獎項,包括「年度優秀製作」、「最佳配樂」、「最佳原創曲詞」、「最佳音響設計」、「最佳導演(喜劇/鬧劇) 」,以及「最佳製作」這個意想不到的殊榮,在此衷心感謝評審和觀眾的鼓勵支持,讓我們的堅持沒有白費。 學生經驗少 發揮潛能超預期 《奮青樂與路》由劇壇炙手可熱的創作人和舞台工作者與近八十名中學生攜手製作,這種專業與學界的糅合在香港十分罕見。而參與的四間學校各有特色,包括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香港培正中學、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及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當中有本地華人、少數裔族、新移民,更有視障同學,彼此的成長背景、語言和能力都不相同,但為了同一目標而奮鬥,蛻變成奪目耀眼、激動人心的「奮青」。 作曲及音樂總監高世章沒有因為中學生就把歌曲寫得容易些 我們一眾導師經常勉勵學生,雖然他們不是專業音樂劇演員,卻要具備同樣的專業態度,要尊重自己的工作,訓練時要刻苦律己。作曲及音樂總監高世章沒有因為中學生就把歌曲寫得容易些,他對學生的要求與對專業演員無異。記得最初我收到歌譜時,見到有不少複雜的四部合唱,便問高世章會否簡化為二部或三部,因為學生多沒有唱合唱經驗,但他很快回答:「先試試看吧!」那時我看出他的堅持,為了歌曲質素不輕言妥協。又有一次,我在排練中問高世章會否要學生預先為大合唱的副歌部分錄音,因為學生演出經驗少,在台上要兼顧唱歌演戲跳舞,一不小心就會唱到七零八落,預先錄下歌聲「墊底」可保平安,但他也按兵不動。結果證明我杞人憂天,學生的潛能超出預期,最終不辱使命,百分百現場演繹;歌聲縱有瑕疵,卻足教觀眾動容。 多元機會 憤青變奮青 這次門票收入不扣除成本,全數撥捐「生命熱線」和「心光盲人院暨學校」 正如我在頒獎禮致謝時說,我們很容易把年輕人標籤為廢青、憤青,但其實只要社會給予他們多元的機會、優良的培訓、健康的價值觀,他們絕對可以成為「奮青」,教人刮目相看。香港的教育制度素來只用一把尺去量度學生成就,在考試中成王敗寇,除了爭入大學,其他都是不務正業。而香港社會也只有龍應台說的「中環價值」,經濟效益就是硬道理,在這種思想霧霾籠罩下,年輕人感到窒息,前路茫茫,有的隨波逐流,更多的不知所措。 作為教育工作者其實都很無奈,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繼續堅持,做好本分。因此《奮青樂與路》決定再接再厲,九月移師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重演。 這次門票收入不扣除成本,全數撥捐「生命熱線」和「心光盲人院暨學校」,觀眾看劇之餘更可支持藝術教育和行善,有三重意義。 一眾奮青已整裝待發踏上征途,定要為自己、為觀眾再演好戲!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