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物語:德國幼稚園的日常
自八月中起,華德重新回到幼稚園,不同的是,妹妹也跟着去了!沒錯,才一歲半的妹妹上幼稚園了,不過那裏也招收了比她還年幼的寶寶,所以妹妹其實是一位小姐姐了。受惠於德國的育兒政策,一歲以上的寶寶已經可以到幼稚園報名,有些在城市居住的父母更要在懷孕期間就入紙申請,或是親自到幼稚園跟院長了解情况,才能先拔頭籌呢! 歲半小妹妹逐步適應 妹妹被分派去「小矮人組」,顧名思義就是照顧年紀最小兒童的組別。 妹妹被分派去「小矮人組」,顧名思義就是照顧年紀最小兒童的組別,組內有12至14名兒童,其中8至10個介乎一至二歲,4個介乎三至四歲。「小矮人組」比起哥哥的「彩虹小組」人數較少,卻有多一名導師帶領(一共4名女導師,其中一名曾經是兒科護士),所以「小矮人組」也像幾個日間媽媽聚首一堂一起帶孩子,也能照料幼童首次離開母親上學去的焦慮。 一般而言,小朋友需要三星期至一個月來適應幼稚園生活,頭幾天都由家長陪伴,一起在小組內玩一至兩小時;過幾天,導師就讓家長在休息室等候;再過幾天,導師讓家長先回家,午飯後來接孩子,並會因應每個兒童的適應能力,決定是否留他們午睡。而我家的小公主實在太怕生,兩星期過後,她似乎更怕離開我,甚至一到幼稚園門口就放聲哭了,導師安慰我說是正常的反應,果然妹妹到了她的懷抱後,不消幾分鐘就平復了,也能融入組內生活,這樣我不至於太過內疚。 讓我在這兒簡單介紹一下德國幼稚園的日程吧!由早上七時開始,家長就可以送孩子過去了,幼稚園正提供營養早餐:全麥麵包、時令蔬菜、牛油、芝士、火腿、牛奶和麥片等。用過早餐,孩子在導師的指導下收拾餐桌,才可以去玩遊戲或看圖書。差不多十時,導師提示大家收拾場地,然後圍圈圈坐在地氈上,由導師敲打手上的缽,「噹」的一聲絕不吵耳,反而讓好奇的小朋友精神抖擻。 作為旁觀者的我也很好奇,接下來大家會做什麼呢?另一個導師拿起一個藤籃,示意旁邊的小朋友拿一個沙槌,傳給下一個小朋友。怎料有一個小男孩等不及就伸手到籃子裏,導師立即跟他說,要等籃子傳到他手中才可以拿,語氣雖然溫婉,但意思清晰,小男孩聽話地把手拿開。 就這樣,我就開始陪伴好奇的妹妹參與「小矮人組」晨唱環節,跟着大家有節奏地搖動沙槌,透過歌詞向大家說早晨! 晨唱過後,導師指導孩子們換鞋和戴上太陽帽,浩浩蕩蕩的去後花園「放電」。直至午飯,所有組別的小孩都會在這片後花園自由活動,他們可以堆沙堡、踢球、滑滑梯或騎四輪車等。當哥哥一見到妹妹來到花園,就自發地牽着她的小手到處遊玩。 大約一小時後,小朋友分批吃午飯,然後就午睡至下午二時,導師們溫柔地喚醒小朋友們,再展開下午的活動,例如以蔬果為主的下午茶。再圍最後一次圈圈後,小朋友們回到花園裏遊玩,家長們可以在四時半前去接小朋友回家。這就是德國幼稚園的日常,真高興華德兩兄妹能一起在幼稚園內愉快地成長,下次我再為大家帶來德國育兒的趣聞。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