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那一代的父親 這一代的孩子
我的孩子生於數碼電子化時代,大兒子剛升小學,但他在幼稚園時已經會用電腦學習;而我首次接觸電腦,大概是高小還是初中,爸爸買了一台「大牛龜」電腦回來工作。那時我用電腦的唯一目的,只是玩「踩地雷」遊戲,完全跟課堂學習無關。 從以上簡單的描述,足夠讓大家知道,父親、我、孩子所生的年代都大不同。這些不同,亦是導致兩代親子關係總是帶着矛盾、衝突的原因,不單父親跟我、我跟孩子都同樣經歷着這些矛盾。 我出世的年代,老一輩仍然重男輕女,夫妻多是男主外、女主內,大部分的媽媽都是主婦,養家的責任只落在爸爸身上。那年頭的父親,一概都是嚴父,「慈父」好像只會在電視劇中出現。對於女兒身的我,其實很渴望擁有一個慈愛的爸爸,那種慈愛是爸爸對女兒特有的,像公主般被呵護。 從小至大,我都沒有聽過親職教育。直到自己進修家庭輔導及為人母親時,才認識、體會到什麼是親職教育、父母角色。 希望有一個「老死」爸爸 最近因工作關係,有機會聆聽到一班大專生對爸爸的看法。青年人不約而同地說,希望有一個「老死」爸爸,意即像「死黨」、很要好的朋友,可以無所不談。原以為這一代的青年人比起我那個年代,跟爸爸的關係會親近一些,可是,這班年輕人口中的爸爸,仍然是嚴肅、有權威,不能親近的。 父親跟孩子永遠相隔一代,作兒子的,總是要等到自己當上父親後,才會明白身為人父的一些矛盾與挑戰。但當兒子的身分轉變成父親時,他對下一代的期望及要求又會有不同。 隨着社會變遷,資訊交流發達,親職教育的重要逐漸被認識,更多人開始關注爸爸的角色。想成為一位好爸爸,除了要在知識層面上裝備自己,還需要不斷反思及學習,常常檢視自己有否受上一代的教育所影響。 原生家庭的教育有值得傳承的地方,但也有過時、需要改善的地方,新一代的爸爸需要分析、過濾。 學習表達對孩子的愛 另外,要做好爸爸,更需要與太太建立家庭價值,確立育兒方針,還要在家裏建立愛與尊重。愛護你的太太,尊重她,這樣孩子就會感到安全、溫暖。有愛的地方,才能健康快樂成長。 寄望新一代的爸爸拋開不合時宜的觀念,放下嚴肅的形象,學習表達對孩子的愛,以身教教導孩子。爸爸,不一定要成為孩子的「老死」,卻要成為孩子心目中既尊崇又親近的爸爸,這樣孩子就會找到方向,因為你是他的模範、他的明燈,照亮着他。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