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書訪】處世哲學書中尋--譚玉瑛
阿譚(譚玉瑛)自小便喜歡閱讀,至今習慣一直沒有改變。她愛以書本探知人性,尋找處世哲學,因為她說:「我想自己叻啲去過呢一世。」她的人生智慧就在書中尋。 印象中不論是從前做兒童節目的譚玉瑛姐姐,抑或是現在做《阿爺廚房》及《香港原味道》的阿譚,都較少接受個人專訪,更遑論是一個專講閱讀的訪問了。因此,知道阿譚答應將她的「第一次」獻給我們時,真的興奮了好幾天,再加上是兒時偶像,那種情意結,七十後到千禧世代,你們懂的。 訪問當日天氣漸涼,街上行人抱緊雙臂捲曲身軀走路,但眼前的阿譚衣衫有點單薄,卻腰板挺得畢直,朝氣十足,像吃過夜粥的高人,一舉一動,矯捷俐落。她說話時更是字字鏗鏘,詞彙精練,沒有多餘的字句,連她的閱讀習慣也很純粹:「我唔會邊食嘢邊睇書。」接著乾脆來一句:「我唔食零食。」 阿譚入行多年,閱讀習慣一直沒停下來,閱讀是一個屬於她與書獨處的寶貴時光。 愛看名人傳記 阿譚家中有一大書櫃,估計藏書數量過百。不過,自從書櫃滿了,她便到居所附近的圖書車借書。「唔駛入廠錄影的話,逢二、四必做嘅事。」問她會否怕被人認出?「認出仲好,幫我填埋表。」 快人快語的她又喜歡看什麼書?「近年,我鍾意睇自傳,我覺得叻嘅人先會寫自傳,我想睇點解佢會咁叻。我好鍾意學啲叻人,好鍾意交叻朋友,交唔交到一件事啦,所以鍾意睇自傳。」 阿譚平日愛讀名人傳記,高錕博士便是她眼中的「叻人」。(圖片為網上圖片) 她即席推薦了《高錕自傳:潮平岸闊》,她說:「在他的自傳裏,我記得有一個態度,係我從來未喺他人身上聽過。高錕話佢覺得自己係地球人,要立志為人類將來作貢獻,這個態度是我很少聽到的。」 以知識追知識 阿譚愛邊閱讀,邊把啟發性的句子記在筆記簿上,有時也會抄在手機上,方便隨時重溫。她說這個習慣已維持十年了,說罷,打開手機,唸出一段來自高錕自傳中的句子。「資訊世紀的來臨令人們更易獲得知識,因此向學生傳授知識必須有助於啟發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掌握追尋及運用知識的能力。」 無獨有偶,句子恰恰點出了她渴求知識的原因,就是以知識啟發心靈,掌握追求更多知識的能力。「我覺得讀書可以讓我憑著知識,去找更多的知識。如果唔係呢,就算知識在我眼前經過,我都不會察覺到。因為我根本就唔識得去察覺,唔識得去追尋。知識是令到你搵知識的途徑。」 但知識是五花百門的,為何偏愛看名人傳記?因為她說叻人的人生經歷,讓她學習到處世的智慧。「我想自己叻啲,唔好阻到人。自己叻啲,都鍾意自己多啲,也會令生活舒服啲。因為你會避開不必要嘅事情發生喺自己身上,就唔駛去補鑊。一開始做少啲錯,就唔駛成日攞時間來改過,時間可以用來享受。」 心理學看人類 求知的種子源自她對心理學的濃厚興趣。她小時候家住太古船塢的宿舍,愛在家中看著大海、聽著鯉魚門海峽的船笛聲,研究街上行人動態,思考同學日常鎖事。直至十五歲那年,她接觸到一本叫《初步心理學》的書本,透過書中的心理學理論,開始學以致用地去了解自己、了解別人。「我好想了解一個人,一個人係搞乜鬼。究竟平時點解咁諗嘢?人這類動物究竟點解咁樣?我好想了解。」 阿譚的閱讀習慣就在中學時代開始。當時她愛在星期六、日到跑馬地逛書局,說這是一個假日「節目」。學生妹手頭不充裕,但又愛看書,卻又不能把所有喜愛的書籍一一買下,所以她會坐在書局的落地玻璃旁打書釘。除了心理學的書藉,學生時代的她也愛看新詩,因為愛上新詩言簡意賅,不用追著前文後理,把書打開,便有得著。 另一本心理學書籍《人性的弱點》也是她的心頭好,這本書加深了她對心理學的認識,開啟了通向這門學問的大門,也為日後在公開大學進修心理學而奠下根基。 為阿譚開啟心理學之探求心,有《人性的弱點》這部經典之作。(圖片為網上圖片) 男同學的評價 讀心理學研究人類,那她對自己可有研究?「我想起中五畢業那年,老師叫全班同學寫一位班中最有印象的一位同學,我記得有位男同學寫我,話我有兩面性格,一陣可以好靜,靜到佢唔知我喺度諗乜嘢,一陣嘈到佢想離開我。」 其實與其說她靜得令人費解,不如說她愛思考,且或多或少有點哲學家的影子,尤其當她享受閱讀的時光。她說:「我覺得閱讀是一個屬於自己嘅嘢,我同本書獨處嘅時間。本書帶住我去另一個境界,係一個愉快嘅旅程。」這個旅程透過書本作橋樑,與作者作跨越時空地域的精神交流,如此超越人與書的單純物質存在,阿譚的閱讀之旅著實很有哲學意味。嗯,也是的,哲學都是她涉獵的範圍,她曾看哲學家自傳,名字叫叔本華,是十九世紀著名的德國哲學家。 內容提供:GRWTH日報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