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學術] 無翼嘅雀仔仲算係雀仔嗎?從自然奇觀看現代教養(自然科學篇)

考考你,世上有哪種鳥是沒有翅膀的呢? 沒有翅膀的身軀,加上長長的嘴,所形容的並不是某日本糖果品牌的人氣動漫吉祥物大嘴鳥,而是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奇異鳥的名字(Kiwi)其實源自牠們的叫聲,但中文翻譯時選用「奇異」二字倒也貼切。牠們沒有翅膀已夠「奇異」,更有趣的是,身軀細小的牠所誕下的鳥蛋卻是超乎尋常的大。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沒有翅膀的奇異鳥(圖片由筆者提供) 奇異鳥為紐西蘭的「國鳥」(圖片由筆者提供) 現今科學家們相信,奇異鳥與很多無翼鳥類一樣,都是千萬年前由天上翱翔的鳥類演化過來,因著偶然,而在紐西蘭落地生根。由於在遠古時期的地殼板塊移動中,紐西蘭已經與其他地區分隔開來,島上又沒有其他兇猛的野獸捕獵牠們,加上地上有充足的食物,紐西蘭便變成了鳥類的天堂。因此,當時的雀鳥因著安穩的生活,天生的翅膀隨之逐漸退化,演變成如今的平胸鳥類,當中包括了奇異鳥。 身軀嬌小的奇異蛋,其蛋卻是超乎尋常的大。(網上圖片)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記憶、習得的技能等都需要反覆練習和使用,才能長久地保存。奇異鳥的故事正好給我們人類一點啟發,就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有可能因為缺乏鍛鍊而消失。以記憶力為例,從前的人需要自行記錄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務,但電腦的出現,人類的生活多了便捷,要記事就靠電腦程式幫手,只要預先設定好,就能在適當的時候發送提醒,連家人朋友的生日都不用自己記掛。因此,家長也當留意子女的潛能發展,多給他們不同的學習機會及生活經驗,以免天賦本能因欠缺運用而退化。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貍貓不屬貓科類?!原來竟屬……

日本貍貓,又「稱貉」,是東亞地區原生的動物。牠們外表酷似浣熊,有著蓬鬆的皮毛,雙眼的周圍有非常大的黑眼圈。雖被叫作貍貓,但其實牠們屬於犬科動物,且是犬科動物之中唯一會冬眠的物種。值得一提的是,貍貓是十分重情的動物,經常以一個家庭為單位聚居,連冬眠也會擠在一起,十分溫馨。 貍貓是犬科動物之中唯一會冬眠的物種。 不少日本民間傳說都有貍貓的身影。故事中的牠們,通常並非大奸大惡之徒,卻又很少成為人盡皆知的大英雄,反而經常以淘氣的搗蛋鬼角色為主,以百變的法術戲弄山野中的路人及村民。 不過,在傳說「文福茶釜」(日語:分福茶釜)當中,一隻貍妖為了報答老人的救命之恩,甘願變成不同的物件讓那窮困的老人把自己變賣,可見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貍貓即使愛惡作劇,但還是滿重情重義的。 人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當我們細心觀察的時候, 不難發現在大自然當中,值得我們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處的事實在很多。如果家長們能夠在教導孩子動物的知識後,鼓勵他們用動物作主題來創作故事,便更能深化他們對動物的認識。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拯救地球的無名英雄——海樽鞘

大家有沒有聽過海樽鞘?牠們是一種近乎透明﹑果凍狀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太陽出來的時候,牠們會沉到深海之中,以免被海中的捕獵者發現。但入夜後,牠們則會浮到較淺水的區域去覓食,主要吃水中的浮游植物。由於牠們相貌平平,一直以來都只在海中浮浮沉沉,所以直到現在也不太為人熟知。 海樽鞘是一種近乎透明﹑果凍狀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圖片由筆者提供) 可是,請不要因此而小覷牠。曾有研究顯示,海樽鞘有可能是全球暖化中拯救地球的無名英雄呢! 一直以來,人類在陸地所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會被大海吸收,而海中的浮游植物會靠吸取這些二氧化碳來生長。當這些浮游植物被一般的海洋生物吃掉後,二氧化碳又會再度被排放到海洋裏去。但當海樽鞘吸食了浮游植物後,所消化出來的二氧化碳會與其他排泄物一起沉到海底的深淵之中,而這些二氧化碳將無法回到水面,間接地「消化」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海樽鞘有可能是全球暖化中拯救地球的無名英雄。(圖片由筆者提供) 不少人都喜歡以動物喻人。獅子代表領導型的人、螞蟻代表地位低微的人,那麼海樽鞘便代表動物界不知名﹑但有貢獻的一類。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為身邊的人,以性格特質配以一種動物,藉此引導孩子多了解身邊人的性格及心理。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繪本都搵唔到 帶你睇超罕見大眼長尾鯊

位於菲律賓的馬拉帕斯加島是潛水勝地,當中有幾個熱門的潛點被人稱為「清理站」(Cleaning Station),是少數能觀賞大眼長尾鯊的絕佳地點。 (圖片由筆者提供) 大眼長尾鯊給人的印象,與一般鯊魚不同,牠的泳姿予人溫文爾雅的感覺,而且從不襲擊人類。牠們的獵食方法亦頗為講究,會先用尾巴擊昏獵物再將獵物吃掉,可以說是鯊魚中的優雅女士。 獨門清理身體方法 長尾鯊是一種深海魚類,一般活動於二百米深的水域,在水深大約二十至三十米的「清理站」,又為何會出現這些長尾鯊的身影呢?原來,長尾鯊會於早上到較淺的水域,讓一些魚兒游過來幫牠清理自己的身體,而按照這些清潔魚的分佈,很自然地就出現了不同的「清理站」,因而吸引大批潛水愛好者前來一睹他們風采! (圖片由筆者提供) 有見及此,為了保護長尾鯊,遊客必須遵守當地政府的規定,與長尾鯊保持距離。看來,在觀賞大自然中的共生關係時,我們也在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存!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愛泡溫泉的日本雪猿

在日本,有種獼猴被稱為「雪猿」,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日本獼猴。牠們是世界上生活地區最北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能在零下十五度的氣溫下生存。亦因為下雪的時候,牠們身上披上一層雪,因而其名「雪猿」。 (圖片由筆者提供) 人類都巿生活緊張易有壓力,常常尋找減壓方法,不說不知,雪猿都有一個十分「地道」的減壓方法,就是深受人類喜愛的「泡溫泉」。研究指出,泡溫泉後的雪猿體內產生的糖皮質激素比沒有泡溫泉的雪猿要低20%,證實了雪猿泡溫泉能抒發壓力。 (圖片由筆者提供) (圖片由筆者提供) 雪猿跟人類泡溫泉的行為動態十分相似,從中可看到雪猿之間親切的互動,以及露出與人一樣豐富的表情。不少遊客更會特地到當地去捕捉牠們這些表情呢! 現今的小孩不但面臨巨大的學業壓力,他們心理成熟的程度也比大人想像的高,所擔憂的事情遠比大人想像的多。我們雖然無法經常飛往日本去泡溫泉,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在餘暇時間多陪伴孩子,細心聆聽他們的內心世界,或許真正讓雪猿減壓的原因並非來自溫泉的療效,而是家人有質素的陪伴。 (圖片由筆者提供)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瀕臨絕種的極地「海天使」(自然科學篇)

在北冰洋及南冰洋的深海中,有一種體型嬌小、身體透明且發出橘紅色的光的浮游軟體生物,名叫「裸海蝶」。 牠的足部長得像一對翅膀,游動時拍動雙翼,因此又稱為「海天使」。「海天使」看似可愛,卻是肉食性的捕食者。牠會利用頭上的觸角去探測獵物,用隱藏的觸角手將獵物纏住,再用口中的倒鉤把獵物扯入體內消化。然而,大部分的捕食行為只會在春夏時節進行,「海天使」會在體內儲存大量能量來挨過缺乏食物的寒冬。 雖然「海天使」的適應力強,但牠們正面臨絕種的危機。「海天使」是海洋酸化的指標物種, 現今全球暖化加劇,令海水的二氧化碳含量日漸上升,導致海水變酸,令「海天使」容易受到酸化海水侵害。科學家預計,到了2050年「海天使」就會絕種。 現在,除了在水族館能看見「海天使」,不少商店亦有販賣,但因缺乏適當的設備及飼料,令牠們容易死亡。 人類的發展令我們生活便利,但對大自然帶來不同問題。我們應該從小教育孩子愛惜野生動物和自然生態。家長宜引導孩子學習不同動物的生活模式,以及牠們所需的生存環境,有助推動小朋友建立保護動物和自然環境的意識,培養他們對自然世界的同理心。 今天就由來自極地的「海天使」擔當保育大使,讓家長和孩子攜手共建一個融合有愛的社會環境。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別忘自己也曾是小孩!(家長教養篇) [停課不停學] 動手做風力車 齊學風的力量 [停課不停學] 做手工學自然科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蝙蝠紙飛機」 [停課不停學] 資深籃球教練教你在家做落地位置訓練 [表達藝術治療師日記] 聽話?不如對話! [停課不停學] 沒有龜殼的皮革龜?(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除法(附教學示範及工作紙)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親嘴不等於相愛 接吻魚愛「鬥」嘴另有原因

在印尼及馬來西亞一帶,有一種以互相「接吻」聞名世界的熱帶魚,叫吻鱸,又名接吻魚。牠們小至10厘米,大至30厘米,身體呈淡淺紅色。最特別的是牠們擁有一個長長的嘴唇,嘴唇上佈滿鋸齒,令其接吻時可以長時間緊扣對方嘴唇。接吻動作讓接吻魚受到人類的萬千寵愛,經常用牠們意喻愛情長長久久。 然而,接吻魚「接吻」的真正原因並沒有那麼浪漫動人。 牠們接吻並非因為相愛調情,而是一種爭鬥的表現。接吻魚有保護自己空間的習性,當領土被入侵時,牠們會利用長嘴唇來相鬥。可是,只要一方後退讓步,勝利的接吻魚就會把爭鬥拋諸腦後,繼續利用長嘴唇來吸食青苔。 接吻魚為了保護自己的空間而向入侵領域的同類挑起紛爭,孩子們也會因為家長過分走進自己的私人世界而發生爭執。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最理想是保持「中庸之道」,自我保護的能力,不能沒有,亦不能過分。父母管束子女雖是理所當然,但亦需要給予一定的自由,這樣才能培養一個自信又自律的好孩子。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別忘自己也曾是小孩!(家長教養篇) [停課不停學] 動手做風力車 齊學風的力量 [停課不停學] 做手工學自然科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蝙蝠紙飛機」 [停課不停學] 資深籃球教練教你在家做落地位置訓練 [表達藝術治療師日記] 聽話?不如對話! [停課不停學] 沒有龜殼的皮革龜?(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除法(附教學示範及工作紙) [停課不停學] 正向小鐵人力克提提你 抗疫資訊要Fact Check [停課不停學] 動手做Hologram 認識神奇的反射原理 [停課不停學] 在家也能愉快學習 精選多元學習資源大合輯 [停課不停學] 資深籃球教練教你在家做Pick & Roll訓練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摺「雀仔紙飛機」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鹿角的科研價值(自然科學篇)

鹿是少數廣泛分佈在世界四個大陸的動物,例如在北美洲和歐亞大陸的馴鹿、居住在南美洲的南美澤鹿及草原鹿,而麋鹿更為人熟悉。牠們是世界上第七跑得最快的動物,速度可達至每小時72公里 。除了跑得快外,鹿類更為人知的是牠們的鹿角。大部分的雄鹿也有鹿角,牠們堅硬的鹿角是打鬥時的最大武器,經常用來保衛領地,炫耀力量。 (圖片由筆者提供) 鹿角與控癌 科學家發現鹿角與牛、羊的角有很大的分別:後者是角質層硬化而成的,而前者卻擁有血管及神經,直至骨化完成,發育出成熟的鹿角。因此,鹿角每年都會脫落,再長出新角,而每次新長的鹿角體積會更大和更複雜。近年,科學家透過基因研究,發現鹿角的其中8個活躍基因與負責令癌腫瘤生長的基因相同,而鹿角的生長機制與骨癌最為近似。值得注意的是,鹿角能夠壓制腫瘤細胞不受控的生長,不會威脅鹿的健康,因此科學家正以研究鹿角的控癌機制,成為人類抗癌研究的新方向。   (圖片由筆者提供) 培養孩子科研興趣 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動物與人類息息相關之處,科學家近年來積極研究不同動物的基因,希望能夠從牠們的基因序列中尋找可取之處,為遺傳疾病的治療帶來新曙光。家長現在引導孩子多多觀察及認識不同動物特性,除了可以增長孩子對動物的知識外,亦可以加深小朋友對科學或研究的興趣,有助培養他們的思維發展,或許成為他們未來的職業取向。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不死身的「六角恐龍」墨西哥鈍口螈(自然科學篇)

墨西哥鈍口螈,俗稱「六角恐龍」,臉旁的六隻角是其用來呼吸的鰓。典型的兩棲動物於幼年時期在水中靠鰓呼吸,待肺慢慢成長後便以肺取代鰓進行呼吸,然後開始陸地生活。而墨西哥鈍口螈則是「水棲型」的兩棲類,即使成熟後也不會經歷適應陸地的「變態」階段,所以長期保持著「不老容顏」。 (圖片由筆者提供) 超強再生能力也難逃殺機 除了長青的可愛臉龐外,鈍口螈還擁有驚人的復原能力。牠們的肢體在受傷時不會像我們一樣結痂,反而會迅速地重新長回斷肢,甚至能重生腦部。 (圖片由筆者提供) 雖然鈍口螈擁有如此令人羨慕的再生能力,但卻逃不過人類社會的發展。野生墨西哥鈍口螈的原棲地位於墨西哥中部的霍奇米爾科湖。隨着城市的急促發展,該湖湖水的污染越趨嚴重,加上人類的大量捕殺,令這充滿科研價值的物種被列入為瀕危野生動物。 (圖片由筆者提供) 從保育培育多元思維 為了挽救牠們,科學家們已積極研究及採取多元化的措施,從控制外來魚類數量和改善水質著手,例如說服農戶轉移浮島農業,以改善鈍口螈原棲地的湖水水質,力圖平衡人類發展與墨西哥鈍口螈的生活質素。 (圖片由筆者提供) 在現今的社會,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參考科學家的多元思維,具備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分析人類謀求發展與保育大自然之間的矛盾,才能更周全透徹地考慮每件事情,達致正反結合的立體思考過程,方能更有效地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浪漫的沙畫藝術家 – 河魨魚(自然科學篇)

除了在自衛時身體膨脹這特性外,較鮮為人知的是河魨魚其實是浪漫的藝術家。 曾經有人在日本海底深處發現一些像麥田圈的圖案,經研究後發現是一條河魨魚為了求偶而製作的一幅作品。牠為了造出這個圓圈圖案,在海底不停重複繞圈,用魚鰭反覆堆沙,挖出凹槽,目的是吸引配偶來交配。凹槽越多,吸引力會越大,獲得交配的機會就會越高。雌性河魨魚看見圖案會被吸引過去,然後就會跟雄性的作者交配。牠們交配後會用圓圈的中心產卵,外面的凹槽會用作保護魚卵,避免海洋的衝擊。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因為沙雕圖案必須在潮汐到來前完成,身型細小的河魨魚必須不眠不休地工作,才能夠完成一幅美麗的作品。河魨魚日以繼夜地設計出每一個麥田圈,努力不懈地製造好每一個凹槽,最終達成自己的目標。 (作者提供)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向河魨魚學習,藉參加一些視藝創作時,體會繪畫沙畫的意義,只需讓自己及別人一起欣賞創作過程便可,不需保留作品!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