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道書院「做起」學生自信心 自由「站台」展現個人亮點

「播道書院是要『做起』學生,而非『做低』學生!」該校總校長盧偉成打趣地說。他口中所指的「做起」學生,包括建立學生良好的品格、幫助他們追求卓越的學習表現,並發展天賦才能。盧偉成強調:「在播道書院,沒有一個孩子是陪跑的,學校的舞台,屬於他們每一個!」 文:沈雅詩    圖:蘇智鑫、受訪者提供 播道書院『做起』學生自信心(01) 由小學部和中學部組成的播道書院,堪稱陽光校園,不單因為它擁有一個曾奪設計大獎、採光度十足的「Z」形校舍,還因為它聚集了千多張熱情又有自信的小臉蛋,令每個角落也散發着陽光氣息。盧偉成笑言:「我沒有說過播道書院是Happy School,因為Happy School根本不能涵蓋這間學校所做的一切,但學生在這裏Happy、喜歡上學,卻是事實。」 播道書院採用「Z」形校舍設計,引入天然日光。此外,各樓層連接室外平台,開闢更多戶外活動空間。 學生找到自己很Happy 學生Happy,相信是因為他們在這裏找到自己。盧偉成深信,任何孩子都有他的亮點和強項,因此,學校除設立「木人巷」展示學生不同範疇的作品和成果外,他們還刻意為學生製造站台機會,「我定期舉辦Stage of sharing活動,所有學生,不一定要成績最好的,只要他們自覺某一方面表現出色,想跟同學、家長分享,都可以自由報名參加,毋須經老師篩選」。 「木人巷」有不同範疇的展區,展示學生的作品和成果。 學校定期舉辦Stage of sharing活動,學生不論成績,都可站台分享,幫他們建立自我認同及自尊感。 學校有三個不同面積的分享場地,分別可容納一級、一班和十多名觀眾,「為隆重其事,我特別買了一張像《中國好聲音》的評判椅子,當音樂響起,學生便踏上紅地氈走到台上分享,之後我會作出回饋,告訴所有人,他的強項在哪裏。我很希望藉這些經歷,讓學生有震撼的感覺,從而改寫他們的生命」。 這幅圖的每一條線,其實是記錄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忙,提醒大家常存感恩的心。 投放資源支援SEN學童 說到Stage of sharing,不得不提播道書院在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童的工作。作為兩名SEN女兒之父,盧偉成透露:「我去年特別為一班SEN的學生舉辦了一個『以你為榮』分享會,我邀請孩子的爸爸媽媽逐一上台,告訴所有現場觀眾,他們的孩子有什麼最值得欣賞、稱讚的地方,而孩子也要分享自己的長處,因為SEN的小朋友很需要被肯定。」 盧偉成(左)的次女(中)也畢業於播道書院,她雖然有嚴重的讀寫障礙,但在恩師林嘉儀(右)的不斷鼓勵和幫助下,現已考入大學。 在現時教育局編制下,一名教育心理學家需要支援七間學校的學生,但播道書院自聘了一名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全力照顧中小學部的學生,再連同其餘六名社工及輔導人員,以及全校實行雙班主任制,在支援學生尤其有SEN的,在人手比例上,算是相當充裕。 播道書院教育心理學家馮錦珊說:「學校的確投放了很多資源去幫助學生,包括設立了一間可用作遊戲治療的遊戲室,以及一間專門照顧SEN學生的多元感觀學習室。不過,最重要還是校本文化,SEN學生在播道書院真的有很多機會去發現自己,達到自我認同及建立自尊感,令這些學生同樣喜歡上學。」 播道書院『做起』學生自信心(02) 品格教育融合文言古訓 要融合教育做得好,還需要有一個和諧校園,作為一間基督教學校,播道書院的品格教育一方面來自聖經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是來自儒家思想和文言古訓,盧偉成舉例:「由一年級開始,我們已經教小朋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例如用『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來教他們管理好班房。 就是每次校隊出賽,我都一定要他們熟念三句文言古訓:『一勝一負,兵家常勢』、『人一能之,己百之』,以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目的是教他們輸得起,不要埋怨隊友。」 播道書院的孩子愛笑,充滿陽光味。 重視中文科 反對普教中 播道書院雖然是一間以英文授課的學校,但同時也十分重視中文科。學校引入「綜合高效識字法」和「心理詞彙」教學法,不強調抄寫,卻重視認讀,「我期望學生念完一年級,能夠認讀到1500個中文字,我們的教學策略是先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然後再運用學過的字詞來寫作」。 學校對學生信任度高,年紀小小便委派不同職位,包括運動會攝影師。 「做個好鄰舍」是播道書院的德育重點,學校很鼓勵學生從小做義工。 惟盧偉成開宗明義反對普教中,「我們的母語不是普通話,因此根本不存在『我手寫我口』。我認為學好中文有九個元素,包括聽、說、讀、寫、品德、情意、高階思維、文化和文學,因此,我強調學生要學好中華文化,也銳意把它滲透在學校不同層面」。 播道書院『做起』學生自信心(03) 考不考BCA 由家長話事 只有十年歷史的播道書院,在幽默風趣的盧偉成帶領下,校風開明,「播道書院確實是一間『明』校,是一間『明白』孩子心的學校!」正如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的BCA(前稱TSA),在播道書院也安然度過。 「連現任特首和候任特首對BCA也沒有共識,難怪家長有不同意見。因此我交由家長自決,想考的學生便考,不考的學生,學校會有特別的學習活動,所以並沒有學生因BCA請假罷課。」盧偉成說。 課堂着重討論、實踐和匯報,因此播道書院的學生,個個也是「講得」之人。 將軍澳至善街7號 ■學校資料 類別﹕一條龍直資學校 宗教﹕基督教 辦學團體﹕香港基督教播道會聯會 創校年份﹕2006 校訓﹕播揚真理 道育幼苗 教學語言﹕英文 學費﹕2017/18小一至小六全年學費(有待教育局審批)$19,000(分10期) 地址﹕將軍澳至善街7號 網址﹕www.evangel.edu.hk 電話﹕2366 1802 相關內容:功課少重預習:播道書院採用活動教學

詳細內容

學校研究所:德信人才輩出 李小龍是校友

李小龍是德信舊生,學校成為他事蹟徑的其中一個地點。 有片睇:叩門注意事項 ◆叩門提提你 着重學生自信 能自理 德信的小一叩門位,每學年頂多只有12個,但卻收到約400人申請,競爭十分激烈,不過,校方會給予所有申請者面試機會,叩門須知將於5月18日上載於學校網頁。 面試先玩遊戲再面談 郭超群說,面試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安排一組小朋友到遊戲室玩遊戲,從中甄選一些懂得聆聽、服從、尊重和樂於與人合作的孩子;第二部分會進行面談,教師分別接見孩子及家長,郭超群不諱言,德信特別喜歡取錄某類學生,「我們欣賞有自信心的男孩子,尤其是懂得照顧自己,以及擁有解難能力的」。此外,他們亦會考慮到家庭關係,以及家長是否願意投放時間在孩子身上,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 「德信仔」小息時也不愁寂寞,這天他們便一起創作粉筆畫。 之後教師便利用「魚眼鏡」和特別軟件,給學生拍攝錯視相。 ◆家長心聲 蕭太:「學校充滿愛」 家住31校網的蕭太,因丈夫鍾情男校,希望把兒子塑造得更有男子氣概,於是替他報讀德信,並在「大抽獎」階段中獲派。 轉眼間,蕭太的兒子已在德信念六年級。她說,這些年來,非常感受到這是一間充滿愛的學校,「在這裏,不是成績好的學生才獲得校長、老師的愛,正如小君子獎,也不一定頒給考第一、二、三名的同學,而是每一名學生都受到重視、同樣有發揮機會,我覺得,學校真正實踐了『有教無類』的精神。」 蔡先生:「欣賞重視品德」 蔡先生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是德信舊生,他們對學校口碑甚佳,加上他本身是天主教徒,很想兒子從小接受天主教教育,於是安排了兒子跨區來到德信叩門,並很高興獲得取錄,現時念二年級。「還記得我是星期五晚上約7時半收到電話的,是副校長親自打來,他說想『邀請』我兒子入讀德信,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動,感覺很被尊重,也體驗到這是一所有禮的學校,校方一定會重視小朋友的品格教育。」 他又說,叩門位激爭雖激烈,但校方不設學術提問,只是和孩子閒聊,氣氛輕鬆。 孫中山孫女孫穗芳認同德信在國情教育上的工作,在2012年特意把孫中山銅像餽贈學校。 ■名人校友 林子祥為子取名「德信」 不少政商,以及演藝界人士,很多也是德信舊生,當中包括已故國際巨星李小龍。李小龍於1947年入讀德信幼稚園二年級,念至小三(1951年)才離校,亦因為這樣,德信被選為「李小龍事蹟徑」其中一個景點;而殿堂級歌手林子祥則是德信1959年畢業生,他回憶當年在學校最喜歡的活動是打籃球,其次是乒乓球,由於他對此校有濃厚感情,於是索性把兒子取名為「德信」。

詳細內容

培養勤樂仁勇小君子:德信學校 「嚴中有愛」重品德

德信學校 培育小君子 擁有87年歷史的德信學校(下稱德信),是油尖旺區一所很受歡迎的男校,除了因為升中派位理想、不少學生獲派傳統名校外,學校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也是深得家長愛戴的原因。 德信由課堂到品格教育,都是針對男孩活潑好動的天性而設計,比方以「情景教學法」誘發男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使他們主動學習;而嚴中有愛的訓輔精神,也幫助孩子成為「勤」、「樂」、「仁」、「勇」的小君子。 文﹕沈雅詩    圖﹕黃志東、學校提供 德信的校舍雖然仍保留着三十年代的設計,但學校的發展,卻與時並進,尤其三年多前,年輕的郭超群校長上任後,在學與教、提升學生情操方面,都引入了很多新點子,「不是說學術不重要,但相比起來,我更加重視男孩子的品德,因此,我很着意培育他們成為君子」。 有片睇:德信學校教學理念 分享失敗經歷鼓勵學生 在郭超群眼中,能夠稱之為君子,必須尊重女性,因此他要學生先學懂尊重母親,再把這個觀念融入生命教育課程,讓男生多角度認識女性。他說,很高興君子這個概念,已逐漸植根在學生心目中,「有次跟學生一起吃午飯、看報紙,突然間,有個同學很氣憤,原來他看到一則風化案新聞,學生非常痛恨案中被告破壞了男士的形象」。 德信學校校長郭超群稱,他花了很多工夫打造一個愉快校園,期望每一個「德信仔」也是笑着上學,笑着放學的。 除了做君子,郭超群認為,男孩子亦要有自信,並且不怕失敗,遇到問題要設法克服,當中靠的,就是「勤奮」、「樂觀」和「勇氣」,「每學年我都向老師借用幾堂成長課,跟各年級的孩子分享我的失敗經歷,然後怎樣靠努力爬起來,最後成功當上校長。校長、老師是小朋友的模仿對象,如果教師團隊人人都是有自信的,我相信,孩子也會受感染」。 校長信箱為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郭超群設立校長信箱,不少學生都寄信給他訴心事,郭校長每封都必定親筆回覆。四名「德信仔」激昂演繹由師兄雷有輝編曲、送給母校的《我是男子漢》。 小一學劍擊 領悟堅毅 此外,「仁愛」也是男生不可或缺的特質。「由於這個區普遍家庭的社經地位也較高,我不想學生成為『少爺仔』,因此,我強調孩子要服務。」德信透過不同的服務學習經歷,包括到沙灘拾垃圾、參與紅十字會義賣工作、探訪老人院、到深水埗舊區送贈物資等,幫助學生建立關愛別人的精神。 德信強調服務學習,例如探訪老人院,讓男生發揮「仁愛」的特質。 「感恩」也是德信近年的德育焦點,郭超群說﹕「懂得感恩的孩子會珍惜自己、珍惜別人,他不會輕易輕生,也不會做些叫身邊人傷心的事情。當全校學生都學會感恩,學校就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地方。」 中文科老師聯同校園電視台在午膳期間不時出動,拉同學背誦古詩。 德信採取大班教學,全校共24班,試想像近800名精力充沛的男生聚集在一起,有學生犯校規是在所難免的,德信體恤男孩子的獨特性,因此訓輔工作也採取「嚴中有愛」的原則。學校設有R計劃,「R」代表「Reborn」(重生),對於犯錯的學生,只要他們願意改過自新,達到指定的標準,記下的缺點可獲註銷。 這堂小一英文課,教師讓學生跑出課室,以活潑方式學習「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Places」的課題。 在學與教方面,德信同樣配合男生「坐不定」的性格,各科都以情景教學出發,鼓勵學生跑出課室,用五感學習,內化知識;為釋放男生的學習能量,學校也善用資訊新科技,全校無線上網,課堂上多運用電子學習,增添趣味。 德信重視劍擊運動,學校規定所有小一生必須學習劍擊,從小培育他們堅毅、勇氣和劍道精神。 即使是音體活動,校方也從男孩子角度出發,以體育科為例,德信過去10年致力發展劍擊運動,所有小一生必須學習劍擊,該校現在更成為學界小學組四強之一,「男孩子天生有英雄感,喜歡舞刀弄劍,愛比武,因此劍擊是一項很適合他們玩的運動。更重要是,劍擊能培育他們堅毅、勇氣和劍道精神,不能輸了便亂發脾氣」。 有片睇:校園環境   ◆小君子獎:每級推薦3人 評審選出 (前排右起)小一的蔡懿樂、小二的李文希、小五的何柏霖、小三的黃柏浩,以及(後排右起)小六的譚鈞羽和小四的李宇翹,同獲至高榮譽的小君子獎,六人皆表示感到無上光榮。 ■學校資料 學校名稱:德信學校 類別﹕資助男校 辦學團體﹕東亞教育促進會 宗教﹕天主教 創校年份﹕1930 校訓﹕勤而樂 地址﹕九龍柯士甸道103號 教學語言﹕中文 網址﹕www.taksun.edu.hk 電話﹕2367 3446

詳細內容

小一生諗頭多:借櫈服務、種植、送心意卡 加點創意 校園添生氣

梓軒(中)與組員向校工送上心意卡,雖然來到校工姨姨面前,大家都感到難為情,但最終都衝破心理障礙,成功傳達謝意。 為了讓學生愉快成長,師長花盡心思,打造最美好的學習環境,但同學眼中的理想校園,到底又是怎樣的呢?今個學年,路德會聖十架學校推行創意行動,讓一班小一生發揮想像力,想盡辦法去改善校園。由學生帶頭作出改變,實行自己學校自己話事! 文﹕李樂嘉    圖﹕劉焌陶 小學與幼稚園大不同,小一新生初來報到,往往要花上不少時間適應。但在路德會聖十架學校校長王淑芬眼中,小一學生對校園感到陌生,不但不是壞事,反而是一大優勢,「他們對小學未有任何既定印象,可算是白紙一張,正好發揮創意,創造理想的學校生活」。 校長:創意之餘學理解他人 因此,今個學年,路德會聖十架學校與香港創意行動協會(DFC)合作,推行「小一創意行動」,每班隨機抽選五名學生,分成不同小組。他們先上四堂課,在校內教師及DFC導師引導下,各組透過觀察、討論,找出學校未能盡善盡美之處,並制定改善計劃。接下來,他們便為計劃進行預演,並在3月起陸續實踐。 王淑芬表示,他們不單發揮創意,更能學習理解他人感受。她以「借椅子小組」為例,他們覺得校內的椅子不夠坐,便想到善用禮堂裏的椅子,學生只要登記即可借用,每次最多借出10張,「根據計劃,小組成員會自行從禮堂搬出椅子,放到位於操場的椅子借用區,而不是安排校工幫手,反映他們有顧及校工的負擔」。 王淑芬 小息無位坐 衍生借櫈服務 其中念小一的唐詩雅是借椅子小組的成員之一,當初有借椅子的念頭,純粹緣於自身經驗,「每逢小息,椅子很快就被高年級同學佔了,我常常都不能坐。如果有借椅子的服務,不單止我,其他同學都可以坐低休息」。要提供服務,必須考慮實際運作,例如椅子應從哪兒找來。小組組員認為圖書館椅子較多,大可外借到操場,經導師提醒下,他們想起圖書館在五樓,搬運不太方便,而禮堂的椅子也多,又靠近操場,便改以禮堂作為基地。 詩雅(中)和組員會在小息時,從禮堂搬出椅子,供全校學生登記借用,還善用禮堂外的小台階,變成天才表演的舞台,讓同學一展才藝。 種小番茄 靠看書自學 正式投入服務前,預備工夫不能少,詩雅就負責設計海報,告知同學椅子借用區的位置,其他同學則製作紀錄表,記低借出和歸還椅子的情况。在準備過程中,他們又忽發奇想,想在借用區附近設置「天才表演園地」,「借了椅子後,同學可以坐下來觀賞表演。我們已經練習好,將會表演念詩」,其他同學也可自由參與,在校園內大顯身手。 有學生想學校增加玩樂設施,全組合力以紙皮和尼龍繩製成鞦韆,向師生表達這個想法。 另一組學生實行計劃時,同樣碰上了難題﹕胡芮睿和組員發現校內植物不多,決定綠化校園,在校內種植小蘋果,沒想到種植期遠比想像中長。跟教師商量下,他們決定改種小番茄,一來種植期較短,90天左右就會開花,甚至結出果實;二來較適合香港的天氣。 起初不懂種植,同學便找圖書來閱讀,慢慢掌握到如何澆灌、檢查泥土等,經歷了一次自主學習的過程。 種植小番茄講究不少技巧,既要有充足陽光,也要適時澆灌。這天同學就來到天台上的花園,尋找最合適的位置去放置盆栽。 這些知識,芮睿都是從圖書裏吸收,「我們都不知道怎樣種植,有組員帶了一本有關種植的圖書,全組一同研究」,大家學習了如何放種子、澆灌,還要定時檢查泥土狀况,之後要將盆栽放在校園內,連選擇擺放位置都有學問,「要方便淋水和有陽光,我們放了在天台的小花園,比較近走廊的地方」。待小番茄種出來後,芮睿會送給協助種植的教師,作為答謝。 自製心意卡謝校工 另一邊廂,黃梓軒和組員眼見校工辛勞,想為他們製作心意卡,「校工很辛苦,每日幫我們清潔課室,我們便弄了一張大卡,寫多些東西給他們」。製作完成後,他們興奮地衝去操場,找正在掃地的校工姨姨,偏偏送出前又感到緊張,「一開始不敢跟姨姨說話,幸好她收到後說很開心」。除了送上心意外,他們也想實際地幫助校工,便在午間廣播中「開咪」,呼籲全校同學保持課室清潔,減輕校工的工作量。 在創意行動中,學生們製作心意卡、答謝校工的講稿、創作標語等,無形中訓練了他們的寫字和表達能力。 有一組學生會趁小息,站在洗手間門外,高舉標語和圖案,呼籲同學保持洗手間清潔,更創作了「保持洗手間清潔」、「保持清潔,我做得到」等口號,在校內宣傳這信息。 王淑芬指出,創意行動包含多種學習元素,「例如製作海報,他們要將腦海中的想法,形象化地表現出來,既練習美術、寫字,也訓練表達能力。而在實行計劃的過程中遇上困難,商量出解決方法,就提升了解難能力」。她有意一步步將創意行動擴展,讓其他級別的學生參加,「人愈長大,愈難去打破框框或表達想法,所以要藉着創意行動,鼓勵較高年級的同學」。

詳細內容

蘋果電腦室 全校Wi-Fi 一人一平板 大膽建立「i」校園

直資學校在學校管理、課程設計、人手安排及收生上享有更大的自主空間,是不少家長的那杯茶。正如匯基書院(東九龍),擁有設備完善的千禧校舍,還提供住宿服務;在教學上,不單全面推行電子學習,在兩文三語外,亦開辦日語和法文班,又安排每個學期只上個別的學科,以減輕學生同時學習多科的壓力。校長鄭建德說﹕「學生在這裏讀書,我不敢說是無壓力,但即使有壓力也讀得開心。」文﹕沈雅詩  圖﹕劉焌陶、黃志東、學校提供 論硬件,匯基書院(東九龍)可謂「無得輸」,千禧校舍內,有泳池、健身室、星象館、舞蹈室、攀石牆、演講廳等等非一般中學設施;校內兩間電腦室,其中一間更是落足本全採用iMac電腦,媲美專業的設計製作公司。 教學特色 iMac電腦室——為方便同學學習製作動畫,其中一間電腦室全部採用iMac電腦。 健身器材——學校的綜合大樓有泳池、健身室。 觀星設備——星象館設有多台天文望遠鏡,讓書本知識立體呈現在學生眼前。 校長鄭建德表示,這正是直資學校的優勢,「我們在經濟、資源運用上,都比官津學校更具彈性,因而可提供更多元化的設施,讓學生體驗不一樣的學習天空」。 生日禮物——鄭建德校長早前生日,收到各班同學的自製生日卡,笑不攏嘴。而他背後一幅幅的家庭照,則是特意向所有中一生收集得來的,他說想認識同學多一些。 校園設施 該校不單擁有21世紀的校舍設施,還營造21世紀的電子校園。匯基書院(東九龍)是教育局「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的先導學校(WiFi100),全校已鋪設無線網絡,學校更於2014年9月正式推行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學生要自攜平板電腦上課,促進全面電子學習。 自攜平板——匯基書院(東九龍)推行BYOD,學生要自攜平板電腦上課。 「自從推行BYOD後,老師在運用電子教學策略上,比從前更得心應手,至少省卻了要帶一大班學生去電腦室,又或者要安排人手運送iPad去課室、然後逐一分發的時間;加上同學本身很熟悉自己那部平板電腦的操作,上網蒐集資料,甚至有些活動要用到鏡頭、錄音時,都可以很順利進行。」鄭校長說。 中一規定住宿學自立 事實上,在本港推行BYOD的學校仍佔少數,鄭校長形容自己「都幾大膽」,而他們另一大膽之作,就是設有「宿舍計劃」。「本校創校校長杜枝生博士,早在創校首兩三年,已經構思要在校內興建一座宿舍,而他的夢想,終於在2009年實現。」 樓高六層的宿舍,提供88個宿位,其中60個供中一生使用,餘下的28個,則開放予全校有需要的同學申請。按學校規定,所有中一生都必須留宿一個學期(約兩個半至三個月),星期一至五由舍監照顧,周六、日才可回家。鄭校長解釋,宿舍計劃之目的,是希望幫助學生與家長共同成長,「一方面讓學生學習自理、與人溝通、協作;與此同時,也希望家長學會放手,讓子女自立、自主成長」。 學生宿舍——學校有獨立宿舍,規定所有中一生必須入住。每間房容納四人,是同學學習建立人際關係的好機會。 除了「硬件」,看一間學校好與壞,最重要還是「軟件」,校長、老師是否以人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匯基書院(東九龍)在課程編排上,便花了不少心思,希望學生學得精準之餘,又不會加重負擔。 以初中為例,學校安排了第三語言課程,中一至中三的學生可選修日文或法文,希望他們有機會接觸多一種外語,擴闊視野。另外,有別於一般學校初中學生全年都要上綜合科學、地理、中史和歷史,匯基書院(東九龍)巧妙地安排各科目輪流在不同學期上課,不論教與學,都同得益處。 接觸外語——在兩文三語外,學校亦開辦日語和法文班。 鄭校長指出﹕「我知道很多學校的初中生,都是同一時間要上齊綜合科學、地理、中史、歷史,學校要編排這麼多科目入時間表,最終各科每星期可能只分配到一堂,一方面老師難以深入講解,而另一方面,每逢考試,同學要同一時間應付這麼多科目,會很吃力。因此,我校決定把綜合科學科分拆成獨立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科,並由專科老師任教。比方第一個學期,學生只要集中精力學好化學和歷史;第二個學期則主力學物理和地理;第三個學期就主要學生物和中史。這樣編排,我相信學生會學得更好。」 從學生公開考試的成績,便知匯基書院(東九龍)的教學策略成功。在2015年香港中學文憑試,該校有73.7%的學生取得符合大學入學要求的成績,當中英文科表現十分優秀,73.3%的學生考獲4級或以上的佳績。 叩門注意事項 文憑試英語成績佳 然而,作為基督教學校,鄭校長強調不會單一追求卓越成績,而把「六育」淪為口號,他希望培育出孩子有一顆服侍人的心,「我們每年都會帶同學們去做服務,除本地外,亦會去海外的落後地方,例如中國大陸的四川、貴州、清遠、昆明;亞洲其他地區亦去過台灣、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韓國、印尼、斯里蘭卡、柬埔寨、印度等,同學要在當地義教、籌辦活動,甚至協助重建家園」。 ■學校資料 學校名稱:匯基書院(東九龍) 類別﹕直資中學 宗教﹕基督教 辦學團體﹕匯基書院有限公司 創校年份﹕2003 校訓﹕明道、尚主、勤學、立德 教學語言﹕英文 學費﹕2015/2016全年學費(分10期) 中一至中三$26,000;中四至中六$23,000 宿費﹕2015/2016每月$5200 地址﹕觀塘利安里2號 電話﹕2343 6677 網址﹕www.uccke.edu.hk

詳細內容

闖垃圾山做義教 培育一顆服侍人的心

打成一片——學校每年舉辦Academic Week Fun Mart(學術周攤位遊戲日),師生打成一片。 義務工作——學校強調服侍心懷,每年帶同學到各地參與義務工作,圖為學生探訪柬埔寨垃圾山上的貧童。 家長分享:不死谷成績 家校溝通緊密 梁太的兩名兒子在匯基書院(東九龍)分別念中六和中三,兩兄弟當年是經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推薦而直接獲取錄,她表示,幼子當時亦獲傳統名校取錄,但因為欣賞匯基書院(東九龍)着重學生的信仰及品德發展,而非一味死谷成績,加上老師有愛心,便決定把兩名兒子交給這間學校。 匯基書院(東九龍)設有宿舍,梁太的長子亦因而受惠,「我們住在東區,大兒子中四那年,主動提出想住宿舍,因為想節省交通時間,亦希望更專心讀書,以應付中學文憑考試,他既然如此發奮,我當然支持。」她笑言,不擔心年輕人住在一起會只顧玩樂,一來有舍監看管,二來入宿的同學要交出手提電話,上網亦要到圖書館,生活可能比在家更枯燥呢! 多姿多彩——匯基書院(東九龍)校園生活多姿多彩,學生很開心。 作為兩子之母,梁太很期望與學校有緊密的溝通,她認為校方這方面做得不錯,「班主任每個月都會跟全班家長一起會面,主要是匯報班中情况,家長有需要,亦可跟老師個別詳談。另外,學校亦舉辦很多親子講座,供家長參加;而在學生每個關鍵時刻,例如中三選科、中六聯招選校及選科時,學校也提供足夠指引給家長和學生,並且跟進得很貼身」。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