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快樂:人氣烘焙導師Chef Chu育兒哲學 教仔如下廚 發掘優點特質助成才

喜歡烘焙的朋友仔,應該對Chef Chu(朱sir)不會陌生,他是facebook專頁「Chef Chu's Kitchen」的版主,亦是一名專業烘焙導師,以擅長創作特色麵包糕點而廣為網友熟悉。卸下廚師服,他是一名爸爸,雖然「父齡」尚淺,但憑着豐富的烹飪經驗,朱sir有他一套獨特的育兒哲學,「教小朋友就好比下廚,凡要做出好的成品,首先要細心了解手上食材的特性、優點,才能把它們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樣,每個孩子都有個人的特質和天賦,做父母的,要細心去發掘,方能幫子女成才」。   如果要數當今本地烘焙界最「人氣」又「入屋」的導師,朱sir肯定榜上有名。朱sir不單在他的「Chef Chu's Kitchen」facebook個人專頁召集了近30萬追蹤者,他建立的另一個公開群組「Chef Chu's廚房零失敗今晚煮好餸烘焙飲食放毒區」,亦有近27萬成員加入,加上他又不時在YouTube拍片免費分享食譜,成功吸納逾26萬訂閱者,記者笑他算是半個公眾人物,他竟靦腆地說︰「很感恩,有這麼多fans支持,偶爾在街上,也會遇到fans跟我打招呼,不少更是我的學生,曾經上過我課堂的。」但話音未落,他又馬上補充︰「其實除了太太、女士,我都有很多小朋友fans啊!」 朱sir除了開班授徒,亦會在YouTube拍片免費分享食譜,他的頻道有逾26萬訂閱者,獲頒白銀創作者獎。(黃志東攝) 朱sir解釋,原因是不少媽媽都愛跟着他的影片,在家裏與子女一起製作美食,變相令很多小朋友都認得他,「這個亦是我拍YouTube片的其中一個原因,我想藉此加強大家的親子互動」。朱sir之所以有這份心思,是因為他亦是一孩之父,兒子謙謙今年10歲,讀四年級。 有追蹤朱sir社交專頁的朋友仔,大抵都知道他是一名暖男爸爸,一有時間便接兒子放學,又不時看見他與兒子拖手仔「放閃」,好不溫馨,「哈哈,他暫時還肯讓我拖、讓我接放學,升上中學就不知道了!」當這個社會,充斥着「缺席父親」(Absent Father)時,朱sir這種慈父,值得給他一個大大的讚。他說和兒子很「friend」,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我覺得在這個年代,做父母的,跟子女用朋友、平輩的方式相處,會易些溝通。基本上,我給謙謙很大自由度,但當然,如果他某些行為是做錯,我都會嚴肅指正他,但就不會一輪嘴去鬧他」。 傳承上一代教養 給兒子自由 他的教養方式,可說傳承自上一代。他透露,自己在一個開明開通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父母給他很大的自由發展空間,一家人關係融洽,「坦白講,我讀書不是特別叻,所以中學畢業後,便決定找些比較『拿手』的工作去做,父母都是百分百支持我的」。他口中所指的「拿手」,正是飲食業。 朱sir早在初中已經入廚,經驗老到,「我是家中長子,小時候,爸爸媽媽都要上班,都是由我來煮飯給弟弟吃的」。朱sir那時雖然年輕,但對飲食已經很有要求,除跟媽媽學習基本功,還會看烹飪節目偷師,努力鑽研菜式和技巧,「我本身對煮食有興趣,有興趣自然想煮得好,自問在這方面,都有些天分」。 離開校園後,第一份工作正是在一間舊式麵包店做學徒,從低做起。累積相當經驗後,他便轉投大集團,先後於大班西餅、La Rose Noire以及五星級酒店擔任高級烘焙師、餅師等崗位,「其實有段時間,我也試過在私人會所做西餐廚師,不過,我始終覺得自己在烘焙方面的興趣大些,因為烘焙的技術要求很高,而我就樂於在技術上,不斷挑戰自己的新高」。 朱sir在公眾眼裏,是一名非常有親和力的烘焙導師,他私下亦是一名慈父,與兒子的關係儼如朋友,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黃志東攝) 做導師比做餅師滿足感大 近年,他又轉型做烘焙導師,3年前更自立門戶,創立自己的教室,「因為我發覺,自己原來很喜歡教別人煮食、分享創作,所獲得的成功感,比獨自在工場做烘焙師、餅師更大,於是便開始投身做教學工作」。不過,做老闆,分分鐘比打工更忙碌,只見朱sir的課堂從早到晚都排得密麻麻,非常搏命,「現在的確放得比較多時間在工作方面,希望勤力些,可以留多些儲備給兒子,讓他將來有安穩些的生活」。嘩!果然是廿四孝爸爸,處處為下一代着想。 不少人說,男女婚前婚後,尤其是當爸媽後,簡直是判若兩人,朱sir也承認,兒子為他帶來很多改變,「做爸爸後,我的情商明顯提高了,對小孩子,比以前更加溫柔和有耐性;另外,做了爸爸,背負的責任更大,人會成熟些,少一份任性,多一份堅持」。 暖男爸爸:謙謙(右)的出現,令爸爸(左)比從前更加溫柔和有耐性,而且為人處事愈趨成熟。(受訪者提供) 要在事業上全力衝刺,難免要犧牲親子時間,雖然他現時在家時間不多,但兩父子有很多方法去維繫感情,「我很慶幸謙謙十分懂事,他知道爸爸工作比較忙碌,平日會用video call(視像通話)跟我見面傾偈;星期六、日,因為我也要開工,不能像其他爸爸可以帶子女四圍玩,謙謙便會來教室做功課、繪畫或做手作,爭取多些時間見面」。 為爭取和爸爸多見一面,謙謙不時會在教室做功課,陪爸爸開工。(黃志東攝) 「糖黐豆」父子 四處「搵食」 不知是朱sir的基因太強,抑或是兩父子經常「糖黐豆」,他們不單生得像「餅印」一般,連性格特質也十分相似,「大家都是樂天派,亦有藝術天分和創意,而且我們都是識飲識食之人」。沒錯,朱sir在facebook分享得最多的,除了是他的工作日常,就是他和謙謙四處搵食的照片。問這個人氣烘焙導師,有否「過兩招」給兒子?「有呀,他學識了就用來『𧨾』女仔」。朱sir踢爆,謙謙早前跟他學整朱古力蛋糕,學了兩次便上手,之後就自己一手一腳,弄來送給女同學,叫他忍俊不禁,「人細鬼大呀!」 謙謙第一個親手做的蛋糕,受惠人竟然不是爸爸,而是女同學!(受訪者提供) 今年是朱sir度過的第10個父親節,雖然「父齡」尚淺,但卻悟出不少精闢獨到的育兒哲學,「教小朋友就好比下廚,凡要做出好的成品,首先要細心了解手上食材的特性、優點,才能把它們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樣,每個孩子都有個人的特質和天賦,做父母的,要細心去發掘,方能幫子女成才」。他續謂,不論烹調或教育小朋友,有時所做的,都未必能馬上見到成果,但不用灰心或焦慮,不是沒有成功,只是時候未到,還要耐心多等一會」。 兩父子同樣是愛吃之人,四出品嘗美食,是他們最常做的親子活動。(受訪者提供) 盼陪兒子走人生每個階段 談到為父的心願,朱sir不假思索答道︰「我很簡單,只想謙謙做一個開心快樂的小朋友。我亦希望,將來都可以一直做兒子最好的朋友,永遠在他的身邊支持他、愛護他,陪着他走人生每個階段。」謹祝朱sir願望成真。 朱sir最希望可一生守護兒子,為他遮風擋雨。(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5期]

詳細內容

情緒管理:學憤怒管理 培養同理心 讀繪本改善情緒 不做小霸王

也許繪本在一些人眼中的詮釋,就是「給小朋友消閒看的圖畫書」,但其實繪本種類繁多,內容亦十分廣泛,透過閱讀合適的故事,甚至可以幫助孩子解決社交、心理、親子關係等問題。由安徒生會推出的「 悅讀新視野」計劃,便是透過到校主理繪本工作坊,讓學生從中學習管理情緒及表達自己等竅門,藉此提高社交技巧。   繪本《珍妮小霸王》講述珍妮在下課時間總是以「老大」的身分欺負同學,沒有人敢反抗。直至有一天,一個新同學凱絲除了破壞珍妮立下的所有規矩,更主動與珍妮一起玩,讓珍妮得到理解和愛,從此化解了班上的霸凌危機。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下稱雲泉學校)三年級學生霍迪敏說,很喜歡書中凱絲這個角色,她不但很勇敢而且有趣,同時用了很聰明的方法與珍妮做好朋友。 提升社交、解難能力 迪敏是從「悅讀新視野」計劃中認識到這本繪本。這個計劃是安徒生會自2015年伙拍香港城市大學合作推行,旨在以繪本作媒介,走進不同的小學,建立有教無「戾」的和諧校園。計劃更在2017至2019年展開研究,探討採用國際認可「社會信息處理理論」(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SIP)作基礎的「故事介入治療法」去減低學童欺凌和侵略行為的問題。之後安徒生會再以課外活動形式向學校推出「悅讀新視野」計劃,合共服務超過58間學校,當中包括學生小組、家長工作坊及學生講座等形式,單是今個學年(2023/24)已有約20間學校參加。 學會冷靜:三年級的霍迪敏(左)及二年級的伊莎尼(右)均參加了「悅讀新視野」計劃,她們表示十分喜歡聽故事,亦在計劃中學到「激氣」時,要先深呼吸,冷靜下來才處理問題。(楊柏賢攝) 大部分學校均如雲泉學校一樣,以課外活動形式讓有興趣的學生自由報名參加「悅讀新視野」計劃,計劃共分兩部分,各有5節學童小組及1節可選擇的家長工作坊。第一部分聚焦憤怒管理及社交技巧;第二部分則是同理心的培養。每節的時間分配為15至20分鐘故事時間,30分鐘活動時間,另外10分鐘會與參加者一同討論和理解工作紙內容,讓參加者回家完成有關工作紙,鞏固所學。 在「悅讀新視野」的課堂上,導師會借助繪本的故事,加上角色扮演,讓小朋友在過程中察覺自己的認知不一定是正確,從而一起發掘有沒有其他的可能,從中教導小朋友學習控制憤怒的情緒。(機構提供) 由於活動的目的,是透過繪本分享,讓學生學習情緒管理、溝通技巧、處理衝突及提升解難能力,因此導師都以註冊社工及具碩士資歷的輔導員為主,並且接受過此課程的特別培訓,除了加深導師對侵略行為(aggression)的認知(包括背後成因、可見行為、情緒及認知),也讓他們熟習每一課節的重點、目標和技巧。經過團隊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發現故事介入治療有效改善兒童的情緒管理,以及學習控制憤怒和處理社交問題。學童在參加計劃後,偏激行為亦減少了。 精選繪本:「悅讀新視野」計劃精選了10本繪本與學生分享,其中包括《是誰搶走了我的名字?》和《珍妮小霸王》。(楊柏賢攝) 代入角色 發揮同理心 雲泉學校校長張寳雯認為,這個計劃十分值得支持,「第一,我們學校一向致力推廣閱讀,因為閱讀是讓孩子打開眼界的切入點,只是疫情過後要再慢慢建立他們的閱讀習慣;第二,我們也試過用繪本教學,因為繪本圖像多,文字又精簡,小朋友不會太抗拒。而以繪本來教導小朋友情緒管理就更加好,要知道人不是獨處的,即使上學、遊戲,以至他日出來工作,我們都需要學習與人相處和社交技巧。小朋友看繪本,會很容易代入角色之中,能發揮同理心,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處理情緒: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平日亦會以繪本去協助學生學習情緒管理及表達自己。校長張寳雯(右)認為人有情緒是十分正常,所以教導學生如何解決和處理負面情緒是十分重要。圖左為教師許婥雯。(楊柏賢攝) 雲泉學校有八成學生為少數族裔人士,張寳雯稱他們最需要加強語文學習,特別是中文,除了刻意安排多些活動讓不同國籍的學生一起參與,互相學習,也希望透過故事情景,讓他們增加運用和認識中文的機會。負責這次活動的教師許婥雯在10節的活動中,也有陪同學生上課,她發現小朋友最初都是坐定定聽故事,但隨後很快便投入起來,例如有一個學生一向比較害羞,不太回應教師的提問,但活動開展幾節之後,便在課堂上主動提出幫忙教師派簿,令她感到十分意外。「在講故事以外,還有角色扮演時間,導師亦會教小朋友管理情緒的方法,如以『紅綠燈』來教他們,當出現負面情緒時,要像紅燈停一停,冷靜一下,再想想如何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有時候他們懂得表達,老師或第三者才會明白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懂得如何幫助他們。」她指活動不單學生受用,教師也獲益良多。 計劃活動生動有趣,負責教師表示很多學生都堅持完成課程,絕不願意「請假」。參加完計劃的學生均獲發證書。(機構提供) 悅讀新視野計劃 查詢網址︰shorturl.at/D6niw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4期]

詳細內容

小一派位:統一位被「蠶食」 學校轉小班雙重打擊 叩門競爭大 本區跨區齊出擊

2024/25年度小一統一派位結果明天(5日)揭盅,今年參加派位的學童僅19,204人,獲派首三志願學校的兒童共有16,083人,比例達83.7%,再創新高。派得心儀學校的學童,當然可喜可賀,未如願的,就要作好終極叩門的準備。 雖然今年全港只有約1300個統一位被「蠶食」,是近10年的新低,有助間接降低叩門熱度,但個別如荃灣區熱門62校網,卻是重災區,有約117個統一位遭「蠶食」,而新學年,全港亦再有32間小學因推行小班教學而削減叩門額,當中更不乏地區名校,料對部分家長來說,今年叩門,仍要面對一場硬仗。   根據教育局的《2024年度統一派位 各小一學校網選校名冊》計算,今年全港約有1337個統一位遭自行收生階段的「必收生」所「蠶食」,數目雖然比去年減約一成六,不過,仍然有9個校網是「逆市」增長的,若以被「蠶食」的增幅計算,最多為荃灣區62校網,增幅達77.3%,其次是油尖旺區31校網,較去年增加60.1%。由於統一位減少的學校一般都較受家長歡迎,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可預料到了叩門階段,戰况依然激烈。」 62、31網「蠶食」重災區 32校轉小班 另一方面,在2024/25學年再有9區共32間小學加入小班教學行列,當中不乏老牌名校,如中西區11校網的嘉諾撒聖心學校、聖公會聖彼得小學,以及灣仔區12校網的聖若瑟小學、瑪利曼小學等。與此同時,教育局在新學年將繼續試行削減小一叩門額,小班25人的,由昔日每班2個叩門位減至1個;大班30人的,則由每班3個叩門位減至2個。在雙重夾擊下,相信部分學校同時會出現叩門「爭崩頭」的情况。 專家:派二三志願也不妨叩門 升學專家梁永樂認同,若家長心儀的,是那些即將由大班轉小班的熱門學校,就要有心理準備,今年的叩門難度很高,「會預計到競爭更大,成功機會則更細,加上這類學校,甚少獲派的學生會放棄學位的,即很少出現『音樂椅』效應」。梁永樂奉勸家長不要抱着很高的期望,避免對自己及小朋友構成太大的壓力。 梁永樂(資料圖片) 然而,梁永樂卻不反對叩門,反之,他絕對贊成子女獲派第二、第三志願的家長繼續出擊,到第一志願叩門,碰碰運氣。他鼓勵家長不要放棄:「尤其是那些在填寫『大抽獎』表格時傾向保守的家長,他們在第二志願,或許已經揀一間不太熱門又並非自己很心儀的學校,這樣就更加需要去第一志願叩門,就算最終失敗,也曾經嘗試過、盡力過,否則將來很大機會後悔的。」 面試展才華 表現輕鬆添分數 至於子女獲派較後志願的家長,他亦說,切勿因為擔心最心儀的學校競爭過於激烈而退而求其次,改去第二、第三志願學校叩門,「其實除非你揀一間很弱勢、不受歡迎的學校去叩,否則每間學校的面試難度、取錄機會都是相差無幾,既然如此,當然是選自己的第一志願、最心儀的學校去叩」。 叩門不宜「漁翁撒網」,以2至3間學校為限,免影響孩子表現。(資料圖片) 他又教路,除了在本區叩門,家長不妨跨區出擊,成功率可能更高。他解釋︰「有時同區適齡學童人數緊張,學校之間或有君子協定,不會互相搶學生,但跨區叩門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此可增加取錄機會。所以,只要家長在外區也有心儀學校,甚或在自行及統一派位都無申請過的,其實都可以抱『博一博』的心理,大膽跨區叩門。」 小朋友除在本區叩門外,也不妨跨區嘗試,成功率或更高。(資料圖片) 到了終極叩門階段,為人父母的,心情難免緊張,但梁永樂再三提醒,切忌向子女施加太大壓力,免影響他們的表現,「因為不少校長都分享,表現得愈輕鬆自然的小朋友,成功機會就愈大」。他又建議家長可事先構想好,如何幫助子女在叩門面試時,能在教師面前展現子女學術以外的興趣或才華,替自己增添分數。◆ 小一派位明揭盅 註冊證郵寄上門 印有2024/25年度小一統一派位結果的《小一註冊證》,將於6月5至6日透過郵寄方式,上門派遞給家長;選擇透過電話短訊(SMS)或「小一入學電子平台」接收結果的家長,亦會在6月5日獲得通知。倘若家長在6月7日仍未收到《小一註冊證》,可於6月8至9日到指定的「領取中心」取回。而家長亦必須於6月11至13日,帶同《小一註冊證》,到獲派學校辦理註冊手續。● 新油天叩門位減半 料500人爭10學額 向來熱門、位於油尖旺區31校網的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下簡稱新油天),新學年將轉行小班教學,小一5班減至只剩125個學額,在早前自行階段,該校已取錄82人,換言之,統一位只剩下43個,料不少失落於「大抽獎」的學童,都會加入叩門行列。 新油天是全港熱門學校之一,每年都吸引數百人叩門,競爭激烈。(受訪者提供) 校長陳淑儀透露,新油天近年叩門人數,每年平均約500人,但由於該校今年會大幅減少叩門位,因此,預料競爭會更激烈。「在舊制下,我們以前大班30人,每班最多有3個叩門位,5班就合共15個,連同留班位,即可在叩門階段收約20人;但在新制下,小班25人,每班只可收1個叩門生,5班也共得5個,即使加上留班位,總額亦只有約10個,這些變動,家長是需要知道的。」惟她補充,在近年大環境下,「音樂椅」效應依然存在,學位隨時會有少許變動,家長不用太悲觀。 陳淑儀(受訪者提供) 次輪面見家長學生 禮貌態度最重要 新油天轉行小班教學兼削減叩門位,令收生人數減少,對不少家長來說無疑是噩耗,但從學校角度看,陳淑儀認為,減少叩門位有助維持一個較穩定的小學生態,而小班教學則有助提升教學質素,兩者她都表示支持的。「現在的教育事業,是應該轉向質素型教學的,尤其在基礎教育,班房的學生人數少一定是比人數多為好,因為不論在傳授知識和學習技能,以及價值觀教育,老師會有更多空間為個別學生提供學習支援、跟學生建立關係,對小朋友是更有利的。」 新油天新學年將轉行小班教學,小一每班減至25人,校方相信,此舉更能讓教師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提升教學質素。(受訪者提供) 談到今年叩門安排,陳淑儀說,一如以往,所有申請者都會獲得首輪面試機會,第一輪面試只見學生,以500名申請者計算,約有150人有機會進入第二輪面試,次輪面試則會連同家長一起面見,好讓校方了解家長平日如何培育孩子,以及他們的親子關係,同時亦讓家長了解學校的辦學方針。 至於擇「生」條件,陳淑儀表示,首要是禮貌和態度,其次是小朋友的中、英文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日常生活的解難能力。「我們沒可能要求年紀這麼小的孩子什麼都懂,但他是否願意去嘗試、有否信心,這個我們是看得出來的,亦很重要。」● 德兆統一位減20 叩門只接受「1-1-1」申請人 位於觀塘區48校網的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下稱德兆),每年的統一位都幾乎都有被「蠶食」,今年就少了20個。校長温志揚解釋,除了是該校的兄弟姊妹「必收生」 數目比較多,父母是畢業舊生的,亦為數不少。「雖然這間學校創校只有20年,但我們學校前身、聖公會兆強小學下午校的畢業舊生,他們的子女都一樣會獲加分的,若再加上首名子女、宗教分,其實不少人都手持25分,縱使有20分也未必有機會入到。」 德兆除了統一位不足,跟新油天一樣,新學年同樣轉小班教學,導致叩門位緊絀。温志揚表示,該校去年叩門人數超過100人,假如今年情况相若,叩門位連留班位約10個,成功率約十分之一。他透露,德兆只設一輪叩門面試,只接納「1-1-1」選校的申請人,面試亦只見學生,不用見家長,「因為我們想看到小朋友最真實的一面,有時家長在旁,氣氛會很緊張,我們都不希望讓孩子覺得太大壓力」。 校長倡叩門最多3校 免影響表現 温志揚不諱言,德兆不論在學術、品德以至活動參與上,都很有要求,亦期望學生入學後,能盡快適應,跟得上學校的學習環境氣氛,因此在叩門面試,亦會關注孩子的中、英、數水平,亦會考兩文三語,並提問一些生活常識和時事題。「當然,亦會看學生是否有禮貌、言談舉止、衣著怎麼樣,而我們亦很重視閱讀,也會看學生是否喜歡看書。」 温志揚(受訪者提供) 統一派位結果將於6月5日揭盅,不少學校都會在本月中安排叩門面試,温志揚認為,家長不應「漁翁撒網」,宜以2至3間學校為限。「小朋友要頻頻撲撲去面試,都很辛苦的,若去太多學校叩門,表現可能會適得其反,並非一件好事。」 温志揚又寄語家長,萬一孩子叩門失敗,都不要在他們面前流露負面情緒,也不要令小朋友覺得自己獲派的學校很差勁。他解釋:「其實香港每一間學校都很好的,只是各有不同的辦學特色、宗教信仰,所以才會有不同的學校供大家選擇。只要小朋友用心讀書、有能力,不管哪一間學校,都一樣有機會發揮。」 德兆對學生有一定要求,因此小一叩門面試,較重視孩子的學術表現。(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4期]

詳細內容

資訊素養:「浸大事實查核」教學生尋破綻 追本溯源 破解網上虛假信息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加上人工智能(AI)生成的影片和圖像愈來愈真實,與其阻止新生代接收和觀看,不如認真教導年輕人事實查核(fact check)。由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營運的「浸大事實查核」,早前舉辦了資訊素養展覽,更為中學生開辦事實查核工作坊 ,讓學生學習如何利用反向搜索引擎、尋找圖片出處及背景脈絡,追本溯源,尋求真相。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海後出現巨型奇怪生物?慈禧太后跳「科目三」?這些網絡流傳的圖片或影片,或許大家都看過,但當刻有否存疑呢?為提升大眾理解虛假信息的能力,2020年成立的「浸大事實查核」(HKBU Fact Check)不但為公眾提供流程透明的事實查核服務,更推出書籍、舉辦展覽及工作坊,教大家在虛假信息氾濫的世代明辨是非。 中學生透過展覽和工作坊認識到fact check的重要,以後看到有懷疑的資訊時,也懂得查核真相。(鄧家烜攝) 4月下旬,「浸大事實查核」於香港浸會大學李兆基傳理視藝樓顧明均展覽廳展開為期約兩周的「浸大事實查核資訊素養展覽」,內容結合了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曾姿穎團隊的研究,透過展板、互動練習,讓公眾認識什麼是假新聞、假資訊,以及明白事實查核的重要。展覽提及為何人們會誤信假資訊,原來是因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即是一個人做決定時,往往會偏信對自己有利、堅信的一套意見,而忽略對自己不利或與自己想法有牴觸的觀點。 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曾姿穎希望這次展覽和工作坊幫助大眾、特別是年輕人在「信息失序」的時代明辨真假。她指「浸大事實查核」(HKBU Fact Check)已於2022年12月15日獲得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IFCN)認證,成為IFCN簽署成員。(鄧家烜攝) 用反向搜索引擎 查圖片來源 除了展覽,「浸大事實查核」早前亦舉辦中學生工作坊,讓學生學習使用Google Lens反向搜尋圖片、使用Hive Moderation等工具識別AI圖片,從而提高防範虛假資訊的意識和能力。曾姿穎說,資訊素養涉獵的範圍很廣,是次工作坊主要講述什麼是虛假新聞和資訊,讓學生明白事實查核並不複雜,人人皆可做到。 學生覺得AI換臉的技術很有趣,也驚訝於它的製成品幾可亂真。(鄧家烜攝) 採訪當天,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的學生在工作坊中練習圖片反向搜索,若看到一棟形狀奇怪的建築物圖片,想知道它是否真實存在,可以追溯圖片或影片的來源,查看圖片是否經過後期修改,甚至了解圖片背後的信息脈絡。方法是利用Google「以圖搜尋」功能、TinEye、Yandex及百度識圖等圖片反向搜索引擎上載想查核的圖片,便可獲取該圖較早發布的時間、建築物所在地等信息,用以破解網上流傳的錯誤信息。參加工作坊的中三學生Isacc及Hayden均表示,電腦課略有提及分辨圖片及資訊真偽的重要,卻是第一次用圖片反向搜索引擎去查核,覺得這方法頗為實用。至於幾可亂真的AI圖片,則可留意圖片中有否破綻,如練習時,有學生留意到圖片的光源與真實情况有偏差,從而推斷那是AI生成圖片;也有學生對現場展示的AI換臉程式感到非常驚訝,明白以後看到類似資訊時,也要「停一停,想一想」,以免被騙。 學生在展覽中,了解到由於AI生成圖片及影片科技尚未算十分成熟,所以可透過肉眼仔細觀察,看看有沒有破綻,如圖畫人物手部形態是否自然、背景中的物體有否扭曲等。同時,亦可利用Google「以圖搜尋」功能、TinEye等圖片反向搜索引擎查核AI圖片。(鄧家烜攝) 展覽提供一些練習給參觀者試玩,如利用圖片反向搜索引擎查核圖片的真實度和出處。(鄧家烜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3期]

詳細內容

韓國考察:圍繞STEAM課題 反思教育方向 校長團赴韓 體驗館探索互動教學

韓國文化當然不止現時流行的K-pop和韓劇,它的歷史背景、創新科技以至城巿環保項目均有很多值得我們探索的地方。 5月初,記者隨一個本地中、小學及幼稚園校長考察團出發到韓國,參觀多個具備歷史、科技、環境保護等元素的旅遊景點,例如讓小朋友扮演水滴、體驗雨水淨化過程的首爾下水道科學館,甚或模擬交通意外發生,讓參加者在車內感受翻滾,教育學生應變的世宗市教育廳安全教育體驗中心等。參觀過後,校長們均指不應單從課本學習知識,而是可利用各種互動形式加深學生印象,他們又指出:「如果香港也有這些體驗館多好!」 體驗安全教育:香港的校長們參觀世宗市教育廳安全教育體驗中心,均表示大開眼界。(顏燕雯攝) 看汽車生產過程 學編程砌積木 平日我們到韓國旅遊,通常會到咖啡店、美妝店、K-pop潮流集中地及韓劇取景點朝聖,卻未必知道當地設有不同的博物館、歷史景點及教育中心,它們絕對是韓國的「寶藏」。由韓國觀光公社舉辦及贊助的香港聯校校長韓國教育考察團,帶領23名本地中、小學及幼稚園校長及校監到首爾及較少港人到訪的世宗特別自治巿和仁川廣域巿,作為期5天的考察。參觀的景點、博物館及教育中心均圍繞STEAM教育,不但適合學校帶領學生到訪,亦可作為親子旅遊的好去處,下次到韓國旅遊時,不妨把它們加入行程中。 高陽現代汽車工作室是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Hyundai)的專屬汽車綜合體驗空間。除了展示品牌的車輪,相比首爾的汽車工作室,這裏有更多適合親子、家庭體驗的互動設施,如利用可回收磚塊拼砌而成、色彩繽紛的「Mobility Garden」,小朋友可以用積木拼砌城巿,以及免費玩電腦遊戲。此外,這裏亦提供各種適合兒童或親子參加的收費工作坊(部分設英語選擇),如機械人編程、環保木材DIY汽車模型等,在大人們浸醉於汽車世界的同時,小朋友也不愁沒節目呢!不過記者認為最值得參加的,乃包含各種汽車知識如用料、組裝、安全及未來科技的體驗展,雖然這是額外收費項目,但在約1小時活動中,大家可以在不同互動環節了解如何製造一輛汽車,認識每個步驟、安全測試甚至汽車未來發展的可能,也有智慧型移動擺錘的藝術表演,可說是集常識、科學、科技與藝術於一身。 付費體驗展:在專業導遊帶領下,參加者可以認識汽車的生產步驟,包括用料、焊接、上色、組裝零件等。大家更可選擇喜歡的車身顏色,之後按下按鈕,看看機器自動為車身噴色的效果。(顏燕雯攝) 在不久將來,汽車科技的發展不但改變我們的交通模式,更可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如在車上看到喜歡的衣服,可立即點擊購買,大家喜歡這種簡便的生活嗎?(顏燕雯攝) 未來城市展:除了汽車展示,工作室的展覽空間亦會不定期舉辦藝術展,如今年5月展出早前以「請畫出你想像中的未來城市」為主題的現代兒童車展比賽作品,小朋友們利用環保物料製作出心目中的未來城市,讓大家感受一下韓國孩子眼中的「未來」是什麼模樣。(顏燕雯攝) 積木砌城巿:「Mobility Garden」由現代汽車工作室與藝術團體Everyware共同推出,有大量積木和空間給小朋友盡情發揮創意,積木桌及現場大型汽車模型以可回收磚塊建構而成。(顏燕雯攝) ◆INFO 高陽現代汽車工作室 地址:京畿道高陽市一山西區KINTEX路217-6 開放時間:車輛展示(1F~2F)上午9:00至晚上8:00;付費體驗展上午10:00至晚上7:00(逢周一休息) 體驗展費用:成人10,000韓元(約58港元)、中學生7000韓元(約41港元)、3歲以上至小學生5000韓元(約29港元) 網址:motorstudio.hyundai.com◆ 電動車遊仁川街道 VR看前世今生 位於首爾毗鄰的仁川於1883年開放港口,至今仍保留不少昔日面貌,其中開港場街保留了舊日本領事館(今仁川中區廳)、日本第一銀行仁川分行等近代建築。這一帶更有多個保存歷史痕迹的建築和展館,如擁有120年歷史的仁川市民愛心之家、曾作為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拍攝場地的濟物浦俱樂部等。如果以步行方式遊覽,相信花大半天也走不完,不過現時大家可乘坐電動車,聽着中文廣播講解,輕鬆漫遊這些建築,沿途更會經過童趣滿滿的松月洞童話村、仁川的華僑聚腳地中國城等。仁川觀光公社更推出了提供多種語言的「仁川easy」App,除了可利用語音導覽了解當地歷史,更具VR和AR功能,在特定場景開啟App時,可透過VR/AR技術從手機觀賞眼前地點的昔日景象。 穿梭街道:乘坐電動車於仁川古色古香的建築物及街道中穿梭,輕鬆地在車上享受「開港場文化遺產」的時光旅行。(顏燕雯攝) 電動車會經過充滿童趣的松月洞童話村。(顏燕雯攝) 韓劇拍攝地:曾出現於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的濟物浦俱樂部,是當年各地外籍人士聚會、社交的場所,現今免費開放,俱樂部更會不定期舉辦各類展覽。(顏燕雯攝) AR看古城:利用「仁川easy」App的擴增實境功能,可以在特定地點看到眼前場景的昔日景象。(顏燕雯攝) ◆INFO 仁川開港場街 地址:仁川廣域市中區濟物梁路232號內街27 開港電動車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5:00(逢周一休息) 費用:13 歲以上15,000 韓圜(約87 港元),3 至12 歲9000 韓圜(約52 港元),滿65歲、殘疾人士及仁川市民12000韓圜(約69 港元)(每節55分鐘,最少兩天前於「仁川easy」App預約;至少二人成團,一人亦可付二人費用參與) 網址:icjg.go.kr/tour◆ 下水道科學館 揭開渠蓋謎底 以「坑渠」為主題的博物館,會否很骯髒?2017年9月開幕的首爾下水道科學館,建立於韓國最早期的下水道處理場用地上,除了透過不同展品讓大家了解下水道的歷史,也會探索它的未來發展。展館內包含介紹水循環和污水處理過程的影片、顯示韓國和世界污水系統的歷史的年表,更透過照片和道具為大家介紹污水系統的種類和污水處理方法。雖然資訊就像教科書的資料一樣多,但館方利用不少有趣的方法,讓入場人士更容易明白污水處理方法和發展。博物館2樓有專為小朋友而設的展區,小朋友們可扮演水滴在障礙物中穿梭,看看它如何變成淨水;更可透過多個互動遊戲認識髒水怎樣變乾淨,最後別忘記完成任務,蒐集印章換領小禮物呢! 透視下水道:下水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透過不同展示板、模型和照片,我們可以了解到它的歷史、結構和運作方式。(顏燕雯攝) 我們平日在街上都會看見渠蓋,究竟渠蓋底下是什麼?透過1:1模型,我們可以看到渠蓋下發生的一切。(顏燕雯攝) 細看微生物:原來污水中藏着很多細菌和微生物呢!這裏可以用現場提供的3D紙板觀察不同細菌和微生物的情况。(顏燕雯攝) ◆INFO 首爾下水道科學館 地址:首爾市城東區汽車市場街3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9:00至下午5:00(逢周一休息) 費用:全免 網址:sssmuseum.org 翻滾車「逃生記」 領略安全帶重要 除了供一般遊客參觀的景點和設施,今次韓國觀光公社亦專程給校長們體驗一下韓國政府如何培養小朋友逃脫危機的能力,及提高其安全意識。我們到達專為當地幼稚園至中學生而設的世宗市教育廳安全教育體驗中心(Safety Training Center),該中心為世宗市的幼兒園到高中生提供交通、災難、生活安全等領域的體驗。當地學校每年都會帶學生到此作體驗教育,如幼稚園生可在模擬家居環境或校巴中,學到如何防範家居陷阱、遇上意外如何安全逃生等;高中生則可透過安全帽及安全鞋使用示範、急救工作坊等了解職業安全及應急安全的重要。 參加者在360°旋轉翻滾車體驗中感受到佩戴安全帶的重要。(顏燕雯攝) 困校巴 槌擊逃生窗四角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校長葉春燕在安全體驗中心內參與了360°旋轉翻滾車體驗,體驗到佩戴安全帶的重要。「不止是小朋友,就連我們大人在平淡的生活中,也不會輕易察覺到危險的存在,遇到緊急事情時往往不懂如何反應。在剛才的體驗中,雖然汽車翻滾得很慢,但也感受到危險瞬間發生,而且這裏所有體驗都不單是遊戲,而是專業地告訴小朋友,我們應該認真面對可能發生的危險。」中華傳道會基石幼稚園校長楊安娜則對校巴逃生訓練印象特別深刻,原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敲碎車窗的正確方法:用槌子敲打逃生窗的四角,而不是正中央。「校車是小朋友經常接觸的交通工具,讓他們學會意外發生時如何應變是十分重要的。這令我想起我們幼稚園也設有模擬遊戲,用角色扮演提升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所以很希望香港也有這種體驗,能讓小朋友知道怎樣應對意外。」 校巴是本地小朋友經常接觸的交通工具,在體驗過程中,工作人員會介紹擊破車窗逃生的正確方法。(顏燕雯攝) 場內有像真度極高的地鐵車廂,配合煙霧效果,工作人員會教大家打開車門逃生的要訣。(顏燕雯攝) ◆INFO 世宗市教育廳安全教育體驗中心 地址:世宗特別自治市鳥致院邑內倉川路54 網址:safesj.sje.go.kr 註:只接受團體預約,香港遊學團可經韓國旅行社或相關機構代為預約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3期]

詳細內容

生涯規劃教育:情境教學 鼓勵為夢想奮鬥 進修/就業/享樂 小學生自選未來路

教育局自2021/22學年,建議小學在高小階段,逐步推行生涯規劃教育,目的是幫助學童更認識自己的志向、需要、興趣和能力,並從中培養他們正面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惟局方只提供相關的策略大綱,最終怎樣落地,才可收預期之效,便要考驗學校的功力了。有小學嘗試帶領學生「飛越未來」,讓他們以中學畢業生的身分,展開一場生命探索之旅,其間學生會經歷升學、就業、進修等不同路向選擇,校方相信,透過「情境教學」,更能激發孩子對未來的想像!   5月初,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下稱置始)的一群小五生,突然一夜之間長大了,每個人都中學畢業了,需要為自己的前途打算。向外闖前,學生先學習撰寫personal profile(個人簡介),大家都花了不少心思,詳列個人期望與目標、自己的強項、語文能力等。一切準備就緒,教師向每名學生派發小量金錢(遊戲鈔票)傍身,他們隨即四散,各奔前程。 校本教育活動 還學生「自由」 活動分為3大區域,分別是升學區、消閒區和工作區,站在人生交叉點,應往哪個方向走?想讀書進修、就業,還是選擇消費娛樂,全部由小朋友自己「話事」。這個「生涯規劃半日營」是置始的校本教育活動,今個學年已舉辦過2次,首次推出時,對象是小六生,而今次則為小五生而設,校長黃禮灝說:「我們都是刻意安排在小六、小五呈分試之前舉行的,目的是想鼓勵學生,要為自己的夢想奮鬥,並明白讀書的重要。」 黃禮灝(馮凱鍵攝) 負責統籌的主任香俊年說,這個半日營的最大特色在於還學生「自由」。「坦白說,平日在學校,同學們的確較少有選擇權利,頂多在小息時,可以自主掌控多一點;在家裏,我相信情况也差不多,小朋友在周六日的活動,往往都是由家人規劃好。因此,我們想在活動中,尤其在『升學規劃與管理』方面,能給予同學們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 香俊年(馮凱鍵攝) 黃禮灝又指,雖然每個學生的起步點、獲分配的金錢資源都一樣,如何運用,則每個人可以有不同抉擇,但喜出望外的是,綜觀這兩次活動,都沒有學生選擇先去吃喝玩樂,「反而有男同學起初是打算『躺平』,但後來他發現了『始南超市』,兩眼發光,於是就馬上去讀書、搵工」。 消閒區多誘惑 明白享樂需先付出 他解釋,在消閒區分別設有「始南超市」和「始南俱樂部」,前者提供飲品和零食,後者則放置了數部Switch,學生只要「付款」,便可以入內吃喝和打機,「但想不到同學都沒有被這些東西引誘,反而不少人選擇先去打工掙錢,或者報讀『始南大學』,先增加自己的知識點,甚至爭取成為專業人士,獲得更豐厚的薪酬,之後才去享受和娛樂」。 「始南超市」同樣是學生努力工作的原動力,除即場享用,更有小朋友把靠自己雙手掙錢買得的食物,帶回家孝敬父母。(馮凱鍵攝) 辛勤工作掙錢,當然亦要好好享受,不少學生出糧後,都會到「始南俱樂部」打機。(馮凱鍵攝) 香俊年補充,由於活動的場景是仿照現實世界,若學生選擇升讀大學,便需要繳交學費,還要通過考試,才能畢業,假如成績不理想,亦需要另付學費重讀,「所以,如果同學太心急花錢去玩的話,之後便有可能不夠錢讀書,因此,他們需要學習規劃優次,我們也想藉此讓同學知道,當刻所做的每個決定,都會影響自己的前途,即最終能否做到dream job(夢想的工作)」。 在工作區,工種選擇十分多,有侍應、售貨員、秘書、教師、建築師、科學家等,但醫生似乎是很多學生夢寐以求的職業,活動甫開始,該招聘站已經大排長龍,直至教師提醒,投考醫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學生才如夢初醒,急忙跑去進修。 體能要求:想從事紀律部隊,當然要有良好體魄,在穿上消防裝束的教師監督下,學生多認真地做掌上壓呢!(馮凱鍵攝) 科學家挑戰:科學家是今次新增職業,應徵者除了要懂得使用顯微鏡,還需組成「閉合電路」,雖然這項任務難倒不少學生,但喜見他們屢敗屢試,其志可嘉。(馮凱鍵攝) 地盤工人一職,主要是要求學生在禮堂不斷搬運椅子,學生可從中感受體力勞動工作的滋味。(馮凱鍵攝) 招聘設名額 醫生最搶手 香俊年透露,每個工種都有不同入職要求,當中以醫生的門檻最高,申請人需持有「始南大學」簽發的中文、英文、數學推理、常識及體育共5科的及格證明,並且曾經擔任救護員,才有資格去報考。不過,即使學生過五關斬六將,取得醫生所需的資歷,都未必一定可以如願,黃禮灝指出:「很多專業崗位,我們都設有名額,今次活動,便有一名男生,他立志做醫生,幾經努力終於達標,卻因滿額而夢想破滅,結果當場哭起來。其實這個也是現實,有時候,縱使我們有目標,但最後也可能會達不到。」 事前準備:不論是打算升學或投身社會,學生都需要先學習撰寫personal profile。(馮凱鍵攝) 除了醫生「爭崩頭」,全場另一個非常受歡迎、10分鐘內招滿4個名額的職業,竟然是牧師!作為一間基督教學校,黃禮灝和同工們都感到十分欣慰,「其實上一次(小六生涯活動)的情况都一樣,同學很熱中去做牧師。我相信,小朋友的想法很單純,成年人或許會從是否掙到錢、有無名譽地位去衡量是否值得投身某個行業,但孩子不會有這種價值判斷,純粹有興趣便去做」。他笑言,假如遊戲的玩法,是容許學生回家跟家人商量,說不定牧師一職,永遠都請不到人呢! 另一個有趣發現,是現今職場流行的slasher(斜槓族)風氣,也吹入了小學校園。黃禮灝稱,他負責面見來應徵做教師的同學,遇到兩名分別已是科學家和醫生的學生,於是好奇地問他們,既已擁有一個專業身分,為何又再來應徵教師工作呢?兩名同學不約而同答道,是因為想從事不同的職業,幫助不同的人。「我那個年代的人,很少人會這樣想的,原來新一代會覺得,從事專業工作之餘,還可以有其他副業的,我估不到現在的小學生,已經有這種想法。」 面試失敗自嘲輸家 教師引導反思 學歷水平高的學生,固然可以「人揀工」,甚至兼任多個專業職位,但條件稍遜的學生,出路就比較窄,香俊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有一名男生因為未能通過「始南大學」的成績評核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為此感到不開心,並形容自己「讀不成書,是輸家」。「學生有這個不開心的感受,是超出我預期的,因為當初,我還以為小朋友只會視這個活動為一場遊戲,沒想過他們都會為面試失敗而感到失望、會反省。但從另一方面看,同學在活動中有不開心是好事,因為這樣才會有學習,而老師在debriefing(總結解說)時,也引導同學思考,讀書不成,是否就代表人生完結?是否便等於沒有工作可以做呢?這些信息,對小朋友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涯規劃半日營」完結前,學生會分組,由教師帶領一起反思及總結經驗。(馮凱鍵攝) 從學生的回饋可見,今次置始的校本生涯教育活動,已達成學習目標及預期成果。(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

P牌父母:孩子鬧脾氣 家長冷靜勿發火 停一停想一想 「情緒紅綠燈」降溫

為人父母,當然想子女每天都笑面迎人,做家中的「開心果」。但現實是,孩子都會有不同的情緒,當憤怒、悲傷和恐懼來襲時,不少家長都會試圖極速控制場面,隨之而來的,就是「唔准發脾氣」、「好小事,點解要喊」、「有乜好驚」等連串批評或教訓的說話,非但無助紓緩小朋友的情緒,長遠更可能影響他們的成長發展。今期「P牌父母」,教養專家教大家如何做個出色的情緒教練,教出高EQ的子女!   面對孩子情緒起伏、誇張哭鬧,許多父母都會視之為扭計,覺得討厭又心煩,甚至拋出一句「你好乞人憎」、「你再曳,我唔要你」,希望能嚇阻小朋友,使之盡快冷靜。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吳彩輝(Rainbow)察覺到,不少家長會把負面情緒與不恰當行為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是需要分開去看的,我們不接納的,純粹是孩子的不恰當行為,例如打人、躺在地上、吼叫等,並非他們的負面情緒,甚至是整個人」。 吳彩輝(受訪者提供) Rainbow說,情緒無好壞之分,每種情緒都有它的功能和意義,應該被完全接納。她以「憤怒」、「悲傷」和「恐懼」3種情緒為例,稱各有其正面作用,「當我們面對不公平或被攻擊時,會覺得憤怒,驅使我們作出行動,去尋求公義、維護自身權益;失去摰愛的人、事、物,我們會感到悲傷,甚或流淚,這種情緒有助我們了解人生無常,並反思自身價值觀,促使我們變得更成熟。另外,我們悲傷時,會獲得別人的關顧與安慰,增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至於恐懼,是我們面對潛在危險、感到生命受威脅時,自然產生的情緒反應,它能啟動自我防禦機制,幫助我們求生」。 就算多樂天的小朋友,都會有情緒波動的時候,父母首要是接納子女的任何情緒,並以同理心回應他們的感受,讓孩子覺得你是跟他站在同一陣線的,自然會感到得安慰。(imtmphoto@iStockphoto) 屢受責罵 孩子壓抑易損身心 她續指,若孩子每次出現上述情緒,都遭到家長責罵或譏笑,會容易令他們產生錯覺,誤以為有負面情緒是不對、羞愧的事,「久而久之,孩子會壓抑情緒,冰封自己的感覺,長遠來說不利精神健康,甚至衍生出情緒問題」。小朋友亦有可能「有樣學樣」,同樣不接納別人有情緒,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正確的情緒教育,其實對兒童往後的成長發展十分重要,而父母就是他們最佳的情緒教練。 若小朋友的負面情緒,只換來父母的嚴厲責備或譏諷,非但無助他們紓緩壓力,更容易令小人兒誤以為有負面情緒是不對的,當他們不斷去抑壓,長遠來說,不利精神健康。(BritCats Studio@iStockphoto) 當情緒教練 免出惡言 然而,要成為一個好的情緒教練,爸爸媽媽首先要有好的EQ!「身為比孩子成熟的大人,我們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幫到小朋友。」Rainbow教路,萬一家長的神經線被孩子的不恰當行為觸動,可使用「情緒紅綠燈」來替自己降溫,以免作出傷害子女的言行。 冷靜處理:親子間的情緒容易互相牽動,萬一家長的神經線被子女的不恰當行為觸動,便需要馬上用「情緒紅綠燈」三部曲來替自己降溫,避免作出傷害小朋友的言行,令自己後悔莫及。(takasuu@iStockphoto) 紅燈︰停一停 ˙避免與孩子有直接的眼神接觸,免得看見孩子的嘴臉,火上加油 ˙以深呼吸、飲水、洗臉來平定情緒,如情况許可的話,暫時離開現場 ˙合上嘴巴,不說任何負面說話 ˙雙手放在背後,互相抓住手掌,避免一時衝動,掌摑小朋友 黃燈︰想一想 ˙回復理智後,想一想,為什麼自己會「着火」 ˙腦袋是否充斥一些非理性的想法,把事情災難化了,例如聯想到「幾歲人仔已經唔聽我話,再大啲點算」 ˙找出令自己憤怒的真正原因,有助梳理情緒 綠燈︰行一行 ˙待彼此心情完全平復後,便要踏出一步,跟孩子重新接軌 ˙只需輕輕告訴小朋友,若日後遇到類似的情况,該怎樣恰當地處理 ˙毋須刻意重提不快事,甚至大興問罪,令孩子難堪 「ACT」三部曲展共情 糾正不當行為 當父母訓練有素,不再懼怕子女鬧情緒後,「ACT」三部曲就可派上用場,應對孩子的不恰當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回應感受、說出限制,及提供可行選擇。」 Rainbow解釋,A是Address the feeling(回應感受),舉例,小孩被人搶走玩具,憤而想動手打人,家長首先要回應他的情緒、感受︰「媽媽知道你畀人搶走玩具,好嬲、好唔開心。」當家長能夠準確描述小朋友當刻所感︰「知你很嬲」、「明白你很不開心」,而非馬上說教,已經有助緩和場面。 接着是C,即Communicate the limit(說出限制)。正如上述,回應了孩子的情緒狀態,不等於接納他的不恰當行為,下一步便要指出哪些是不被接納的舉止,例如︰「你打人會令人覺得痛、人哋會受傷。」 表明限制後,第三步的T,代表Target the alternative(提供可行選擇)。Rainbow說,家長可給孩子提供一些能被接納的行為選項,以爭玩具為例︰「你可以選擇話畀老師/媽媽聽,或者深呼吸冷靜離開一下。」從而讓小朋友明白,原來有更恰當、柔和的方式去處理問題的。 年紀小的孩子或以哭鬧方式表達自己感受,家長可從旁協助他們解讀自身的情緒。(tylim@iStockphoto) 遊戲卡認識情緒 深呼吸聽音樂紓壓 但說到底,要培育出高EQ的孩子,還原基本步,是要讓他們先認識什麼是情緒,包括辨認及正確命名不同的感受。Rainbow表示,家長平日可借助情緒表達卡,幫助小朋友學習更多情緒詞彙,「亦可以用『天氣報告』的方式,例如以『晴天』代表好心情、『打雷』就是怒氣冲天,引導小朋友形象化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另外,教導孩子覺察身體變化,也有助他們更認識自己的情緒反應,「可以解釋給小朋友知道,情緒和身體反應之間的關係,例如憤怒時,我們會有面紅耳赤、身體發熱、心跳加速等感覺;若只是心跳加速,沒有其他表現,就可能是緊張而已」。她又鼓勵家長,在親子共讀時間,多選擇一些以情緒為題的繪本,讓小朋友在潛移默化下,學懂掌控情緒,「若孩子經常閱讀這類圖書,日子有功,當情緒來襲時,他們便會想起應該用什麼方法去紓緩,例如憤怒時可打枕頭發泄,而非去打人」。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言行身教,給子女作好榜樣,Rainbow稱︰「有時候,不妨跟孩子閒聊一下情緒的話題,例如『媽媽今日工作好辛苦、有啲攰,感覺有啲悶悶不樂,所以我會選擇早啲休息』,讓小朋友了解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聯。」爸爸媽媽也可教導孩子一些實際紓緩情緒的技巧,例如不開心時,可以深呼吸、聽音樂等,在生活上,若見到他們能加以運用,便要表達欣賞和作出稱讚,小朋友得到鼓勵,自然會愈做愈好。 父母可教導孩子聽音樂紓緩情緒。(surachetkhamsuk@iStockphoto)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1期]

詳細內容

DIY:母親節送上貼心禮物 自製環保餐具套 與媽媽齊「走塑」

「走塑」啦!自從「走塑」新措施實行後,不少上班一族的媽媽,吃外賣時都會自備餐具。母親節快到,乖仔乖女當然不會「走數」,一於自製靚靚環保餐具套給媽媽「傍身」,讓她吃飯時都想起乖寶寶! 媽媽常常為孩子做愛心便當,孩子也可為媽媽製作環保餐具套,讓她食飯時開開心心!(朱安妮攝) 今個母親節,我們一同DIY餐具套送給媽媽,所需材料簡單,大部分均可在手工用品店找到。不同年紀的小朋友亦可選擇做簡易的黏貼版本或高階的針線版本,不過使用針線和熨斗時,記得要有大人陪伴和協助啊! ◆材料: 材料:手工布料、自動黏貼膠紙(粗、幼)、針線、剪刀、尺子、熨斗(朱安妮攝) ◆製作方法:(圖) (1)剪出一塊長35厘米,闊29厘米的布塊。(朱安妮攝) (2)在29厘米的兩方,分別內摺1厘米,再用熨斗壓實。(朱安妮攝) (3)在35厘米的兩方,一方內摺10厘米,另一方內摺4.5厘米,再用熨斗壓實。(朱安妮攝) (4)兩條1厘米的摺邊再向裏面摺一次,熨壓,完成後如右圖。(朱安妮攝) (5)年紀較小的小朋友,可用幼身自動黏貼膠紙,把闊邊其中一方貼合好;能夠操作針線的小朋友,可在成人陪同下,以針線縫緊闊邊左右兩方的摺合位。(朱安妮攝) (6)用粗身自動黏貼膠紙貼在另一方的闊邊之上。(朱安妮攝) (7)餐具放進套子中,把餐具套捲起來,查看可摺合多少次,再於適當位置貼上另一條粗身自動黏貼膠紙。(朱安妮攝) (8)最後可在餐具套貼上貼紙裝飾。(朱安妮攝) 完成圖(朱安妮攝)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王承喆、王玥童 示範:Miss Yoyo@嵐天教室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0期]

詳細內容

母親節快樂:發掘5 SEN孩獨特一面 「因材施教是重點」樂觀媽媽:以快樂感染孩子

在香港,要養大一個小朋友已經很不容易,胸前掛上「勇」字的70後林碧儀(Maggie),卻選擇成為5孩之母。曾經是狀元、在高級程度會考(A-Level)挾着5A入大學,本身擁有新聞傳播學位、法律學位、輔導學碩士學位等的她,更不嫌4子1女都有特殊教育需要(SEN),交不出亮麗成績表,「條條大道通羅馬,來到這一代,是否讀書叻就保證將來一定找到好工作呢?或者未來社會所需要的能力,是這一刻,我們還沒有想到的呢」!樂觀正面,是Maggie的為母原則,也是她堅持給子女的身教。 自幼立志組織大家庭 如果每個女生都有一個少女夢的話,Maggie自幼便想當媽媽,並立志要組織一個大家庭,「我未結婚時,已經想好最少要生3個,生夠5個就更加好」!雖然她本身只有一個妹妹,但或許受父母各有7兄弟姊妹的熱鬧家庭氣氛影響,她總覺得,家庭成員,愈多愈好。除了因為喜歡孩子們圍在膝下嬉鬧的感覺,她還有更深層的想法,「一般情况下,爸爸媽媽都會比子女先行離開世界,往後的日子,他們最能夠依賴、關係永不改變的,就是兄弟姊妹了。所以,我想,父母能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就是給他/她兄弟姊妹。當然,這要建基於大家是相親相愛的,那就要從小教育了」。 傳統名校出身的Maggie(右二),得到父親(左一)悉心栽培,從小到大都是「學霸」。她分別持有中文大學社會科學(新聞與傳播)學士學位、英國倫敦大學法律學士學位、中文大學翻譯文學碩士學位、香港基督教輔導學院基督教輔導學碩士學位、美國辛普森大學社區輔導碩士學位,以及瑞士商學院應用商業研究碩士學位,現仍在進修,是瑞士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受訪者提供) 基於這個信念,Maggie婚後努力「造人」,皇天亦不負有心人,賜她5個孩子,達成終極目標。長子如今15歲、次子13歲、三女11歲、四子7歲、么子6歲,一家7口,加上女傭,好不熱鬧。但弔詭的是,上天似乎也有心考驗她是否真的母愛爆棚,遂看看她能否同時照顧5個SEN子女! Maggie的長子,在3歲多時,確診輕度亞氏保加症,「他小時候有很多偏執行為,比較難接受新事物或適應新環境。例如上學要坐某架巴士,放學也要坐回同一架相同車牌、相同司機的巴士;穿慣某一款鞋,就不能轉換新款式。升上陌生的小學,他扭計瞓地鬧情緒,最終校方通融,讓我首星期可以坐在課室陪他上課」。 5孩之母:Maggie(中)是5個SEN孩子的母親,但她從來無自憐自憫,皆因她認為任何小朋友都有獨特的性格和特質,毋須刻意與SEN掛鈎。(黃志東攝) 外公為湊孫 報讀SEN家長課程 隨着年歲漸長,加上在父母及外公的潛移默化下,這個大男孩,近年有顯著進步,「大哥(長子)出生時,我還未請女傭,都是公公婆婆幫忙照顧,所以他跟兩老的關係很密切。公公更特意報讀了專為SEN家長而設的課程,學習怎樣跟這類小朋友相處,可以說,他花了很多心思,日積月累去改變大哥」。Maggie透露,現在長子在起居生活上多了不少彈性,連最弱的社交溝通,也逐漸克服得到,「教會的導師告訴我,他在小組,有時都會懂得發放笑彈,多了些幽默感」。 長子(中)雖有輕度亞氏保加症,但愈大愈有進步,而且很有大哥風範,十分疼愛弟妹。(黃志東攝) 次子屬於非典型自閉症譜系障礙,由於表徵不明顯,直至10歲才被確診。Maggie說︰「二哥(次子)小時候,他會跟別人說話的,也沒有偏執行為,只是比較難專注,所以最初還以為他有ADHD(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但評估後,又說不是。但當二哥慢慢長大,就變得愈來愈不喜歡跟外界溝通,加上現在正值青春期,情緒會比較波動。」 相對於二哥,三女則是典型自閉症譜系障礙,再加上有言語發展遲緩,以及輕微讀寫障礙,屬於多重SEN,「小龍女(三女)反應比較慢,例如我問她︰『你吃飯了嗎?』她可能要等半分鐘,甚至1分鐘才回答得到」。 四子早產 五子甩臍帶缺氧 四子是早產嬰,在孕期30周、體重僅1.5千克下搶閘出生,由於身體各器官發展均未成熟,故甫出生已被列作SEN。「其實無論生理或動作發展、語言、認知等,細佬(四子)都比同齡孩子稍為緩慢,說得白些,就是比較『鈍』。由於追不上學習進度,他曾在幼稚園留級,所以今年和細細佬(五子)一起讀小一。」 其實除了四子懷胎時不順利,她生產么子時,亦驚險萬分,她形容這個兒子「死過翻生」,「在生產過程中,不知什麼時候,細細佬弄甩了臍帶,由於缺氧,導致他一出世便沒呼吸、心跳和脈搏,經搶救才撿回性命。但因為不知道他曾經缺氧多久,所以同樣一出世,便被列入SEN,需要長期監察」。她說,目前五子的言語發展有輕微落後,正接受言語治療。 作為局外人,記者聽到孩子們的狀况也覺頭痕,反而局中人卻一臉從容,「不少人都問我,為什麼頭幾胎是SEN,還要繼續生下去呢?首先,哥哥是SEN,不等於弟弟、妹妹都一定是SEN;更何况,我覺得SEN只是一個『名』,方便醫生、專家或者社工去替孩子找資源而已,加上我的小朋友,又未至於嚴重到缺乏自理能力,所以,這個從來都不是我生育與否的考慮因素」。Maggie又謂,其實不管小朋友是否SEN,人人性格、特質都不同,父母能否因材施教,才是重點。 面對學業成績平平的幾個子女,Maggie從不動怒,也不會施壓,因她相信「條條大道通羅馬」,所以樂於讓他們自然發展。(黃志東攝) 時間難分配 多群體活動 不過,在不婚不育主義當道的社會,「生得多」已經是原罪,「聽過一些批評,認為這個年頭,根本不應該生這麼多小朋友,指我這樣做分薄了子女的資源,對他們不公平」。若說金錢資源,誠然,在商界任職公關高層的Maggie和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的丈夫,假如只組織一個小家庭,絕對有條件過優質的中產生活,惟現時要供養5個孩子,無可避免,生活質素打了折扣,但他們還是衣食溫飽,「我們的確沒能力供5個小朋友讀私校,那便全部讀津校囉;外出吃飯也是少的,但特別的日子,例如生日,還是會一起去慶祝的;其他家長,或許能投放大量資源給小朋友上很多興趣班,我就對準他們真正所好,例如大哥現在主力學打籃球,細佬和細細佬除了學打籃球,還學鋼琴和圍棋」。她笑指,5個小朋友至今還未坐過飛機外遊,但今年暑假,應該有機會實現他們的願望! 至於時間分配,Maggie承認是最「棘手」的問題,「我真的沒辦法像一孩媽媽般,只是專注於陪伴、照顧一個小朋友,我跟他們個別獨處的時間確實不多,唯有在其他方面彌補,例如我們會比較多群體活動」。 然而,這並不代表她不了解每個子女,相反,她或許比很多媽媽更加「心水清」,很清楚各人的優秀面,「大哥很有同理心、很愛惜弟妹,而且自律、有責任感;二哥擅長藝術創作,他繪畫有天分的;小龍女是一個心地善良、為人單純的女孩;細佬雖然理解能力稍遜,但他的操作能力蠻不錯,踏單車、砌模型等,都是他的強項;細細佬則想像力豐富,充滿創意,例如他會自製漫畫書自娛……」多欣賞、不比較、不強加期望,是Maggie能夠成為Happy Mama的秘訣! 與孩子合力出書 發掘好人好事 問她是否天生就這樣豁達?詎料她說:「絕對不是,我年輕時患過抑鬱症。」但「為母則強」,媽媽這個身分,令她徹底改變,「每個媽媽,都希望子女快樂成長,所以我很想培養他們擁有正面樂觀的性格」。但她深明「身教重於言教」,於是,她立意要身體力行,努力示範給孩子們看,怎樣去做一個正面樂觀的人。由最初「被迫」樂觀到今天由衷樂活,Maggie不單開設「五個SEN孩的媽媽」facebook 專頁,發放生活正能量;前年更與5個孩子合力發掘疫情下的好人好事,並自資出版《疫下有情天》一書,為子女,也為社會,多走一步。這位「強人」媽媽,更寄語天下母親:「我們不必強迫自己去做完美媽媽,只需做個快樂媽媽,因為你的快樂,是可以感染孩子的!」 在疫情期間,小姊弟於媽媽策動下,參與發掘及採訪社會上的好人好事,並集結成《疫下有情天》(下圖),收益全數撥捐作抗疫用途。(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0期]

詳細內容

活動推介︰流動書展船 書海中遨遊

小朋友,準備好展開一場奇妙的閱讀之旅嗎?一艘載滿了逾 2000 種書籍的「望僕號Doulos Hope」將於 5 月登陸香港海港城,帶領小朋友在書海中遨遊,探索知識的海洋! 望僕號 — 載滿超多書籍的流動書展船「望僕號 Doulos Hope」將停泊在海港城,今次是它自去年 5 月投入服務後,第 10 個停泊的港口。(機構提供) 船上有不同類型英文書籍 「望僕號 Doulos Hope」不僅是一艘船,更是一個移動的書店,由德國的非牟利慈善機構「好書共享」協會(GBA Ships)營運,旨在向世界各地的港口城市分享知識、幫助和希望。船上有着不同類型的英文書籍,包括小說、科學、藝術、宗教、烹飪、運動等,應有盡有,還有各種各樣的紀念品。書籍價格亦較實惠,無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相信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寶藏。 探索知識 — 從精彩的童話故事、引人入勝的科學知識到實用的烹飪指南等,小朋友可以盡情在書海中探索不同的故事及知識。(機構提供) 除了書籍,船上還有一個「希望咖啡店」。在這裏,大小朋友可以品嘗到美味的食物和飲品,享受悠閒的時光,並且有機會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船員聊天交流。這艘船約100 名船員全屬義工,來自超過 25 個國家,各擁有不同的背景及經歷,小朋友可聽聽他們的航海故事,了解他們在船上的生活點滴,拓寬視野。船員亦會在船上舉行一系列的文化表演節目,如舞蹈、音樂和戲劇表演等,為到訪者帶來更豐富的體驗。有關是次活動詳情,可留意官方 Instagram 及 facebook 的公布。 流動書展船「望僕號 Doulos Hope」 日期:5 月 4 至 26 日(逢周一休息) 地點:海港城海運大廈 費用:$20(12 歲以下兒童及 65 歲以上長者免費參觀) fb:Doulos Hope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