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辦法:百卉九江書院 逆市開校 靈活教學 培養孩子應對多變世界

「我們不是帶一個品牌來香港,亦並非引入什麼海外課程、學制,而是創辦了一間強調創新教育、放眼未來的學校!」在去年9月開校的私立小學百卉九江書院,創辦人兼院長梅可欣信心滿滿地說。學校依循本地學校課程架構,結合專題式英普教學,並強調「走出課室,走進社區」,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辦學團體更計劃明年開辦中學,發展「一條龍」的優勢。 百卉九江書院在逆市中開校,以創新教育、放眼未來做招徠,並以普通話和英語授課。(黃志東攝) 在適齡學童減少、移民潮持續、疫情下跨境生無法來港等不利因素下,學界正面對新一輪縮班殺校危機,百卉九江書院(下稱書院)選擇在這個時候創校,是否太冒險?梅可欣就運用她一貫教學生的正向思維來分析形勢,「我反而覺得更容易說服家長,為什麼我們要創辦一間為未來作準備的學校」。 梅可欣(黃志東攝)     這個擁有美國哈佛大學英語學士學位、英國劍橋大學碩士學位、港大教育文憑,並有多年主理教育中心經驗的院長,形容自己過去像在「傳道」,一直告訴孩子、家長「世界變得很快」、「將來充滿不確定」、「問題愈來愈複雜」,現在終於應驗了。「同一番話,我講了5、6年。以前講,他們會點點頭,但還是覺得離自己很遠,但現在大家也感同身受了。這幾年,世界發生了這麼多難以預測的事情,我們得趕緊去為孩子裝備,讓他們有嶄新的技能去應變、去適應這個變幻無窮的新世界。」 梅可欣口中所指的嶄新技能,包括創意思維和解難能力。然而,為避免淪為陳腔濫調的教育口號,書院銳意從課程規劃、教學策略、課業設計,以至評估方式,都一反傳統。 專題式學習 強調探索 先說課程規劃,書院採用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以「探索(Explore)、創造(Create)、分享(Share)」三環緊扣。「想孩子認識世界,就不可能再只讓他們讀20年無改過的教科書,或坐在課室,做30條由老師從教科書找來的題目。我不是說這些訓練不重要,但這些訓練,最終的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去解決真實的問題。因此,書院的學習,是強調探索現實世界的各種問題。」 她舉例,五年級其中一個英文和數學跨學科研習,以「理想的學校(Ideal School)」為題,學生需要分組,合作設計一間他們認為最理想的學校。「老師給同學百卉九江書院的平面圖做參考,他們就應用數學科學到的 fraction(分數)、 ratio(比率)等數學概念,為所構思的學校縮製一張平面圖,然後用software(軟件)做3D模型。同時,需要用英文寫校規、招生信、籌款信等,從中學習不同的文章體裁。」 Maker Space 提供各種工具和材料,讓學生「動手做」,培養創意思維、探究和解難能力。(黃志東攝) 教學策略同樣靈活多變。梅可欣再三強調,書院依循香港教育局的課程指引,同樣有中文、英文、數學、常識等傳統科目,也有課本,只是用新穎的方式去教授。她再以四年級常識科一個講及香港歷史的單元為例,「學生會先Explore,例如透過上網、看書本、相片、影片等,了解香港昔日的生活,然後我們會一起去Field Trip(實地考察),遊覽香港一些歷史悠久的建築物;之後,再就着這個主題,在學校的Food Technology Lab(食研室)製作食物,或許是懷舊糖果之類,這就是Create;第三步是Share,同學要站出來闡述整個過程做了什麼、學了什麼,並分享作品」。 學校在課餘提供不少增潤課程,包括劍擊,幫助學童身心發展。(受訪者提供) 就是學唐詩,都可以充滿驚喜!「同學懂得念誦之餘,還要按詩意繪畫圖畫。更好玩,是他們要把唐詩翻譯成英文,然後再分別用普通話和英語朗讀出來,錄製聲音檔案,做一個QR Code,跟大家分享。」 無固定測考 MAP試評估學生 談到不少家長很關心的測考安排,梅可欣說,書院所採用的評估方式,亦有別於一般傳統學校。校方根據多元化的評估,包括課堂觀察、日常家課、定期默書、線上測驗遊戲、分享周等,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我們無固定的測考周,但全校學生一年會參加兩次國際性MAP(Measures of Academic Progress)考試」。MAP是由美國NWEA協會開發出來的一套電腦化適性測驗,電腦會根據考生的答題反應立刻估計出其能力,並選出最適合考生的下一道試題,能精準地反映考生的水平。她以此比喻為醫生斷症,「當檢測做得精準些,處方的藥物自然會更針對性。老師亦然,當我們很準確掌握到學生處於哪個水平,就可以做到個別化教育」。不過,要注意這間學校沒有「呈分試」,假若家長沒打算將來讓子女升讀辦學團體即將開辦的中學,在升中部署上就要有更周詳的準備。 書院雖然是一所本地學校,但抱着中西薈萃的辦學宗旨,錄取了不少外籍學生,「我們現在有大約三分之一外籍學生,包括來自俄羅斯、芬蘭、澳洲、日本等地」,並以普通話和英語作雙語教學。「我們不像很多國際學校,只是在中文堂,把普通話當作『外語』去教授,我們是讓學生平衡地接觸這兩種語言」,她補充,此舉充分體現書院是一間為未來作準備的學校。 書院中西薈萃,全校約有三分之一是外籍學生。(黃志東攝) 「現在全球最普遍的兩種語言,在國際層面,是英文;在亞洲區、大灣區,是普通話。雖然難以預測我們的孩子將來會住在哪裏、從事什麼工作,但懂得靈活運用這兩種語言,肯定有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以簡體字教授中文科課程,「說普通話的人,很多也是用簡體字的,若小朋友能夠認讀簡體字,將來有助與內地、海外各地華人溝通;在閱讀方面,簡體字的中文書選擇亦比繁體字更多,所以學簡體字是有需要的」。她又指書院大部分學生也來自本地幼稚園,大家都是由零開始,從頭學起,家長毋須太擔心。 課堂採用分組教學,師生比例低,更容易兼顧到每個學生的需要。(受訪者提供) ●走出校園 「以整個城市做校舍」 百卉九江書院現在的校址和校舍,前身屬於2007年停辦的九江商會學校,樓高4層,佔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相比近代落成的「後千禧校舍」,顯得很「袖珍」。「這個校舍最多可容納500個學生,但書院也只計劃招收350個學生,地方是夠用的。」梅可欣還打趣說,「學習,是應該以整個城市做校舍」,所以各級除每周一次外出考察,全校每年亦舉辦一次「森林課程」,「去年尾,我們便曾移師西貢北潭涌,在郊野上了7天全日課堂。其一是學習一些野外求生技能;其二一樣有常規課堂,例如數學科、科學科、視覺藝術科等,但老師會運用多些大自然教材」。惟她強調,書院同樣重視校舍環境,經過精心設計和翻新後,為學生帶來很多不同特色的學習空間。 學習不局限於課室,學生藉參觀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不單增加對香港地質地貌的認識,也提升保育意識。(受訪者提供) 去年尾為期7天的「森林課程」,學生有機會初嘗攀樹的滋味,從中鍛煉膽量、信心和毅力。(受訪者提供) ●收生要求 重視學習態度和品格 書院全年招收小一至小六各級學生,申請者需要具備中英語文的基本溝通能力,「申請入讀小三或以上年級的孩子,我們會有入學評估」。梅可欣透露,評估範圍涵蓋中、英、數三科,還要完成一些創意任務,「孩子還小,我們不着眼於他們現在識多少,而是重視他們的學習態度,有沒有好奇心、是否願意去學。當然,我們也很重視品格,因此在面試過程中,亦會觀察小朋友如何跟別人相處,EQ(情商) 如何」。 ◆INFO 百卉九江書院 類別:私立男女小學 地址:石硤尾培德街7號 學費:小一至小五:$169,950(全年學費,分11期); 小六:$174,900(全年學費,分11期) *另入學測試費$1000(一次性費用)、文具費每年$4000 網址:bloom.edu.hk/tc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4期]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電子繪本結合VR 360°場景 來一趟線上巴士之旅 學習專注

過去兩年,學生經常轉換上課模式,時而面授課,時而網上課,一般孩子都不易適應,更遑論一班處事欠缺彈性有自閉症譜系障礙(下稱自閉症)的小朋友。為幫助學童無論在任何模式下,都能專心學習,有社福機構推出電子繪本,並結合VR 360°場 景,透過一趟虛擬旅程,沿途分享有關「專注」的策略。 每次由網課轉換至面授課堂,自閉症學童都需要時間重新適應。(設計圖片,liza5450@iStockphoto) 雖然在校和在家,孩子都是跟同一班教師、同一班同學一起上着熟悉的課堂,但環境改變,已為他們帶來適應上的困難。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沙田)高級社工林凱雯(Tiffany)說︰「兩者其實有很大分別的。簡單如在家上網課,書本、文具用品都可順手拈來,但重返校園,就要每天執拾書包,按着需要帶回課室去,加上課堂規律、作息時間也有不同,因此,每一次轉換上課模式,同學都需要重新適應。」 林凱雯(受訪者提供) 重返校園 SEN童需重新適應 對有自閉症的學童來說,情况就更不容易,她補充︰「他們在家上網課,假如按捺不住很想說話、搶答,只要在『靜音』模式下,是可以大嗌出來的;又或者感覺疲倦時,即使隨意伸展,對課堂影響都不大。然而,回到學校,他們便不能這樣做,因為會破壞課堂秩序,他們就得花更大的氣力去抑制自己的衝動。」 除了在復課前,該中心加強為有自閉症的學童提供線上的個別或小組支援服務外,因應實况,他們亦先後出版過兩本電子繪本,分別是在2020年疫情初期面世的《停課的日子就像駕駛N42A》,以及新近推出的《上課的時候就像駕駛42M》。 《停課的日子就像駕駛N42A》(受訪者提供) 《上課的時候就像駕駛42M》(受訪者提供) 仿效巴士司機 一站站專心邁進 說起這兩本均以巴士線命名的繪本,身兼作者、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沙田)支援自閉症服務計劃顧問,以及教育心理學家三重身分的Diane Lo笑着解釋︰「因為知道很多自閉症的小朋友都是巴士迷,所以想到用巴士做創作背景。上一本書主要分享停課期間的適應策略,而今次的主題,則圍繞如何幫助孩子專心上課。」 Diane Lo(受訪者提供) N42A往來聯和墟和東涌,是全港行車里數最長的巴士,以此比喻停課的日子一樣漫長;由荃灣愉景新城駛往青衣長宏巴士總站的42M,則途經9個站,車站數目和學校課堂節數相若。Diane希望藉此表達,同學只要學效巴士司機,專心地一站一站地向前邁進,一樣可以順利完成9節課堂,「專心的策略有很多,包括移除分心物、視覺支援、運用『犀利卡』(Power Card)等。」Diane相信,每一個小朋友,只要教導他們合適的方法,他們都有機會專心起來,甚至成為專心達人! 聲音導航+虛擬場景 增閱覽趣味 Tiffany和Diane又異口同聲表示,《上》書雖以自閉症學童為對象,但其實也適合所有學童閱讀,中心歡迎大家透過線上閱覽,此書不單有聲音導航,還結合VR 360°場景,讓孩子猶如親臨42M巴士上,增加閱讀趣味。稍後亦有3場專為有自閉症的學童及其家長而設的導讀工作坊,屆時Diane將聯同職業治療師,為參加者分享更多有關提升孩子專注力的小貼士和應用技巧。 ■INFO 《上課的時候就像駕駛42M》 VR 360°虛擬實景導讀 對象︰全港小學生及其家長 日期︰4月23日發布 費用︰全免 ■INFO 《上課的時候就像駕駛42M》 線上導讀工作坊 對象︰懷疑或確診自閉症的小學生及其家長 日期︰4月30日、5月7日和5月14日(周六) 費用︰全免 註︰兩項活動詳情,請留意 www.tungwahepsc.org/tc及fb專頁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

世界閱讀日:不遮蓋現實陰暗面 讀戰爭繪本 學和平共處

俄烏戰事爆發,一幕幕令人心碎的場面,不斷透過新聞影像映入眼簾。「戰爭本質」、「人性扭曲」、「和平真諦」是個不容易但有需要跟小朋友解釋的課題。本周末(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不如一起以書本引領孩子窺探世界的黑暗角落,用故事燃起他們心裏的火光與希望! 地球的另一端烽火連天,家長可透過圖書,引導孩子反思戰爭的禍害。(monzenmachi@iStockphoto) 木棉樹出版社編輯黃雅文過去主理不少以戰爭為題材的圖書、繪本,但說到最喜歡的,她首推《BOOM色彩世界的戰爭》,「這本書由文字、圖像到設計,都超棒!我欣賞作者並沒有把孩子讀者幼齡化,雖然它把真實的戰爭場面簡化了,卻沒有『偷工減料』,以故事、情節、圖畫,說出很多真理」。 黃雅文(受訪者提供) 場面不「偷工減料」 道出真理 《BOOM色彩世界的戰爭》作者、繪者︰Ximo Abadia。譯者︰馬思一。出版社︰木棉樹。 故事講述兩個相鄰小鎮,一直和平共處,直至兩個鎮分別誕下一個迷戀紅色和一個為綠色瘋狂的男孩。兩個孩子有天碰頭,彼此也不能說服對方改變心意,二人都生氣極了,於是各自回到鎮上,向居民撒起謊來。一個說:「紅魔怪吞噬樹林,摧毁房屋!」另一個說:「綠巨人燒毁農田,擄掠小孩!」 「謊言重複的次數愈多,聽上去就愈像是真相」,黃雅文說,故事發展下去,是兩鎮居民都陷入集體恐慌,兩個以謊言立足的男孩,得到了最高權力。兩個男孩都誓要奪取對方的小鎮,居民紛紛逃離,鬥至只剩下二人時,他們都用上可毁滅一切的炸彈去瞄準對方,「他們齊齊發炮,從此紅色和綠色都消失了,剩下來的,是一個黑色、再沒有顏色的世界」! 黃雅文推介另一本與戰爭題材相關的繪本《誰贏了?》,跟《BOOM色彩世界的戰爭》有異曲同工之妙。「《誰贏了?》可橫跨的讀者年齡層更闊,它是無字書,3歲和90歲讀起來,會各有領悟。」 《誰贏了?》作者、繪者︰Kjell Ringi。出版社︰木棉樹。 誰贏了戰爭? 是死神 故事中的兩個人,長期處於面對面的敵對狀態,他們不斷比併,想知到底誰比誰強?他們由原始一直鬥至文明,為了贏過對方,彼此奮力升級武器,由軍刀到槍炮,最終更出動「生化武器」。當大龍遇上噴火巨龍,戰爭一觸即發,終於分出高下。但誰贏了?黃雅文如此解讀:「是死神!」她說這本書揭露了戰爭的真相,「每一場戰爭,不管是入侵國和被入侵國,根本沒有贏家,收穫最大的,只有死神,因為它收割了很多生命」。 俄烏戰事爆發後,不少烏克蘭平民逃難至鄰國,羅馬尼亞邊境防衛人員就特別在與烏克蘭交界的橋上擺滿玩具,送給經過的孩子們,藉此安撫他們的心靈。這一幕,令黃雅文想起Otto: The Autobiography of a Teddy Bear這本書。作者Tomi Ungerer藉一隻泰迪熊的視角,講述關於猶太大屠殺的歷史。泰迪熊在二戰時期,被迫與活在納粹德國的猶太裔小主人David分開,男孩本來把他交給好友Oskar保管,可惜在炮火下,泰迪熊也跟Oskar失散,從此展開顛沛流離的生活。「這是一個很真實的兒童心態,在戰場上,的確有很多小朋友帶着公仔遠征。」 Otto: The Autobiography of a Teddy Bear。作者、繪者︰Tomi Ungerer。出版社︰Phaidon Press。 她慨嘆,不管發動戰爭的藉口多漂亮,戰爭本身就是荒謬,「這些人生的黑暗面,我們不能夠忽略,這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刻意遮蓋黑暗,反而呈現不到光明的美好」。 和平不止不戰爭 談到和平,總叫人聯想到沒有戰爭,但黃雅文說,藉《和平是什麼?》可以思考更多。根據作者濱田桂子的敘述,「不打仗,不丟炸彈,不破壞房屋和城鎮」是和平,然而,我們需要有好的土壤,才可結出和平之果。什麼是好土壤?「可以在大家面前,唱自己喜歡的歌」、「不贊同的事,就算一個人也可以說不」、「做錯了事,就說對不起」、「信什麼神,信不信神,都不會受到責備」……說到底,就是「共處」。黃雅文這樣看:「和平不單止不打架、不打仗,還要保護每一個人的權利,讓彼此都可享受來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和平是什麼?》作者、繪者︰濱田桂子。譯者︰亞牛。出版社︰木棉樹。 不只「被照顧」 兒童權利需關注 烽火連天的武裝衝突,導致兒童飽受流離失所之苦或人身傷亡之痛,違背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基本精神。兒童擁有什麼權利?「Hello Bonnie國際親子台」版主、主修國際關係的吳凱霖(Bonnie)推薦大家讀一讀台灣出版的《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 吳凱霖(受訪者提供) 「這本書以繪本形式,把兒童權利公約重要的條文,用圖畫、淺白易明的文字演繹出來。它亦闡釋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兒童的角色,不局限於『被照顧者』,他們其實也是『權利主體』,因此我們不應只談兒童的『福利』,而是要關注他們的『權利』!」 《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作者︰林真美。繪者︰陳潔晧、徐思寧等。出版社︰星月書房。 關於戰爭,書中疾呼「請不要讓我捲進任何一場戰爭」、「……如果我失去了家人,我的母國或我所身處的國家,都必須負起保護、幫助我的責任」,人生而有權,小孩有話也可以這樣大聲說。 早前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一個防空洞內,一名7歲烏克蘭小女孩在人群裏高唱迪士尼動畫電影《魔雪奇緣》(Frozen)主題曲Let It Go,她用母語演繹了一段鼓舞人心的歌詞:「Let it go, let it go. I am one with the wind and sky. Let it go, let it go. You'll never see me cry. Here I stand and here I stay. Let the storm rage on.」她在黑暗中散發的光芒,感動不少人,包括Bonnie,也令她聯想起Believe: A Pop-Up Book of Possibilities一書。 Bonnie說這本立體書,每4頁一個主題,雖然每個主題都只得寥寥數字,卻帶給她莫名的感動,「它讓我看見希望,相信生命的可能性」。「When I grow up...I will stand TALL...」Bonnie也不忘為孩子打氣:「不管如今光景怎樣,總要相信,將來你也可以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Believe: A Pop-Up Book of Possibilities。作者、繪者︰Robert Sabuda。出版社︰Candlewick Press。 百科全書解戰爭疑團 故事書體會戰火禍害 戰爭對香港小朋友來說,畢竟是一件較遙遠的事,想跟他們展開這個議題,可借助一些工具書。既是兒童書店Seeds創辦人,亦是兩女之母的譚再思(Joyce),最近就拿着The New Children's Encyclopedia: Packed with Thousands of Facts, Stats, and Illustrations來解開10歲和11歲女兒有關俄烏戰爭的疑團。 譚再思(資料圖片) 這本百科全書,涵蓋了生物、科學、地理、文化、歷史等不同範疇的知識,「關於戰爭,除了可以看歷史和政治那部分,其實書裏面的地圖都很重要,像今次俄羅斯和烏克蘭打仗,究竟這兩個國家處於地球哪個位置?鄰近有哪些國家?再從各國的地理環境、人口密度、資源分佈等,看出很多引發戰爭的原因」。但Joyce補充,這本書只能當入門資料看,「因為涉獵的範圍實在太大,所以每個章節的內容都是點到即止,像它都有談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但也是簡單陳述,小朋友如果有興趣了解多些,就要自行蒐羅其他資料」。 The New Children's Encyclopedia: Packed with Thousands of Facts, Stats, and Illustrations。作者︰Dorling Kindersley。出版社︰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ing。 假如你有勇氣走到戰場的最前線,Joyce相信,The Breadwinner: A Graphic Novel可讓讀者感受到戰火下民眾的呼吸和脈搏。故事講述11歲阿富汗少女Parvana,家庭遭受塔利班政權的逼迫,父親入獄,家庭頓失所依。由於塔利班政權嚴禁女性單獨外出,媽媽和年長的姊姊也不宜拋頭露面,年少的弟妹又幫不上忙,Parvana唯有化身成男孩子,替代父親在市場上為人讀信寫信,扛起一頭家。 「其實這本書在我書店多年,我都不常打開,因為實在太沉重,令人看得心酸。」她更祈盼,每個人也關注戰爭的禍害,攜手締造和平。 The Breadwinner: A Graphic Novel。作者︰Deborah Ellis。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

復課準備:疫下復課 小學嚴陣以待 面授網授同步 父母有得say

(CASEZY@istockphoto) 「暑假」快將結束,本地高小學生,最快可在本月19日(下周二)回到學校上半日課。在社區仍然有隱形傳播鏈、未「清零」情况下恢復面授課,學校都嚴陣以待。亦考慮到家長的疑慮,部分小學更繼續提供網課,照顧不同人的需要。 防疫措施升至「最高級別」 「我覺得應該有得揀,要把選擇權交給家長!」天主教領島學校校長李安迪表示,校方難以掌握每個學生的身體狀况,也無從了解每個家庭在疫情期間經歷過什麼事情,部分家長對恢復面授課有憂慮,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該校在開學後,將採取面授與網授同步進行的運作模式,而課堂設計亦會以網課為依歸。「意思是,不是純粹直播課堂給在家的學生觀看,我們在課室現場,會繼續沿用網課的教學平台,善用e-learning的電子評估、互動遊戲,這樣在家的同學一樣可參與答問、分組討論,那就雙贏,各個持份者都兼顧到。」 李安迪(資料圖片) 重新開放校園,李安迪笑稱,會把防疫措施提升至「最高級別」,包括定時消毒、嚴格限制社交距離等,而為減低校園爆發風險,校方短期內亦不會申請恢復全日面授,「就算學生疫苗接種率達標,但打了針不代表不會感染,始終小朋友除下口罩一起吃午飯,就會有風險」。 臨近開學,天主教領島學校徹底消毒校舍,保障師生安全。(受訪者提供) 首要重整常規 助SEN童融入 他又說,開學後首要任務不是追趕課程進度,而是重整學生的常規、態度,也會加強支援SEN(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開學前一周,會在網上替有需要的SEN學生尤其是自閉症的,做社交情意訓練,始終太長時間沒有回學校,都擔心他們會不適應。開學後,我們亦會作抽離教學,先讓他們循序漸進融入校園生活,情緒穩定後,再重回課室」。 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則說,學校有兩大功能,除了傳授知識,還可釋放勞動力,讓父母可安心上班,所以,當政府評估了疫情風險,認為現階段適合恢復面授課,該校會在做足防疫措施下,給學生提供最大的學習機會。但他補充,以德萃小學為例,目前有部分學生仍身處海外,或基於不同原因未能即時回校上課,所以校方會繼續提供網課,讓孩子在過渡期內,可在家學習。「透過熒光幕,師生可以有基本的互動,但當然,小朋友在學校會有更豐富的社交經驗,這方面家長就要有取捨。」 朱子穎(資料圖片) 回校有社交 總比網課開心 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校長李小寶亦鼓勵家長,在疫情受控的情况下,盡可能讓子女回校上課,「網課帶來的學習差異是大的,就算撇開成績不談,也難以兼顧學生的身心發展」。她相信,小孩子在校園跑跑跳跳,跟同學一起玩耍,總比獨個兒在家上課開心。由於禤景榮學校較多跨境學童,李小寶稱疫情爆發以來,已抽調部分教師以網課形式專門照顧這批學生,所以開學後,很難再有額外人手為本地生提供網課。 李小寶(資料圖片) ●家長心聲 質疑復課準則 生命要緊擬請假 莫先生育有一子一女,二人都是幼稚園生,未有接種疫苗。他質疑當局現階段恢復面授課的決定,「完全不明白停課、復課的準則是什麼?以往幾波疫情,雙位數字確診已經要停課,但現在4位數字,反而可以上學」?他坦言不介意子女學多學少,生命安全才是首要考慮,所以會替他們向學校請假,直至疫情真正緩和下來再打算,「最多白交學費」! 網課乏味 重返校園「見步行步」 鄺太育有兩個女兒,分別4歲和7歲,她說兩個小朋友也期待重返校園,「始終網課的趣味度稍遜,她們的專注力和投入度都不太好。家姐更常說懷念在學校小息時,可以和其他女孩子一起聊天,我相信她需要有社交生活」。雖然兩姊妹都未有接種疫苗,鄺太又未至於很擔心,「我有信心家姐只要多提點,吩咐她勤洗手、戴好口罩,問題應該不大,反而妹妹,年紀較細,可能需要靠老師幫忙」。她又稱,這兩年也習慣了「見步行步」的生活,萬一開學後見形勢不妙,確診數字反彈,亦不排除會自行替小朋友停課。 文:沈雅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2期]

詳細內容

復課準備:邊郁邊學英文STEM 玩運動遊戲 宅住舒筋活學

(maroke@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疫情陰霾下的「暑假」,小朋友除了在家食、瞓、hea之外,相信很少會外出走動,當心復課之後,個個身形暴脹,連校服也迫爆啊!不想變肥仔肥妹,是時候的起心肝做運動了。說到做運動,不一定要在室外,現在很多Apps和網上影片,都可幫大家宅在家享受做運動的樂趣,let's go! 坊間有不少免費運動Apps,但針對的玩家或難度挑戰各有不同,最近新上架的「Luca & Friends」,就是一個專門為兒童而設的運動遊戲App。 AI偵測肢體動作 練肌力耐力 Luca & Friends的遊戲故事主角是一群由宇宙來到地球的卡通人物,包括Luca王子及其一眾好友,他們的任務是消除地球所有鬥爭及仇恨,令小人類可以在愉快的環境中成長和學習。當小玩家化身成遊戲角色時,他們需要透過簡單的肢體運動,例如跳起或伸展手腳等,去爭取分數和能量值,從中達至提升肌力、耐力、平衡力和反應等運動效果。 這個App操作十分簡單,只需要打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前置鏡頭,毋須額外儀器,內置的人工智能(AI),便可偵測到小玩家的肢體動作。當然,家長亦可把畫面投射到電視的熒光幕上,小朋友便可玩得更盡情、更投入了。 不過,講到這個遊戲的最大賣點,其實不止做運動、放電,而是兼備學習元素。因為除了「PLAYGROUND」的選項可讓小朋友舒展筋骨外,在「STEM」和「ENGLISH FARM」的選項中,小玩家更可邊運動邊學習科學、數學,以及英文串字和文法等小知識。 加減數接水果 進階題待「解鎖」 舉例,在STEM中,孩子可自由點選玩加減數遊戲,或有關昆蟲、蔬菜、水果、交通工具、形狀等遊戲;在ENGLISH FARM,小朋友則可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前置詞」等文法知識內,揀選心水玩意。雖然每個遊戲項目再有深淺程度之分,但玩法也是大同小異,玩家都需要以肢體動作去選擇每條問題的答案,AI就透過肢體偵測技術,即時判斷小朋友所選的答案正確與否。 Luca & Friends是專為兒童而設的運動遊戲App,不但訓練小玩家體能,更可邊運動邊學習不同學科知識。(機構提供) 記者實測後,覺得這款遊戲比較迎合幼兒至初小學生的興趣和能力,PLAYGROUND選項內的接球、接水果等小遊戲,相信3歲左右已經應付到,但ENGLISH FARM內的英語遊戲,則可能初小學生比較適合玩。另外,App內有部分進階題目「上鎖」,小玩家需要不斷升level,儲夠分數和獎章才可「解鎖」,增加趣味和挑戰。 打地鼠扮鬼扮馬 爆汗消脂 說到運動App,不得不提人氣高企的「Active Arcade」。它利用AI與擴增實境(AR)的技術,把遊戲任務結合運動,令玩家在不知不覺中爆汗消脂! Active Arcade之所以受歡迎,相信與它遊戲選項多不無關係,一App在手,已經可以玩足14款不同主題的運動遊戲,包括挑戰玩家手眼協調的「Reaction Flow」、全身都要動起來的「Box Attack」,基本上不論任何年齡、性別、運動能力高低,相信都可在這個App找到喜歡的遊戲。 Active Arcade是老少咸宜的運動App,內有14款難度不一的遊戲,亦可選擇單人或多人遊戲模式。(Active Arcade facebook截圖) 年紀較小的,比如是幼稚園或初小生,可以揀一些遊戲界面設計吸引又易玩的,例如「Whack A Mole」,小朋友只需鬥快用雙手去拍打冒出來的地鼠;又或者「Bunny Hop」,在限時內,小玩家唯一任務就是要不斷跳向高峰,盡量收集最多的櫻桃。喜歡扮鬼扮馬的,就不要錯過「Pose!」,零運動量,只是需要模仿及做出與卡通教練相同的姿勢,場面爆笑! 除了獨個兒玩,Active Arcade還有很多2人或多人遊戲模式供選擇,一家人齊齊玩、齊齊做運動,也是不錯的親子活動。 Active Arcade中的「Pose!」算是運動量最低的遊戲,純粹呃like!(Active Arcade圖片) ●跟住影片運動 扮忍者穿梭各地 踢腿躍起闖關 運動App以外,網上亦有不少鼓勵小朋友做運動的影片,其中在YouTube,有超過7萬個訂戶的「PE Bowman」頻道,就很值得推薦。版主Bowman過去18年,一直在印第安納波利斯擔任小學體育教師,同時是3孩之父。有趣的是,Bowman不單熱愛運動,同時熱愛藝術,亦擁有藝術學位,於是他把兩者結合在PE Bowman頻道,讓小朋友置身在動畫背景中做運動。 雖然每段影片都只得短短幾分鐘,但製作十分認真,視覺效果亦很豐富,而且每次也有不同遊戲情節。例如他最近上載的Ninja Now 2 Workout (Mutations) - Save The World,就以忍者穿梭世界各地進擊新冠病毒為題材,忍者不單飛抵芝加哥、倫敦,他在第3站,更來到香港啊!小玩家只要看着熒幕,模仿忍者的動作,包括踢腿、蹲下、躍起、擺動上肢等動作,一邊闖關,同時亦做起運動來,雙重娛樂。 PE Bowman每段運動動畫都有不同遊戲情節,製作認真。(YouTube截圖) 網址:bit.ly/38iY6aF◆ 洗手探熱舞動 趣味手指操 想孩子正正經經做運動,又有真人示範指導?介紹大家在YouTube看「施家操」的影片。施家操是樂施會和伙伴團體「SocialS體育係」合力製作的運動短片,由SocialS專業教練精心編排運動,教導小朋友如何在狹小的空間做運動,保持健康。 施家操在3月23日推出第1集,逢周三、五上架。雖說「正正經經」,但其實一點也不沉悶,像第1集,Tina教練便教小朋友用「洗手」、「戴口罩」和「探熱」、「YEAH YEAH YEAH」4個動作,再跟隨音樂節奏,舞動起來。若家中孩子在今個暑假密密做假期作業,又或整天機不離手,都有可能令手指勞損,那不妨看看第3集,跟Joy教練做手指操,只需要準備一支筆(或一隻筷子)、一條橡筋、一張紙,小朋友便可有趣地做手指運動! 施家操由專業教練示範,所教的運動可在狹小的空間做。(YouTube截圖) 「施家操」將播放至4月15日,收看或重溫,可登入:bit.ly/3IZcP7k◆ 7歲Twins認真教操體能 同樣是真人示範的運動影片,不過兩名教練就只有7歲,她們是孖生姊妹Yvon(堯堯)和Siobhan(舜舜)。這對香港Twins是體操高手,經常紮紮跳,姊妹花更拍住上,一起在YouTube開設「KIDS FITNESS Yvon & Siobhan」頻道,專教大家做運動。雖然人仔細細,但絕不是鬧着玩的,由體能訓練、收腰運動、收腿運動、消脂舞等,每條片、每個動作都是認真指導,絕無欺場啊!不知小朋友跟着小教練的影片在家做運動,會否做得特別起勁呢? 別小覷堯堯(左)和舜舜(右)這對Twins,她們熱愛運動,只要跟着兩姊妹認真做,收身減肥不是夢。(YouTube截圖) 網址:bit.ly/3qSXjnn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2期]

詳細內容

DIY:在家自製小玩意 紙巾變出毛毛蟲

這個暑假小朋友不能外出遊玩,整天叫着「好悶好悶」,的確讓爸媽感到無奈。回想我們小時候,都會利用家中物件製作玩具自娛,爸媽不妨重啟自己的想像力,與孩子用家中日用品來玩遊戲,既可打發時間,又可增進親子關係! 利用現成日用品製作小手工,成本低又好玩,教育中心文字城堡的雲雲老師教大家製作兩款簡單的小遊戲,只需利用家中隨手可得的紙巾、顏色筆及人形LEGO,便可讓小朋友認識毛毛蟲外形及簡單浮沉科學遊戲,輕鬆地讓小朋友感受自創小玩具的歡樂。 玩具一: 變色毛毛蟲 (顏燕雯攝) ◆材料: (顏燕雯攝) ˙方形紙巾 ˙顏色筆 ˙飲管 ˙漿糊筆 ˙碟子 ˙水 ◆製作方法: (1) 在紙巾畫上一條一條的顏色線。(顏燕雯攝) (2) 用飲管幫助把紙巾捲起來成條狀,捲到末端位置塗上膠水。(顏燕雯攝) (3) 把飲管拿走。 (4) 畫上毛毛蟲的眼睛和腳。 (5) 放在碟子中,把水慢慢倒在毛毛蟲身上。(顏燕雯攝) (6) 毛毛蟲變長了!而且身上還顯出繽紛的顏色呢!(顏燕雯攝)   玩具二:水中浮沉的人仔 (顏燕雯攝) ◆材料: (顏燕雯攝) ˙塑膠水樽 ˙LEGO人仔玩具 ˙熱熔槍(可用膠紙或膠水代替) ˙飲管、磁石(做實驗用,可省略) ◆製作方法: (1) 試把LEGO人仔放在裝滿水的水樽內,觀察到它是浮起的。(顏燕雯攝) (2) 用熱熔槍把磁石或一些重的東西黏在LEGO人仔腳底,放進水中,觀察到它是沉的。(顏燕雯攝) (3) 用熱熔槍把跟LEGO人仔背部長度相若飲管黏在其背部。(顏燕雯攝) (4) 放入水中,觀察到它是浮的。(顏燕雯攝) (5) 把瓶子大力擠壓,水壓變大,背部黏有飲管的LEGO人仔便會慢慢往下沉,放手後水壓力變小,人仔又會升上水面。(顏燕雯攝) 文、圖︰顏燕雯 小模特兒:可怡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1期]

詳細內容

暑假節目:兒童電影節好戲連場 小影迷「遊世界」線上歷險

藝術無分國界,更不存在空間疆界。今個暑假,不少藝術活動都移師線上舉行,包括本地兒童影壇年度盛事「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也突破疫情藩籬,在網上向宅在家的學童送上來自世界各地及富有意義的電影,拓寬孩子對世界的想像,也豐富他們對文化、藝術及創意媒體的了解。 (Yagi-Studio@iStockphoto/KIFF提供) 自2017年起,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Hong Kong Kid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簡稱KIFF)每年7月舉行,但考慮到今年疫情肆虐及學生提早放暑假,主辦單位決定把今屆電影節的精選電影提前於4月在線上放送,屆時只要登入MOVIE6 (www.hkmovie6.com)內的KIFF專頁,即可安坐家中,免費限時觀看。 KIFF聯合創辦人、高先電影董事總經理曾麗芬(Winnie)表示,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仍然堅持籌辦電影節的初心,「希望小朋友即使留在家中,也可藉着我們揀選的電影遊歷世界」。身兼KIFF聯合創辦人及創意媒體3Space創辦人鍾宏安(Edmon)則期望,電影節可為暑假宅在家的孩子帶來有意義的節目。 8天7猛片 帶孩子遊世界 「KIFF 2022 Online」將在4月10至17日舉行,為期8天合共放映7部中西外語影片及動畫。其中講述跨越東西柏林驚險旅程的動畫電影《和你再見》將是開幕電影,而閉幕電影則是由鮑起靜、蔣祖曼、陳宇琛、黃梓樂等主演的香港電影《留聲》,故事內容圍繞小朋友的情緒問題,希望藉此喚醒家長對兒童情緒疾病的關注。 其餘5部短片包括韓國的定格動畫《電池爸爸》;由奧斯卡金像影后奧莉菲亞高文(Olivia Colman)配音的英國動畫《超級蟲蟲》;被瘋狂改版、顛覆童話世界的英國動畫《反叛的童謠》;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製作、關注本地中華白海豚的紀錄短片《聲之海》;還有來自中亞國家吉爾吉斯的《吉爾吉斯的小畫家》,此短片來頭不小,入選多個國際電影節,其中在台灣國際兒童影展就奪得「最佳劇情短片」,小男孩為了上學不惜「去到盡」的場面令人動容。 邀嘉賓映後視像分享 另外,一如以往,大會在每部電影播放後都設有映後分享會,今屆則以Zoom視像形式舉行,屆時會有電影業界、文化界或教育界等人士擔任嘉賓,跟大小觀眾一起互動交流,詳情可留意KIFF facebook專頁公布。 ●電影簡介 《和你再見》 見證德國歷史時刻 《和你再見》(KIFF提供) 故事大綱︰ 1989年的東德,12歲的費琪受好友蘇菲所託,在她與媽媽到匈牙利度假時幫忙照顧小狗。可是暑假結束,蘇菲卻沒有回來。費琪知道,蘇菲應該像很多東德人一樣,希望從匈牙利前往西德,與家人團聚。後來費琪又遇上很多人在街頭遊行抗爭,激發了她鼓起勇氣,無論如何都要把小狗送回蘇菲身邊。沒想到兩人重遇當日,竟見證重大歷史事件。 放映日期及時間︰ 4月10日上午10︰00至4月11日上午9︰59◆   《反叛的童謠》(上/下集) 顛覆美好童話世界 《反叛的童謠》(上/下集)(KIFF提供) 故事大綱︰ 3隻小豬不會建屋?小紅帽變了殺手?白雪公主學會自救?灰姑娘不再需要王子?此短片以幽默諷刺的角度重新詮釋幾個經典童話故事,徹底顛覆大家所認知的童話世界,令人笑爆肚! 放映日期及時間︰ (上集)4月11日上午10︰00至4月12日上午9︰59 ; (下集)4月12日上午10︰00至4月13日上午9︰59◆   《電池爸爸》 天馬行空定格動畫 《電池爸爸》(KIFF提供) 故事大綱︰ 電池爸爸專為玩具、門鎖、遙控器服務,他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不少方便。有一天,電池爸爸與家人出門旅遊,玩得盡興之時,卻突然下起暴雨。全身濕透的電池爸爸會怎樣帶大家安全回家? 放映日期及時間︰ 4月12日上午10︰00至4月13日上午9︰59◆   《吉爾吉斯的小畫家》 男孩為上學「去到盡」 《吉爾吉斯的小畫家》(KIFF提供) 故事大綱︰ 奥羅兹別克與嫲嫲同住在吉爾吉斯一條小村落,該村莊並無學校,要上學就要徒步走一段很遠的路程。有一天,河川決堤,上學的路被冲毁了,但偏偏這天是小男孩最期待的繪畫課,他毅然冒着嚴寒,決心上學…… 放映日期及時間︰ 4月13日上午10︰00至4月14日上午9︰59◆   《聲之海》 潛入海底保育中華白海豚 《聲之海》(KIFF提供) 故事大綱︰ 本地中華白海豚一直面臨各種人為威脅,使牠們的數目在過去17年間暴跌逾八成。生活在這樣岌岌可危的水底世界,中華白海豚將何去何從? 放映日期及時間︰ 4月14日上午10︰00至4月15日上午9︰59◆   《超級蟲蟲》 關注兒童情緒健康 《超級蟲蟲》(KIFF提供) 故事大綱︰ 這條蟲蟲雖然蟲仔細細,但牠既強壯又勇敢,可從井裏救出被困的小蜘蛛、在繁忙的道路上拯救小蟾蜍,動物們都以為超級蟲蟲無所不能!但當可惡的蜥蜴巫師捉走了超級蟲蟲,牠的動物朋友會怎樣拯救牠呢? 放映日期及時間︰ 4月15日上午10︰00至4月16日上午9︰59◆   《留聲》 關注兒童情緒健康 《留聲》(KIFF提供) 故事大綱︰ 光仔是個10歲的小五學生,面對升中呈分試和常常吵架的父母,經常患得患失,只有獨居的嫲嫲最理解他。奈何嫲嫲突然離逝,光仔自此常失眠,好像有很多朋友在跟他說話。是幻聽?是幻覺?是幻想?他不敢問也不敢說。 放映日期及時間︰ 4月16日上午10︰00至4月17日上午9︰59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1期]

詳細內容

童心抗疫:社工疫下變全職媽媽 學懂疼惜自己 走出親子「困」境

踏入2022年至今,孩子幾近沒回過學校上課,再加上一個史無前例的3月暑假,不論是全職父母或在家工作(WFH)的雙職家長都疾呼吃不消,小魔怪「爆廢」搗蛋,爸媽就「爆肺」崩潰。難道「困獸鬥」的詛咒真的無法解開?究竟社工、教育工作者的家庭,又是怎樣運作呢? 文︰沈雅詩 當了7個月全職媽媽,Jake(後)以一打二,由最初的戰戰兢兢到現在游刃有餘,她認為調整心態最重要。(受訪者提供)   時光倒流7個月前,註冊社工彭梓雅(Jake)還是兩間專上學院的兼職講師,主責實習社工的督導工作。但自從幼子(肥仔)出世後,因家傭突然「劈炮」回鄉,Jake便唯有暫時放下工作,搖身一變成為全職家庭主婦,每日一打二,湊BB之餘,也同時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4歲半長子雞蛋仔。 剛生育湊兩子壓力大 混亂焦慮 由於一切並非在原先計劃之內,Jake的焦慮與不安,曾一度把她扯進谷底,「我剛生完肥仔,工人姐姐竟說要辭職,坐月期間,陪月姨姨又發生事故要提早停工去做手術,我突然間壓力好大,無力感好重,又碰巧當時身邊有幾個好朋友移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孤單、不開心的感覺,再加上起初哥哥不太接受弟弟,有很嚴重的妒忌行為,我望着一屋混亂,每日都處於很低沉、抑鬱的狀態」。 「先為人再為人母人妻」 猶幸Jake本身有深厚的輔導底子,也學習靜觀(mindfulness)近15年,在最差最壞的時候,她漸漸覺醒,察覺到自己正處於一個很糟糕的狀態,於是努力整理思緒,重尋生命的支撐點,「做全職媽媽,首先要把自己的位置放高些,先為人,再為人母及人妻」。除了適時找援兵(朋友或保母)暫時照顧兩個兒子,讓自己可溜走一會去歎杯咖啡,Jake更多時是用「自我擁抱」的方式疼惜自己,「我在最忙亂的地方——廚房,貼了一張Hug Me的字條,提醒自己,一定要惜自己。我惜自己的方法,是每日堅持抽5至10分鐘,烹煮有益的日本淮山,我是為自己的身體而煮」。 媽媽精神狀態放鬆了,緊張的親子關係也隨之鬆綁,「停課前,每天要一拖二趕返學放學,我最初也抱怨辛苦。但『境隨心轉』,當我的心境保持在穩定的狀態時,便發覺背着肥仔拖着雞蛋仔一起走,其實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雪櫃上的Hug Me字條,是Jake對自己的提醒。(受訪者提供)                                           透過每天烹煮有益的日本淮山,Jake用實際行動表達對自己的愛。(受訪者提供) 時間鬆動 親子相處質量提升 連月來持續網課,再加上提早放暑假,不少家長恍如經歷世界末日,Jake卻看得開,「當然有失的地方,疫情剝奪了孩子的社交環境,雞蛋仔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地差了」。可幸是兒子的認知能力沒有下降,其他發展也在進步中,Jake說全因疫情,令她的生活節奏減慢了,連帶親子相處的質量也提升,「當不再需要天天趕返學、趕帶他去做訓練時,時間鬆動了,我會更願意給雞蛋仔作主。我現在常問他︰你有什麼意見?你覺得怎樣好?這個過程,其實在鍛煉他做決定、訓練邏輯思維。雖然他口齒不伶俐,但原來他也表達到想法」。她補充,當孩子感受到媽媽對他的尊重、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時,對抗行為自然減少。 很多「污糟」遊戲其實都有助幼兒的感覺統合發展,Jake從來不會因為怕煩而阻止雞蛋仔去玩。(受訪者提供) 疫下跟兒子談生命教育 疫情下,也令Jake有更多機會跟兒子談生命教育,「雞蛋仔看新聞,見到很多人染疫死亡,見到戰爭很多死傷,加上他經驗過我生弟弟時要留醫,便漸漸明白到,原來媽媽都有可能有事,有可能不在他身邊」。有一次,Jake和兒子閒聊,問雞蛋仔可知道自己樣貌哪個部分最像媽媽?雞蛋仔說不知道。於是她拉着兒子一起照鏡,又提議大家一起咧嘴而笑,「我告訴他,他笑起來的樣子最似我。所以當有一天媽媽不在身邊時,只要對着鏡子笑,就彷彿見到我一樣」。她說,教子女面對生離死別,這一課,永遠由父母做老師最好。 主張玩「污糟」遊戲 訓練感覺統合 談到一眾小魔怪「拆屋」力強,問Jake有否深受其害,詎料這個媽媽毫不介意,還大力主張小朋友玩「污糟」遊戲,「因為在幼兒階段,訓練感覺統合很重要,可幫助小朋友左右腦認知、平衡力、記憶力、手眼協調等發展。其實玩水、玩泥膠、搓麵粉、爬地等,都是很有益的玩意,家長不應該怕污糟而制止,大不了玩完之後就清潔地方、叫孩子冲涼。不設太多限制,大家心情都會輕鬆一些」。 疫下不需要趕返學、趕做訓練,兩母子反而可放慢步伐,好好相處。(受訪者提供) 社工爸爸WFH 2招化解愛女「纏身」 Hayley(左前)和Hanson(左後)最安靜的時刻,就是聽爸爸Rio(右)講故事。(受訪者提供) 對WFH的家長來說,如何關上房門專心工作之餘,又不至冷落子女,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家有3歲半女兒Hayley和1歲兒子Hanson的註冊社工陳顯庭(Rio)分享道︰「其實Hayley都有情緒,她都會說『爸爸不要做文件,陪我啦』。所以開工前我會跟她先溝通、解釋清楚,而每次小休時,都會去擁抱她,用身體語言表達我對她的愛,爸爸沒有忘記她、沒有遺棄她。」 在暑假前,廿四孝爸爸Rio為子女蒐羅不同類型的玩具,既可幫小朋友解悶,也帶來不同的刺激和學習。(受訪者提供) 開工前先溝通 小休抱抱表達關愛 不少WFH家長都投訴孩子纏身或經常「搞搞震」,Rio卻以同理心看待這個問題,「可以想像,小朋友完全沒得出街,其實很辛苦,尤其在幼兒階段,要克服這種需要,並不容易」。他建議,家長可幫子女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並加入不同的活動,減低他們的納悶感。 各式玩具刺激感官 保持家居運動 「玩」是兒童的天職,所以在暑假前,Rio已替兩個孩子蒐羅各式各樣的玩具,給他們不同的感官刺激,也從遊戲中學習。另外,他也容讓Hayley每天在網上看一套卡通片,「疫情下,家長也要稍為調整心態,以往大家都可能很抗拒小朋友使用電子產品,但其實退一步想,孩子上網課時都已經接觸到,避無可避,所以我也放寬了。當然家長需要篩選影片內容,也要適可而止,不能讓他們沉溺」。 除了玩、看卡通,Rio認為做運動對小朋友同樣重要。他說,在疫情平穩時,還會帶Hayley去公園跑、去平台踏滑板車,但現在已經一律「禁足」,便唯有把這些活動移師家居做,「家裏有條小走廊,我會叫她在這兒玩滑板車、拋豆袋或來回跑10個圈,她會覺得很開心、很有趣」。 WFH雖然有惱人的地方,但從正面角度來看,家長省卻舟車勞動,可換來更多親子時光,Rio也認同,「放工後,的確多了時間陪兩個小朋友玩、看繪本、談天說地,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是註冊社工,Rio亦是業餘繪本作家,趁子女入睡後,他便投入創作世界,享受me time。(受訪者提供) 校長爸爸邀女兒同編時間表 免生活混亂失控                   雖然是校長,黃偉立(後)並不會完全禁止兩個女兒打機,有時甚至會一起參與。(受訪者提供) 黃偉立除了是通德學校校長,還是兩女之父,平日甚少WFH的他,難得與兩個小寶貝同享暑假。不過,面對這個不能外遊、不能四處玩的長假期,他又如何幫10歲長女頌恩和7歲幼女恩霖打發時間呢?「安排了一些線上暑期班,都是兩姊妹喜歡的活動,例如魔術、繪畫等,亦有參加『三月百課』(「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參與策劃),她們會上網聽有興趣的題目。當然也有做功課、溫習的時間。」 上喜歡暑期班 限時打機 不想小朋友的假期生活陷入混亂、失控的狀態,他認為訂立時間表很重要,「我會邀請兩個女兒參與編排,讓她們知道每日的流程大約是怎樣,這樣會比較好」。談到家長的頭號公敵——打機,究竟身為校長的他,又是否容許自己的女兒打機呢?答案是「可以」! 黃偉立笑言,兩個女兒間中也會要求打機,他會先了解她們所選的遊戲內容,只要不牽涉色情、暴力,都會批准。他有時甚至會落場齊齊玩,「三父女最喜歡一起玩體感遊戲,我們現在很少外出做運動,在家『郁動』一下,就當作做運動了」。不過,他也不贊成小朋友打機時間過長,更不可能「放題」,「我通常會限她們玩半小時,頂多1小時」。 鼓勵與同學「煲電話粥」 互相關心 在這個疫症蔓延的暑假,頌恩和恩霖在爸爸的鼓勵下,還有一個特別節目,就是跟同學「煲電話粥」。「始終停課了這麼久,我想她們跟同學保持聯繫,互相關心,彼此問候一下。」爸爸也可趁機鬆一鬆,享受一下me time。「我覺得這個對所有家長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總不能24小時都奉獻給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問及他有何減壓良方,黃偉立盡顯暖男本色,「我很簡單,只要能一個人落街逛逛,買些日用品,我已經覺得很放鬆」。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0期]

詳細內容

【SEN 照顧者】伴侶分擔 社會支援 減少SEN家長壓力

在第五波疫情下,確診數字高企,死亡人數增加,加上各項防疫措施,一般市民也感受到壓力,更何况是24小時候命的照顧者!早前多間社福機構聯合組成的「照顧者易達平台」向會員做問卷調查,發現不單是護老者,SEN兒童(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照顧者同樣承受巨大壓力,當中七成每周照顧時數更達61小時,「工時」長兼「困身」,還要跟疫情作戰,家長的壓力瀕臨爆煲,亟需社會正視及伸出援手。   全天候照顧 無休息時間 「我1日24小時都要照顧他們,根本沒有休息時間!」育有一子一女的張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既要應付中一長女踏入青春期的情緒變化,又要照顧5歲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的幼子,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孩子疫下「失學」,對一般家長來說,已經很頭痛,家有SEN小孩的張媽媽,困擾就更大,「囝囝一整天都在家又跑又跳,就算我發火咆哮,他都未必停下來,撞傷了,又哭哭啼啼,要我去安撫」。 張媽媽指出,今波疫情間接令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的兒子,情緒起伏很大。(受訪者提供) 照顧老嫩壓力大 嚴重失眠 相比起張媽媽,「雙料」照顧者勞太就更辛酸。她與丈夫、子女及母親同住,其中9歲兒子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而71歲母親則患有糖尿病及腦血管閉塞,起居飲食,都需要人照顧。 「我怕小朋友感染,很少帶他們出街,或者因為沒機會放電,囝囝的情緒起伏很大,很難搞。」勞太透露,之前上網課,兒子曾因跟不上進度,關掉鏡頭或離開座位,又試過在牀上蓋被大哭大叫,或發脾氣亂掉和破壞書本、玩具,甚至以頭撞牆去發泄情緒。「現在老老嫩嫩都在家,照顧到細,又照顧不到老,我覺得很無助,失眠情况也愈來愈嚴重,精神壓力已經去到臨界點。」 「雙料」照顧者勞太,既要照顧年邁有長期病患的母親,又要照顧SEN兒子,心力交瘁。(受訪者提供) 第五波求助增 自覺「快爆煲」 一直有為SEN學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援服務的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總幹事吳健文稱,上述個案,只屬冰山一角,「這一波疫情,有超過300多人次的SEN兒童照顧者主動致電我們求助,有些甚至央求把孩子帶來中心,因為他們說壓力大到透不過氣來,感到自己快要爆煲了」! 不少研究都指出,SEN家長的焦慮、抑鬱傾向都比一般家長高,因此吳健文說,電話不能聽了就算,中心會因應求助者的狀况,提供到位的支援,「現在很多NGO的非緊急實體服務都暫停了,但我們依舊提供有限度的開放,例如仍然有SEN學童課餘託管班,好讓雙職家長在這個特別暑假可以安心上班,不用獨留兒童在家;另外,繼續讓情緒不太穩定的SEN學童來到中心接受訓練,我們不敢停,是害怕會衍生家庭危機」。 吳健文(受訪者提供) 線上情緒管理 踢足球講故事 當然,有限度的實體服務不能滿足所有SEN學童家庭的需要,所以中心亦設有線上暑期託管班,「一星期5天,每朝早約有2個半至3小時跟小朋友做多元活動,都是教他們情緒管理為主,我們試過Zoom着踢足球呢」!另外,逢周三下午則有看繪本、講故事的時間,他期望有中心導師陪着孩子,可為家長帶來片刻喘息空間。 談到今波疫情來得又急又快,吳健文也看到SEN兒童照顧者的需要經歷兩個階段的變化,「最初主要希望我們幫忙撲應急物資,剛停面授課時,他們最急需要的是平板電腦、數據卡等,後來就是藥物、消毒用品、快速抗原測試包等;來到現在,我們察覺到他們最需要的,是情緒支援,因為當每天的新聞都無間斷地報道確診和死亡數字,會很容易帶來『精神海嘯』」。 熱線撐大小朋友 群組互助 為此,中心剛開通兩條電話熱線,一條是以兒童為對象的「童你傾」兒童即時情緒支援熱線(5319 7394),另一條是以照顧者為對象的「聽你心SEN」照顧者即時情緒支援熱線(5106 2110),用專業的輔導服務,撐着大人和小朋友。「我們一直都透過不同服務去識別一些需要高度關顧的照顧者,把他們放在Mama Café小組,小組不單每個月定期有線上聚會,彼此打氣,最重要是有一個24小時運作的WhatsApp群組。像早前,有群組成員一家確診,她感到很徬徨時,即有其他成員請纓送物資,這是很好的鄰里互助,讓每個組員都知道,他們不是孤單的,大家都在互相守望對方。」 吳健文(左)透過擺街站接觸街坊,了解在疫情下他們的需要。(受訪者提供)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在暑假加開不少線上支援SEN學童的服務,包括繪本故事時間、線上託管班等,期望為家長帶來喘息空間。(受訪者提供) 大埔區內不斷有SEN兒童照顧者確診,中心接到求助後,幫忙運送防疫物資。(受訪者提供) 社會服務:7社福機構提供一站式支援 7間關注照顧者需要的社福機構,包括: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西貢區社區中心、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社會服務部、九龍城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及和悅會,在2021年發起及組成「照顧者易達平台」,旨在推動社會各界人士肯定和尊重照顧者的付出和身分,並提供一站式便捷資訊、社區優惠和進深服務。 針對照顧者所面對的挑戰,平台作出3項呼籲︰ 1. 呼籲照顧者要理解照顧工作是長遠的歷程,切勿忽略自己的需要,也呼籲有需要的隱藏照顧者,主動尋求支援,及早獲得適當的資源、知識和技能。 2. 鼓勵家庭中的不同成員,明白「照顧是一家人的事」,能互相體恤、共同分擔照顧工作。也呼籲僱主實施照顧者友善措施,此舉不但減輕在職照顧者的壓力,也間接鼓勵更多在職男性主動參與直接照顧工作,分擔女性在家庭的照顧責任。 3. 呼籲更多社區持份者參與支援照顧者,包括商戶、診所等,可為照顧者提供更多優惠或便捷服務,大廈管理公司或保安也能為照顧者提供守望支援。 想了解更多「照顧者易達平台」的服務和資訊,可瀏覽︰www.carereps.org 第五波疫情爆發後,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收到不少SEN兒童照顧者的求助電話,當中不乏區內隱藏個案,之前從未「曝光」。(受訪者提供) 城中活動 親子幸福繪本館 日期:3至6月(逢周三) 時間:下午3:00至4:00 內容:透過親子共讀繪本,建立小朋友的品格,並提升家庭幸福感 形式:線上 對象:喜歡繪本的家長和小朋友 費用:全免 主辦: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查詢:2656 6680 報名:forms.gle/381qZgMehSFawW568● 慢活館 日期:3月23日(周三)、3月28日(周一) 時間:上午10:00至中午12:00 內容:每周兩個早上,讓照顧者有片刻me time,並藉着與同路人一起做手工、運動等,互相支持和欣賞 形式:線上 對象:照顧者 費用:全免 主辦: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查詢:2654 6066 / 5594 3659(WhatsApp)● 1對1心理諮詢 日期:周一至五 時間:上午9:00至晚上6:00 內容:來自本港及海外的專業諮詢團隊,為有需要人士提供1對1心理諮詢服務,協助紓緩壓力及情緒困擾 形式:線上 對象:本港居民 費用:全免 主辦: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Re:Fresh線上精神健康自助平台」 查詢:3751 5499 報名:bit.ly/3vzgGVq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9期]

詳細內容

沉迷上網:弄清「迷網」因由 溝通化解家庭衝突

在疫症蔓延下,有社福機構的健康上網支援熱線,在2021年提供超過12,000次服務,較2020年上升2.4倍,當中不少個案也涉及沉迷上網,並且帶來家庭衝突。疫情真的會驅使孩子「迷網」?面對這個21世紀頭號育兒難題,父母又可以怎應對呢? 家福會「健康上網支援網絡」設有熱線,並經常接到家長求助,內容多牽涉子女沉迷上網的問題。(受訪者提供) 香港家庭福利會(下稱家福會)自2011年起,展開「健康上網支援網絡」計劃,並應教育局的委託,向全港中小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健康上網支援服務,同時推廣網絡安全信息。該計劃設有諮詢及輔導熱線,去年熱線的使用量激增,機構並同時為220個家庭提供個案輔導服務,當中主要關於學童「沉迷」網絡活動,包括打機、網上瀏覽等。 用打機引起父母注意 難道在疫情下,年輕人特別容易「迷網」,機不離手?負責該計劃的註冊社工蘇芷晴指出,很難一刀切地說。「有些情况,其實孩子以前一向都是花這麼多時間打機、上網的,只是爸爸、媽媽返工看不見。但現在他們經常在家工作,目睹一切,便覺得難以容忍。」她又見過有小朋友純粹想用打機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個案的父母分開了,小孩子很想他們復合,於是想出狂打機的方法,他覺得爸爸、媽媽會為着這個問題而有所溝通」。 當然,亦有一些與疫情相關連的個案。她表示,表列處所關閉、限聚令使年輕人無法連群結隊去球場打波、去「K房」唱歌,他們唯有靠上網打機來維繫社交生活。「聽過有年輕人說,其實不眠不休打機,他都覺得疲倦的,只是一班朋友都這樣玩,如果不參與,他擔心自己在WhatsApp群組沒有聊天話題。」 蘇芷晴透露,求助家長子女的年齡群,中、小學生約各佔一半,而衍生出來的家庭衝突,由口角、破壞家居物件到肢體碰撞都有。她說,當熱線輔導員接收到滿腔怒氣的家長來電時,首先會處理他們的情緒,「深入傾談後,會發現有時也不止於對子女打機的不滿,夫妻關係、跟長輩管教方法不一,都會令當事人感到很大壓力」。 蘇芷晴(受訪者提供) 互相體諒 問題迎刃而解 至於該如何處理學童「迷網」的問題?蘇芷晴稱,應對小學生和中學生的方法截然不同。「前者尚且可用約法三章、從旁監管的方法,但後者,想管也管不來,唯有一家人平心靜氣去溝通。」她補充,沉迷上網往往是冰山上的表層,最核心的問題,其實是親子間缺乏良好的溝通。「當我邀請爸爸、媽媽、子女各自表述對『打機』問題的看法時,會發現大家的向度很不同。爸爸、媽媽只看到子女『成日』打機,荒廢學業,卻看不到孩子其實是完成半天網課、做好功課,空餘時間才鬆一鬆的,當然也沒有聽過子女因打機享受到的成功感、建立起社交等心聲;子女同樣亦只看到父母囉嗦、很煩的一面,卻不理解他們的苦心,包括擔心孩子的健康、學業、前途等。」 她建議,一家人應先交流想法,之後再一起協商,可如何好好處理上網的情况,「只要彼此的溝通之門打開了,親子間互相有多一點體諒,其實很多問題也迎刃而解,大家也未必再執著於上網、打機是多或少一小時」。 社工指出,孩子「迷網」往往只是冰山上的表層,當他們年紀愈來愈大,家長很難再用「高壓」手段,建議大家應作坦誠溝通,彼此表達想法,之後再尋求協商解決的方法。(graphicnoi@iStockphoto) 疫情下,年輕人和朋友見面的機會大減,不少都靠上網打機來維繫友誼。(Edwin Tan@iStockphoto) ◆INFO 健康上網支援網絡 家福會「健康上網支援網絡」設有熱線及WhatsApp,歡迎關注上網問題的學生、家長及教師提出諮詢,當值註冊社工及熱線輔導員會作出解答和支援。 熱線/WhatsApp︰5592 7474 服務時間︰周一至六(公眾假期除外) 上午9:30至晚上9:30 費用︰全免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