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時光過得特別快,悠長暑假又來到尾聲,學生哥是時候收拾心情,準備開學了!幫小朋友在新學年「開個靚頭」固然重要,但爸媽也不妨趁新學年,替自己訂下一些新的管教目標,並嘗試循序漸進地「放手」,把學習還給孩子,培育他們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孩子不想上學 聆聽好過講道理
來到暑假倒數階段,不少孩子都會感到依依不捨,甚至經常把「不想返學」掛在口邊,究竟父母該如何處理子女這種心情呢?教育心理學家黃雋灝(Calvin)指出,家長回應時,不用太過着墨解釋「為什麼需要返學」、「每個小朋友都要返學」等大道理,反而應該去了解和聆聽子女不想上學的原因,從根源入手,去紓緩他們的不安情緒,「可能小朋友會答,不想上學,是因為不想做功課,又或者覺得某些科目很艱深。家長聽罷,便可針對子女的憂慮,提出解決方案,例如說開學後,會抽多些時間陪伴和指導他做功課等」。
黃雋灝(受訪者提供)
商討調節作息方法 避親子衝突
然而,也有些孩子純粹是未預備好心情去上學,那現在就是時候作出調節了。Calvin表示,對於一些在暑假期間,仍然有穩定作息及恆常做習作的學童來說,要他們重新適應上學的節奏,固然問題不大,但倘若小朋友在暑假時習慣了晚睡晚起,甚至每天「放題式」打機,他鼓勵家長可嘗試引導子女自己想想,開學後的作息時間,與現在的情况有多大差別,並請孩子建議怎樣調節,「把情况放回現實處境去討論,好處是可避免小朋友誤以為是父母無理管束,減少不必要的親子衝突。當然,父母亦應該以身作則,跟子女一起調節作息時間,那小朋友自然會『服氣』些」。
小朋友需要逐步調節作息時間,早睡早起。(資料圖片)
設打機時間 按子女喜好添裝備
至於打機失控問題,Calvin直言,這往往是源於家長事前未有訂立規條和跟孩子約法三章,他認為趁新學年,爸媽應重新替子女設定打機時間,「很多父母常叫子女打『少些』機,但怎樣為之『少些』,其實小朋友是沒有概念的。因此,家長應該給予清晰的指引,例如小朋友每天完成功課和溫習後,可以有30分鐘打機時間,讓孩子有一個數值作指標」。
為免有打機失控的問題,爸媽趁新學年,應該跟子女訂立規條,並給予清晰指引。(Edwin Tan@iStockphoto)
為讓子女開開心心迎接新學年,不少父母都不惜大破慳囊,給他們購買新校服、新皮鞋、新書包、新文具等,Calvin說,雖然添置物品這個舉動,對提升士氣沒有直接作用,但可以藉此建立「儀式感」,讓子女感受到爸媽也很重視新學年,而且整理好儀容,亦是代表尊重學校、教師及學習,「但要提醒家長,選購的東西,應該是按子女的喜好,而非按我們的喜好,這樣才會有效果的」。
按子女喜好添置文具等物品,可以藉此建立「儀式感」,讓子女感受到爸媽也很重視新學年。(資料圖片)
初小學生可開始學習自己執書包、帶齊書簿,建立責任感。(BongkarnThanyakij@iStockphoto)
複習比預習佳 訂目標要「SMART」
談到有些爸媽為想幫子女「開個靚頭」,都會在暑期完結前,跟他們預習新一年的課本,Calvin強調,預習本身並無問題,但就要視乎家長帶着什麼心態去做,「如果是想小朋友快人一步,提前掌握課本知識,那就要衡量,此舉會否反而令孩子到真正上課時,因為已經學會了而變得不專心,失去學習動機呢」?
他建議家長或可跟小朋友瀏覽課本目錄,大概知道新學年將要學些什麼,這些知識和日常生活有何聯繫,讓小朋友期待該課題而提升學習動機。更值得做的是,把握開學前的日子,替子女複習過去未太掌握的知識,「先打好基礎,複習舊有的內容,其實比起預習新知識,或更加幫到小朋友」。
開學前,家長可先替小朋友複習上學年未太掌握的知識,打好根基,將有助新學年吸收新知識,提升學習動機。(PonyWang@iStockphoto)
新學年是訂立新目標的好機會,但如何令這些目標能貫徹執行,不會「虎頭蛇尾」呢?Calvin說,在訂立目標、計劃前,家長可先跟孩子反思過去成敗的因由,並以SMART為原則,即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量度的)、Achievable(可達到的)、Relevant(相關的)和Time-related(有時限的),來訂立新目標。他以一個中文默書表現一直未如理想的學童做例子,若家長想孩子有進步,不能含糊地鼓勵他「讀好些書」,也沒可能一步登天,比較實際的執行方法和目標應該是,「請孩子每天都花15分鐘溫習中文課本,並持續做」。此外,若小朋友盲目樂觀,以為自己下一次默書便可取得100分,家長不妨引導他調節至一個較合理的期望;而當他願意按所訂的計劃去做,持續每天溫習,家長便要適時獎勵,那子女便會更有信心、動力去繼續這個溫習計劃,並接受更高的挑戰。
孩子宜在新學年替自己訂立一些目標,並貫徹執行。(seb_ra@iStockphoto)
跟小一新生多做心理預告
最後,他提醒,家有小一新生的父母,宜花多些準備工夫,好使孩子更容易衝破開學的心理關口,「小一學生在新學年,需要面對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他們會比起其他年級的學童,需要多些心理預告,有適應困難的孩子就更甚。父母需要提前多天,去具體描述小學生活是怎樣的,包括預告學校位置、上學方式、校園環境、上課常規等」。由於是小一學生,他建議可聚焦於上學和學習有多開心、多精彩,「當然,也可讓孩子有心理準備,讀小學也會有很多挑戰,例如要做功課、默書等,但同時告訴他,這些挑戰是可以解決的,爸爸媽媽會給予陪伴,也有方法幫他更容易應付,因此不用太擔心」。
專家意見:先裝備後放手 培育責任感
新學年象徵新開始,不單學生哥,家長也不妨替自己訂立新的管教目標,例如嘗試在學業上多些「放手」,讓子女自主學習。註冊社工文正康(Chris)表示,自立訓練,應該從小開始,「孩子在小一、小二,其實都已經要教他們怎樣執書包,學習檢查自己有無做齊功課等,讓他們慢慢建立一種責任感」。
文正康(受訪者提供)
在「放手」課題上,Chris說,家長存着不少迷思。他透露,認識一名媽媽,很想培養小朋友自己做功課的習慣,也曾聽過一些都市傳說,指「21天可養成新習慣」,於是用了21天伴着孩子做功課,去到第22、23天,媽媽正式「放手」時,但孩子卻未能自己乖乖做功課,反之不斷拖延,「因為家長把焦點放錯了,不是坐着等『21天』就能成事的,而是她『放手』之前,有否『裝備』好小朋友」。
「放手」≠從此不管
Chris以考車牌做比喻︰「考官發牌給司機前,都需要先確定他真的有能力去駕駛。同樣道理,家長『放手』讓小朋友自行做功課和溫習前,都需要檢視一下,他是否真的有能力獨自完成?是否已經掌握了溫習技巧和方法?以及『放手』的過程,是否循序漸進?」
他續謂,「放手」也不代表從此不管。「正如在學車期間,師傅即使讓學生坐上司機位,都不是任由他在路上風馳電掣,若有什麼差錯,師傅都會立即煞停車輛。家長就好比教車師傅,若發現孩子『危險駕駛』,觸及界線,就不能置之不理,必須重新檢視狀况,再引導小朋友去修正。」
一直「伴讀」阻子女成長
然而,亦有許多家長永遠覺得未是時候,不肯「放手」,「有些家長,尤其是全職媽媽,往往認為自己有責任『跟足』子女的功課和學習;另一類家長,之所以不願『放手』,是因為擔心孩子出錯,會拖垮成績」。Chris鼓勵家長,要有讓孩子犯錯失敗的勇氣,否則一直「伴讀」,對培育子女成長,絕非好事。
培養自立:家長宜循序漸進「放手」讓孩子管理自己的學業,但事前必須教導他們相關技巧。(資料圖片)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5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