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親子:夫妻檔教練 讓孩子在自律中成長 黃澤鋒女兒 練泰拳不輕言放棄

提起泰拳,不少人或會聯想起在專業擂台上見到那些「拳拳到肉」的畫面,好像與小朋友拉不上關係。但其實,坊間有很多專為兒童而設的泰拳班,跟大家想像的泰拳不一樣。4歲的黃熙恩(乳名小黃妃)在爸爸黃澤鋒和媽媽陳麗麗的薰陶下,對泰拳產生濃厚興趣,年紀小小的她,不但鍛煉出良好的大小肌肉協調及平衡能力,而且在拳館,也特別聽教練爸媽的話。   「小朋友學泰拳第一件事,便是教他們守紀律,不可亂來。」陳麗麗(Lilian)現教授5歲以上小朋友的泰拳課程,亦會到學校教學生打泰拳。無論是什麼年紀的學生,Lilian都會跟他們約法三章,「學拳也要學與別人相親相愛,若一旦收到學校、家人投訴說他打人,我便不會再教他」。 作為泰拳教練,黃氏夫婦希望推廣這項運動給更多人認識,如剛於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的東亞泰拳錦標賽2023,二人分別擔任大會司儀和拳證及裁判。黃澤鋒指泰拳是高強度的帶氧運動,平日毋須對手都可自行練習,也能訓練大小朋友的思考、反應及身體靈活度,亦因為要讓學生明白拳套戴了上手便不可亂來,可以讓小朋友在自律中成長。(黃志東攝) 看到沙包拳套感興奮 Lilian說,年紀小的學生,最初看到拳館內的沙包和拳套都會感到神秘又興奮,「我會告訴他們,只要聽指令去做,便有機會觸碰這些東西,所以他們上課時都很守紀律,又很期待。」小朋友學泰拳,會以基本體能訓練為主,藉以引起他們對泰拳的興趣。課堂頭半節一般會做熱身和基本動作訓練,例如跳繩、十字跳步等,亦可以用「1、2」去代替「左、右」,讓小朋友更容易理解。至於後半節則利用沙包和拳套去練習不同拳法,如右拳、上擊拳等。 黃澤鋒與Lilian均是泰拳教練,除了取得中國香港泰拳理事會認可教練牌照,二人更是該會認可的2級拳證及裁判。4歲的熙恩從牙牙學語開始,每星期也跟媽媽到拳館,跟着其他學生一同練習各種熱身運動和基本動作,所以做示範時亦有板有眼。爸媽亦表示,或者鍛煉有功,女兒的身體十分強壯,很少病痛。也因為媽媽在上課時,對她的要求比平日較嚴謹,所以熙恩指喜歡家裏的媽媽比拳館的媽媽多一點點呢! 泰拳除了訓練紀律,也可訓練小朋友不放棄的精神。像熙恩(左)拍攝這張照片,動作重做了很多遍,有時做錯了,有時又不太正確,但在爸媽鼓勵下,她也沒有一絲怨言,繼續做到最好。媽媽說:「還差一點點就perfect了!」她聽到後就問:「什麼叫perfect?」爸媽解釋欠一點點便完美,於是她便更加努力地擺出正確姿勢。(黃志東攝) 「小朋友跑跑跳跳才會開朗」 黃澤鋒說女兒熙恩精力無限,喜歡「男仔頭」的活動和玩具,如寧願要玩具車也不要洋娃娃。現時除了在媽媽帶領下學泰拳,還有跟別的教練學游泳,「沒辦法,因為她不太聽我話,都是別人教好了」。原來熙恩以往很愛看《蠟筆小新》,但因為接近凌晨才播映,他不想女兒這樣晚才睡,在屢勸不聽後,最後要學校教師「出馬」請她不要再看才成功。 小小熙恩性格鬼馬活潑,讓記者稱呼她為「無名」及「無手尾」,又突然扮「烏龜」給我們拍照。黃澤鋒說她因為記性好,曾擔任學校的小司儀,雖然在節目開始前睡着了,但能精神奕奕又毫不怯場地完成司儀工作,而且在觀眾拍手和笑場時,更懂得停頓下來,非常會掌握氣氛。(黃志東攝) 現時念K2的熙恩還未需要寫字,對於選校,澤鋒會以輕鬆愉快為原則。身為游泳教練的他經常接觸不少中、小學生,他感到現時學生實在太多功課,學習壓力大,所以並不希望女兒將來也要做功課至半夜。「小朋友最應該跑跑跳跳,多點活動,人才會開朗。」 收拾心情:因為被爸爸「取笑」做錯動作,所以熙恩流下大大滴眼淚,不過經媽媽講「道理」後,她又很快收拾好心情繼續拍攝,非常專業。(黃志東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8期]

詳細內容

與藍精靈過「十分勁」聖誕

「藍精靈,十分勁!」是不少爸媽都會唱的卡通歌曲,今年更加可以帶小朋友與藍精靈過一個十分勁的聖誕!為慶祝《藍精靈》誕生65周年,東薈城名店倉與藍精靈首度聯乘打造「Smurfs Up Christmas」聖誕主題活動,把商場搖身一變成為充滿驚喜的藍精靈聖誕村莊,一眾活潑鬼馬的藍精靈更會以全新充滿科幻未來感的聖誕造型登場。當中6大主題區域包括全球首次展出的4米高巨型「藍極光精靈」、8米高「燈光動感聖誕樹」、沉浸式「『蘑』幻迷離蘑菇屋」、超刺激互動遊戲「藍精靈聖誕大冒險」以及「藍精靈璀璨長廊」節日燈飾!此外還有7米長的「邪惡巫師加達」充氣裝置,比例之大讓大家猶如縮小得跟藍精靈一樣,非常有趣可愛! 至於場內人氣日式西餐廳「QUE by Rin Horiuchi」亦會同步打造成藍精靈聖誕餐館,推出多款藍精靈主題美食,包括牛肉漢堡、藍極光棉花糖沙冰和提拉米蘇盆栽;而於指定日子,場內更有一系列獨家節慶活動如藍精靈聖誕見面會等,大家密切留意! ◆東薈城名店倉「Smurfs Up Christmas」 日期:即日至2024年1月2日 地點:東薈城名店倉二樓中庭廣場、二樓天橋及地下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10:00 查詢:2109 2933 ■送聖誕毛公仔飾物及冬日巧克力薄片禮盒 東薈城名店倉送出「東薈城名店倉×藍精靈」限量版聖誕毛公仔飾物及Venchi × BANNECKER冬日巧克力薄片禮盒予《HappyPaMa教得樂》讀者。名額15個,每人可獲上述禮品各一份。(圖2) (圖2)(商場提供) 有興趣的讀者請於12月12日(周二)中午12:00前回答以下問題,連同姓名、聯絡電話及地址傳至[email protected],即有機會獲獎,得獎者將收到專函通知。 問:「邪惡巫師加達」充氣裝置長多少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8期]

詳細內容

本周FOCUS.家家有禮:台灣爆紅「橘貓」登港

早前在台灣爆紅的貓明星「橘貓重重」登陸香港啦!今個聖誕,一臉厭世的巨型橘貓在荃灣廣場的PLAY GARDEN登場,3米高大肚腩的身形,搞笑又可愛的模樣,溫暖一眾貓奴的心。同場更設置了20米的「喵星打卡牆」,6大打卡位包括可以坐在上面的超長立體毛毛尾巴、喵喵火車頭、喵喵專用車廂、喵喵造型車窗、3D喵掌及喵Pat Pat,另還有以冷織為靈感的「暖暖織園」幻彩隧道打卡位,讓大小朋友一同與橘貓留下美好的冬日回憶。在推廣期間,The Point會員只要憑電子貨幣即日單一消費滿$100或以上,並登記積分,即可以近距離跟「橘貓重重」打卡留念;而以電子貨幣消費滿$200並登記積分,則可參加手作坊,親手製作可愛的毛毛貓爪球匙扣或聖誕手繪。 除了打卡裝置,商場亦設計數碼互動聖誕裝置,大小朋友可以在巨大的LED熒幕上走動,隨着走動的步伐,熒幕中的禮物盒將幻化出不同效果。此外,在指定周末及公眾假期將會有數場精彩的聖誕舞蹈表演,包括REX MUSIC小鼓手匯演、K-pop舞蹈、芭蕾舞等,營造充滿活力的節日氛圍。 ◆荃灣廣場×「橘貓重重『大』玩聖誕節」 日期︰即日至2024年1月1日 時間︰上午10:30至晚上10:00 地點︰荃灣廣場L5 PLAY GARDEN 查詢︰2498 8343 ■送可愛貓爪暖手抱枕及貓咪記憶棉坐墊 荃灣廣場送出可愛貓爪暖手抱枕及貓咪記憶棉坐墊予《HappyPaMa教得樂》讀者。名額15個,每人可獲上述禮品各一份。(圖2) (圖2)(商場提供) 有興趣的讀者請於12月12日(周二)中午12:00前回答以下問題,連同姓名、聯絡電話及地址傳至[email protected],即有機會獲獎,得獎者將收到專函通知。 問:3米高的巨型橘貓叫什麼名字? 整理:陳真紀、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8期]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助評估 發掘SEN童強項 父母陪伴是良藥

兒童不論在體能、智力或行為發展上,一般都有相若的里程碑,如父母對小朋友的成長發展有疑慮,便需尋求專業意見。說到孩子有異樣,不少爸媽第一時間會想到找兒科醫生,但就未必人人都認識到「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這個專科在本港已有10年歷史,醫生身負三大重任,除替18歲以下兒童做評估診治,也給家長提供管教方案,還會擔任他們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橋樑,絕對是SEN(有特殊教育需要)孩子父母的好伙伴。   在兒科專科醫生的領域,除了普通兒科(general paediatrics),尚有7個子專業認證(subspecialties),當中包括在2013年獲認證的「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 (Developmental-Behavioural Paediatrics)。根據香港醫務委員會專科醫生名冊,截至2023年10月,本港共有18名「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陳鳳英。 陳鳳英(受訪者提供) 關注體智及行為發展 給予建議助復康 顧名思義,「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主要是關注兒童的體能、智力及行為上的發展,陳鳳英說︰「我們這個科目,可透過不同評估工具,診斷18歲以下兒童,在哪些範疇內出現偏差,再提供意見,盡力協助孩子有所進步,讓他們更貼近一般小朋友的發展。當然,有些殘疾狀况,則未必可透過我們的建議或康復計劃,令他們回復正常,但都希望能夠幫助兒童有合適的學習環境,將來可以獨立生活。」 目前本港不少公私營醫療機構、社會服務單位,都有提供兒童評估服務,但執行的,卻有不同的醫護專業人員,究竟當中如何分工?陳鳳英指出,最簡單的概念,是6歲以下的學前嬰幼兒,主要由兒科醫生負責;而診斷6歲或以後「大仔」的行為或學習問題,所需用的評估工具,則大部分由臨牀心理學家行使。然而,在實際運作上,又未必是如此二元分野。 不同對象:在本港,6歲以下學前嬰幼兒的評估服務,主要由兒科醫生負責,而6歲或以後孩子的行為或學習問題,則大部分由臨牀心理學家診斷。(設計圖片,FatCamera@iStockphoto) 她解釋,在6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常被診斷出的發展異常包括自閉症譜系障礙(ASD)、語言遲緩、肢體傷殘或遲緩,以及由早產併發症引致的發展遲緩等,透過衛生署母嬰健康院推行的「幼兒健康及發展綜合計劃」,大部分可被篩查出來。一般來說,嬰兒出生後,母嬰健康院護士會一直監察他們的成長發展,其間如懷疑有異常,會先由該院的醫生作初步評估,如有需要,便轉介至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作進一步診治及跟進,而接見這些孩子的,正是在接受「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培訓的兒科醫生。 評估發展:在兒科專科下的「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主要關注18歲以下兒童的體能、智力及行為上的發展。(設計圖片,xijian@iStockphoto) 「最重要是父母能接納子女患病」 不過,由於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以及一些心理問題,例如焦慮、早期抑鬱或情緒控制有困難等徵狀,往往要在孩子6歲或以後才浮現,因為小朋友已入學,除照顧者外,亦可能經由教師或學校社工發現問題,轉介的途徑便會變得多樣化,「校方一般會轉介學生去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做詳細評估,但亦可以轉介他們約見教育局資助的教育心理學家。而有些家長眼見子女的行為問題嚴重,會選擇帶他們求醫,私家醫生按情况,可能會轉交公營醫院的兒科跟進,甚至直接轉介到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陳鳳英補充,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12歲或以下學童,但年屆12至18歲、狀况比較複雜的中學生,如教育心理學家在評估上有困難,也會交由該中心的醫生處理。 事實上,「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職責除了為SEN小朋友作個人化的復康服務建議外,更重要的,是讓到父母能接納自己患病的子女。「我遇過有家長,聽到小朋友確診後,激動得拍枱拂袖而去;不少爸爸,則傾向淡化孩子情况,相信『長大就無事』;有些媽媽就表現得過分緊張,會加入很多自己的想法,有些甚至會急忙替小朋友報名參加各式各樣的訓練課程,弄得他們連食飯、睡覺的時間也沒有,這樣亦非好事」。陳鳳英寄語爸媽,不管子女的情况怎麼樣,「接受、冷靜、了解」,才是幫助他們的最佳方法。 她又鼓勵家長「轉移視線」,嘗試把目光放在孩子的強項上,讓他們發展所長,「在醫學上,醫生的診斷都主要集中看SEN小朋友和一般兒童的差異,過程中,並沒有檢視他們強項。但對我來說,評估只是讓大家知道,這些孩子需要更多幫忙,評估並非水晶球,不能斷定小朋友終生無望。我很相信,只要找到孩子的強項,自然可彌補他們的不足」。 SEN孩子縱然發展上和一般兒童有差異,但他們亦有強項,只要找到並加以發揮,便可彌補不足。(設計圖片,DragonImages、FangXiaNuo@iStockphoto) 陳鳳英分享一個深刻例子。7年前,她遇上一名12歲患有輕度智障和ASD的男童,他從來不跟人交談,但因着男生腳上一雙畫滿圖案的白布鞋,陳鳳英成功跟他打開話匣子,「我觀察到他自己畫了很多公仔在白布鞋上,於是我從這裏入手,怎知他便開口說話了。之後,他每次覆診,都帶很多畫作來跟我分享,又自製過一個board game(桌上遊戲),有齊遊戲卡的,教我怎樣玩」。 男童在輕度智障兒童學校讀書,但陳鳳英發現他頗有英語天分,後來更提議他以自修生身分,報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的英國語文和視覺藝術科。「我跟男生的爸爸一起同心去做這件事,爸爸連同我所寫的醫生信,幫兒子向教育局特殊教育組提出申請考DSE。結果,男生在視覺藝術科取得及格的成績,我們都非常鼓舞。」雖然男生最終放棄報考英國語文科,但他在學校的畢業典禮上,卻以全英語擔任司儀,盡顯才能。與此同時,他亦是一個出色的殘疾運動員,多次在國際賽事中奪獎。7年來,見證着這名病童的進步,陳鳳英十分欣慰,「其實爸爸的支持和配合,至關重要」。這個亦引證了她一直以來的想法,就是父母的陪伴和愛護,是SEN兒童的最佳良藥! 勿抱尋「「仙丹」心態求診 說起良藥,陳鳳英不諱言,有些父母是抱着求「仙丹」的心態帶小朋友來看她的,「他們想我給孩子一粒藥,吃後就會乖乖聽話,成績變好,遇着這類家長,我都要花很多唇舌去解釋」。她說,除非ADHD兒童的情况十分嚴重,例如會失控衝出馬路、有自殘或傷害別人的行為,或是他們兼有情緒病,才會處方藥物,否則,都會建議透過行為治療和有效的管教,以及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去幫助小朋友改善狀况,只要家屬願意配合,一般都會有進展。 ■專家話 港融合教育未真正融合 陳鳳英的日常工作,除了診治病童,亦會作為他們與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橋樑,「有時小朋友在學校未必適應到,亦未必每個教師都懂得處理這類學生的問題,或會導致家校有些誤會。在某些情况下,我們作為專業人士,介入做調停,給予適合意見,都幫到雙方,有助孩子有更理想的校園生活。」 談到香港的融合教育,陳鳳英坦言不理想,還有很多進步空間,「現時的做法,是SEN小朋友有什麼不行,就『保底』拉起他們,然後到測考、評估時,就『公平』地,不論是SEN學生或普通學生,都考同一份試卷,採用同一種評核方式,我覺得,大家都對『融合教育』4個字理解錯誤」。 融合應以「公義」為原則 她認為,真正的融合,應以「公義」而並非「公平」的原則,去對待這班小朋友,尤其要接納他們的不足,並因應個別狀况,給予調適,「一方面試卷的程度可以不同,另一方面,考核的形式亦應該有分別。例如讀寫障礙的學生,可能只是看不明文字,但讀卷呢,其實他們是懂得做的;很多ASD的小朋友,視覺記憶很強、對圖畫很敏銳,又可否多用圖畫取代文字題呢?我們其實有很多方法去評估孩子是否學得懂的,講出來、畫出來,甚至唱出來都可以,為什麼現在就只得寫出來一個方法呢?這值得教育界深思」。 靈活模式:真正的融合教育,應以學生個別狀况給予調適,並採取靈活多變的測考模式。(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