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代進步,育兒觀念改變,新一代的父母,大多明白體罰無助教好子女,大家都致力追求更正面、正向的管教方式,期望能成為更優秀的家長。然而,不打不罵就等於「正向教養」嗎?「P牌父母」系列,今次找來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剖析「正向教養」的核心概念,幫助父母掌握箇中精髓,與小朋友一起經歷快樂和幸福的人生。
在「正向教養」下長大的小朋友,更容易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tylim@iStockphoto)
說起「正向教養」(或「正向家庭教育」、「正向管教」),不少家長腦海或立時浮現「不打罵」、「正能量」、「多讚少彈」等觀念,註冊輔導心理學家、香港遊戲及心理治療學苑聯合創辦人郭䔝彤(Hiro)表示,這種聯想並沒有錯,只是不局限於此,「正向教養」所涵蓋的層面比這些更廣闊,「嚴格來說,『正向教養』是把『正向心理學』的理念,應用在家庭教育之中。所以想理解『正向教養』,首先要認識什麼是『正向心理學』」。
郭䔝彤(受訪者提供)
華人家長多聚焦缺點
「正向心理學」起源於1990年代,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沙利文(Martin Seligman)聯同其他心理學家及學者發展出來,它跟傳統心理學的最大分別,在於摒棄把焦點放在改善人的弱點和不足之上,而是轉移到正視人的優勢和長處,助其發揮,讓人活得更快樂、有意義和豐盛。
家長善用「正向教養」,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提升子女的幸福感。(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
Hiro坦言,受傳統文化和教育影響,華人家長傾向把目光放在孩子的「缺點」上,期望予以糾正,亦甚少對小朋友運用欣賞的詞彙,一來是不習慣說,二來也擔心說了會「讚壞」孩子。可是,大家都忽略了,經常被看扁、被挑剔的小朋友,其實很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狀態,「Martin Seligman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結果告訴我們,不論是動物或人類,當接連不斷地遭受挫折,往往會認定自己對一切都是無能為力的,這種氣餒的感覺,會使之放棄任何行動和嘗試」。她說,當小朋友屢遭批評,便容易自我標籤,覺得自己「很差」、「無用」,正因為這種無力感,導致他們出現父母最不樂見的「懶散」、「無動力」、「拖拖拉拉」等行為。
6種美德 提升幸福感
因此,想子女健康成長,避免落入死胡同,Hiro建議家長運用「正向教養」,當中有兩個重要的概念,一是發掘小朋友的強項,二是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她表示,強項並非指學科表現或音樂、運動等技能,Martin Seligman所指的「強項」,是個人的正向特質,他與心理學家彼得森.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Peterson)把200多種人性正向特質歸納成6種美德,並延伸出24個品格強項,包括:(表)
1.智慧與知識
品格強項:好奇心、洞察力、喜愛學習、創造力、判斷力
2.勇氣
品格強項:勇敢、堅毅、正直、活力
3.仁愛
品格強項:仁慈、愛、社交智慧
4.正義
品格強項:公平、領導能力、團體精神
5.節制
品格強項:自制力、謹慎、謙遜、寬恕
6.靈性及超越
品格強項:感恩、欣賞美麗、希望、幽默感、靈性
Hiro表示,每個人、甚或乎是SEN(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天生都有這24個品格,只是比重不一,「『正向心理學』有通用量表,家長可以替小朋友檢視一下,嘗試找出他們5個最外顯、最突出的品格強項,並協助孩子加以發揮」。
她續謂,當小朋友的品格強項能夠被發掘及發揮,會更容易經歷到PERMA,即是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全情投入(engagement)、正向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生命意義(meaning)和成就感(achievement),從而產生幸福的感覺。
聚焦優點:根據「正向心理學」理論,任何人天生都有24個品格強項,只是比重不一,家長應聚焦及發揮子女的強項,如社交智慧、團體精神等,令孩子活得更快樂。(Rat0007@iStockphoto)
以鼓勵代替責罵
「不少研究指出,當人能夠展現自身強項,會帶來正向情緒,包括感到愉悅、滿足、自豪、感恩等;而提升某些品格強項,例如仁慈、愛、社交智慧,則有助建立正向人際關係。另外,運用強項去解難處事,讓人更全神貫注和投入,也能帶來成就感。在這種氛圍下,人便會樂於追求生命的成長,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
那麼,「正向教養」就等於「有讚無彈」嗎?非也。Hiro強調,並非要家長把小朋友的弱點視而不見,只是希望父母明白,孩子有偏差行為,不過是他們的品格強項被過分使用(overuse)或未被充分使用(underuse)的後果,她舉例:「一個小朋友,擁有好奇心,可以為他們的認知發展帶來好處,但若過分使用,便有可能做出侵犯私隱的行為,令別人感到尷尬、不自在。」家長可以接納、理解的態度,溫和堅定地跟小朋友溝通,並教導他們如何恰當地運用或培養品格強項,「如上述情况,家長可多些提升小朋友的社交智慧,讓他們學習理解別人的感受」。
她補充,面對子女未如理想的行為,家長的管教態度很重要,「正向教養」主張以鼓勵代替責罵,「因為經常感到被愛、被鼓舞的孩子,自尊感和希望感都會較高,我們深信,一個心理基礎打得好的兒童,他們是會懂得運用自己的強項去改善弱項,修正不理想的行為」。
避免責罵:孩子有偏差行為,只因品格強項未得到正確發揮,家長應以鼓勵代替責罵。(graphicnoi@iStockphoto)
有效修補親子關係
綜合多年臨牀經驗,Hiro坦言,「正向教養」並非神仙棒,不能保證孩子發揮了品格強項,就會百分百獲得成功,但它卻能夠幫助小朋友在面對失敗時,有能力重整旗鼓,同時也有助提升親子關係。她透露,曾有一名事業有成的媽媽來尋求協助,原因是不滿念高小的兒子學習動機低,也抱怨孩子抗拒跟她溝通,亦指小朋友生性懦弱,擔心他怕事的性格,將來難成大器。「媽媽向我所表達的,都是兒子有多差,希望我能提供方法,去改善他的行為問題。但其實當時我覺得,最需要處理的,一是親子關係,二是小朋友的自信心問題。」
在輔導過程中,Hiro引導媽媽在生活中運用「強項放大鏡」,多找着兒子的強項與美德,「小男孩被同學改花名,不單沒有發怒,還不記仇,願意向曾經『欺負』他的同學伸出援手,可見他是一個很有寬恕力的小朋友,而且很仁慈、很有愛,這些特質,都能夠讓他跟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至於他之所以不願意跟媽媽多說半句、欠缺學習動機,Hiro分析,跟家庭的教養手法有關,「我感受到媽媽很着眼於兒子『做錯』的地方,會很努力去糾正他,但這樣,容易令小朋友產生受挫、氣餒的情緒,以致他愈來愈退縮,亦不想向媽媽表達,因為彷彿他說什麼,都是錯的」。
Hiro說,自從這個媽媽改用「正向教養」手法後,小男孩漸漸打開心扉,學習態度亦有改善,母子關係更得到很大的修補,「每個子女,都希望父母欣賞自己做得好或做得到的地方,而做一個懂得欣賞子女的父母,也可以令自己胸襟氣度更宏寬,壓力也會少一些」。
磨練堅毅意志:「正向教養」能孕育出堅毅的孩子,有助他們面對挫折時,能重整旗鼓。(Tomwang112@iStockphoto)
免費測驗:VIA問卷助了解強項
由威盛研究所(Values in Action (VIA) Institute on Character)設計的青少年問卷(VIA Youth Survey),適合8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使用,有助他們更了解自己的品格強項。只需登入viacharacter.org網站作簡單註冊,即可參與免費測驗,網頁支援多個國家及地區的語言,包括中文(香港特別行政區)。回答全部問題後,系統把孩子的24個品格強項,由強至弱排列次序,如選擇付費,可索取更詳盡的分析及獲得具體的建議。
找出強項:VIA青少年問卷共有96條題目,孩子需就每項描述,誠實地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回答所有題目後,系統會把小朋友的24個品格強項,由強至弱排序。(網上截圖)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