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專家:玩遊戲不服輸 認同感作怪
問:4歲的兒子經常怕輸,和家人玩任何遊戲一旦輸了便大吵大哭,一定要我們遷就他,讓他勝出。如何是好? 文︰許朝茵 資料提供:凌婉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註冊社工) |
答:孩子在3至6歲時,會開始想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照顧、獨立等能力,但這些能力需要時間慢慢建立出來,並非一朝一夕便能產生。
然而,小人兒與人相處時,往往希望表現出自己具備上述能力,獲得別人認同。可是他們的能力有限,所認識的語彙又有限,很容易便把遊戲的贏輸,視為能否達到別人要求的標準。一旦輸了,便懷疑自己能力不足,或照顧不到自己等,繼而不開心,大哭起來,想其他人遷就他。
落敗後發掘孩子值得嘉許具體行為
事實上,在遊戲中,孩子不一定要成為大贏家,才能展現他們的能力。就算孩子輸了遊戲,家長可從玩樂過程中,發掘出孩子表現優秀的行為,加以讚許,例如「雖然你輸了不開心,但遊戲過程中,我見到你懂得禮讓其他孩子,或遵守規矩,令爸媽很欣賞」。
從中幫助孩子留意到自己的能力,也感受到父母的認同,這有助他們控制情緒,不會亂發脾氣。
冷待問題 親子關係變差
有一點要留意的是,家長在稱讚時,最好具體指出孩子的優點,否則單說「好」或「叻」,孩子未必完全理解,作用不大。另外,父母在與孩子玩遊戲之前,可向小孩解釋遊戲玩法,以及爸媽對他的期望,如果他做到這些期望,即使輸了,也未必會大吵大罵。
然而,很多家長以為子女怕輸的心態只是暫時,待他日後成長後便自然會改善,因此沒有特別理會。但其實不論孩子基於什麼理由引起的情緒困擾,家長也應該要重視,否則孩子可能以為家長不重視他、受到冷待,最終令親子關係變差。父母應先認同小孩的情緒,明白他為何失望,待他冷靜後,才教導他如何處理問題。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