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家教會:黃埔宣小家教會 家長意見左右校政

黃埔宣道小學曾於2014年的關愛校園獎勵計劃中,榮獲「卓越關愛校園」之「最關愛家校合作」主題大獎。校長蔡婉英(左四)表示學校與家長的關係非常密切,家教會和家長義工就是家教合作的最佳伙伴。
黃埔宣道小學(黃埔宣小)家教會,由7名家長及6名校方代表(包括副校長及教師等)組成,當中家長委員(家委)任期為兩年,最多可連任一次,即共可擔任4年;校方代表則由學校委派。他們亦會邀請過往的委員擔任榮譽家教會委員,可參與會議但沒有投票權。

黃埔宣小校長蔡婉英是學校家教會顧問,她認為家教會是學校很重要的伙伴和朋友。「我們非常重視家長意見,而家教會就是其中一個反映家長意見的學校組織,除了一同策劃活動,也有其代表性。如果學校希望推行一些新政策,想聽聽家長意見時,也許由於時間較緊迫或者其他原因,未能諮詢全校,我們就可邀請家委做代表,請他們提供意見。」蔡校長舉例,學校曾考慮在假期前或後考試,教師認為各有好處,他們之後在家教會會議上提出,再由10多名委員投票,很快便落實在假期後考試。

黃埔宣小校長蔡婉英 黃埔宣小家教會每年除了舉辦多個親子工作坊和活動,也會負責一年一度的兩個大型活動,包括農曆年活動「新春喜洋洋」和親子旅行。今年3月的親子旅行共有600多名家長和學生參與,場面盛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家教會委員(財政)張少輝 家教會委員(康樂)黎彥琳 

家委助學校釋除家長疑慮

家教會每學年約召開5至6次會議,家教會副主席、助理校長洪良參表示,會議中除了討論家長對學校政策的意見,安排舉辦各種活動,以及如何協助學校和學生以外,也會向委員匯報學校的學與教情况、學生獲獎事項等。「因為家委是學校的伙伴,他們的家長網絡也很強,所以更加要清楚學校的學與教,以便成為家長跟學校溝通的橋樑。要知道很多家長有意見時,都喜歡先跟家委討論,如果家委對學校有足夠了解,可以釋除家長不少疑慮。」

小四學生家長陳美娟雖然沒有加入家教會,但有參與家長義工工作。她認為前線義工可以依自己時間和興趣去為學校服務,但家委就可直接向學校表達意見,所以在她眼中,家教會的角色非常重要,「家委非常了解學校,有時候我們有意見,可以第一時間跟家委反映,可能未去到校方耳邊,家委已跟家長解釋了,問題往往因而大事化小」。

家委心聲

返工媽媽一樣可勝任

家教會委員(康樂)黎彥琳有3個女兒在校就讀,今年她已是第4年擔任家委。她表示很享受為家長和學生策劃活動,所以參加家教會。「其實我們宗旨都是幫助家長和小朋友,例如我們其中一名委員是護士,便想到不如為家長舉辦一個親子急救班,讓大家都學會一些急救知識。」至於學校政策,她認為家教會的聲音有一定影響力。「我之前經常做家長義工,了解他們的想法,有時候提出意見,學校很快作出回應。例如體育和電腦科最初要考筆試,很多家長覺得實際用途不大,於是家教會蒐集意見後向學校提出,翌年就真的刪除了筆試。我覺得學校不會只是『聽了就算』,而是很認真去處理家長的訴求,這方面我很欣賞。」

家教會要兼顧事項看似不少,實際工作量又是否一般在職家長能應付?家教會委員(財政)張少輝表示,自己以往都以為全職媽媽才能勝任,所以從沒有想過要參加家教會,但在女兒剛升讀一年級時,卻誤打誤撞加入了,「剛開學時要填很多回條,我以為那是家教會的投票,怎知是參加做選委的回條!不過聽當時副主席講解後,知道會議的時間多在下班時間後,而所舉辦的活動,又大多數於周六日舉行,很多時候都能夠參加」。她又指加入家教會最大得益是更加了解學校,「我對學校的認識,都是小時候做學生的記憶;做家長,也只是在接送前後才會出現在學校。但參加了家教會,更明白學校的運作,有時候會懂得站在校方去想,為何他們會有種種的政策。另一得益是女兒對我所做的事感到很驕傲,我也覺得參與學校活動就好像與她一同經歷小學生活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