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有效飲食策略 促進良好發音
二十多年的臨床經驗,筆者跟很多治療師一樣,發現很多有趣的臨床觀察,這些觀察觸發了不少學者去研究,讓我們知道更多,讓我們掌握更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法。雖然不是所有觀察都有相關的研究,但筆者希望透過專欄跟大家分享分享。
在近年的臨床經驗中,發現兒童出現構音障礙(或「說話不清」)的個案數量較以往提升,兒童既沒有先天性原因,口腔肌肉結構也沒有明顯問題;反而有些共通點跟餵食情況有聯繫,例如:有些孩子遲遲未戒奶瓶,有些孩子的飯菜偏軟,有些孩子只能吃剪碎的肉和菜,有些不懂得用門牙撕開食物,另外有些則只懂用飲管喝水……
口齒伶俐小孩吃有骨食物
在工作以外接觸到一些口齒非常伶俐的小孩在進食上也有些特點:很會吃有骨頭的食物(如:雞翼、魚、鳳爪),而且他們的觀察力相對較強;當然,不是所有發音清晰的孩子都是這樣,不過這也引發筆者研究此課題。
如果我們參看兒童進食及發音的發展時序,不難發現兩者有着微妙的關聯。幼兒在進食方法及食物質感先有改變,在活動成熟後,相關發音也逐步發展:
進食發展時序 | 口腔活動 | 與發音聯繫 |
引進固體食物 | 口腔開合較大 | 牙牙學語 |
飲奶時有效減低漏奶 | 口唇合得更緊 | 掌握口唇音,如「m」音 |
用匙羹進食 | 口唇控制加強 | 開始講單字,如:媽媽 |
進食不同質感固體食物 | 舌頭前後活動加強 | 發出舌尖/舌根音,如:奶、哥 |
進食更多不同質感固體食物 | 口腔肌肉細緻活動發展 | 發出其他音,例:手、果 |
從研究結果中,除了發現進食能力與發音有關聯外,還發現兒童的察知力更直接影響其發音清晰度。換句話說,兒童越留意如何運用口腔肌肉,說話越清晰。在日常的遊戲或活動中,我們也可以增強察知力,例如:吹肥皂泡、把熱湯吹凍、模仿動物叫聲等等。
作為父母的你,如果想孩子說話清晰,減低不必要的障礙,緊記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逐步引進不同質感的固體食物;此外跟孩子說話多面對面,讓他多些留意你的口型及進行模仿,這簡單的方法,相信你也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