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在逆境中顯出愛
筆者在10多年的家庭社工生涯中,接觸過不少基層家庭;他們有些為生計而奔波勞碌,有些則為管教子女而費盡心機。我見證了不同人為「家庭幸福」而努力。至於「家庭幸福」何以體現?以下的個案分享,希望能與你分享家庭幸福之道。
◆家庭團結:最緊要一家人
李先生被公司裁員而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他感到無助,不敢告訴家人,隱藏自己的焦慮。幸好在社工的鼓勵及輔導下,他鼓起勇氣向太太坦白,太太理解後決定與他一起商量日後計劃並一同面對難關。事情不但沒有壓垮李家,反而讓他們一家人的關係更加緊密,攜手共渡難關。
◆家庭資源:發展才能,共創未來
雖然有經濟壓力,但李先生和太太並未有放棄。他接受社工建議,參加了就業轉型課程,並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同時,社工發現李太的才能,她對烘焙充滿熱情,所以鼓勵及協助其把興趣發展成事業。在夫婦共同努力下,太太開展了她的烘焙事業,二人在不同崗位為家庭付出。
◆家庭健康:走出網絡世界,擁抱生活
子女沉迷電子產品,鮮有參與戶外活動,這讓李太深感苦惱。社工便鼓勵父母每周安排一次家庭運動日,一家人出外走走,活動身體,亦讓一家人能夠放下日常繁瑣事,締造機會讓家人間互相分享,漸漸彼此有說有笑,家庭氣氛也更加融洽。

安排心理輔導 紓緩孩子學業壓力

◆社會資源:善用幫助,提升和諧
為改善親子關係,李太更積極參與社工舉辦的家長小組,從而學習有效管教。同時,社工也為孩子安排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在學業壓力下保持心理健康。透過這些資源,親子關係逐漸得到改善。
◆生活平衡:在忙碌中找到節奏
儘管生活忙碌,一家人努力在家庭、工作和學習間找到平衡。李先生下班後抽空教導孩子做功課,並參加爸爸小組,與孩子們共度有趣的親子時光。李太也偶爾放下工作,參與社工舉辦的家庭日營。對他們而言,只要用心經營家庭,彼此的感情得以緊密維繫。
◆社會聯繫:以愛回饋社會
李家深明「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道理。在接受幫助的同時,他們亦積極參與義工活動。有一次,李先生帶領全家協助單親家庭裝修家居,孩子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學會了關懷和付出。他們盼望建立良好的鄰里互助網絡,培育孩子正面的人生觀。
拼砌屬於自己的幸福圖畫
家庭能夠走出困境,全賴每個成員的努力,就像圖畫需要每一塊拼圖才能組成。家福會致力研究「家庭幸福指數」,切合香港社會文化背景的家庭幸福量度工具,定期評估香港家庭的幸福水平,並將其分為6個關鍵指標,分別是「家庭團結」、「家庭資源」、「家庭健康」、「社會資源」、「生活平衡」和「社會聯繫」。希望「家庭幸福指數」能提升大眾對於家庭關係的重視,共同拼出幸福圖畫,找到屬於自己家庭的幸福!
文:鄭婉娜(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