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社區:小KOL走入社區 記錄荃灣人和事

隨着城市發展,舊區、老店慢慢湮沒在歷史洪流,本土人情味亦日漸消散。為承傳香港情懷,有機構助學生化身成小小KOL,用鏡頭親身記錄荃灣街頭的人和事,增加他們對身處社區的歸屬感。

 

這天,來自荃灣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的10名學生,手持平板電腦及手機,跟隨導賞員走進荃灣社區,在小店前「左影右影」,又訪問老闆和顧客,原來他們參加了由南豐集團贊助、香港青年協會策劃的「小小荃灣KOL」活動。

這個活動以小學生為對象,歷時近3個月,不單止有文化導賞團,學生還有機會學習拍攝和製作短片的技巧。這班學生更組成一支團隊,每人擔當不同的角色,例如主持人、攝影師、剪接師等,把他們所看見、所聽到的社區小故事製成短片,上載於網絡平台,與公眾分享。

接觸不同人士 尊重多元文化

南豐發展有限公司市務及傳訊部助理總經理林碧茵表示,透過探訪社區,學生學習到所屬社區的歷史文化和特色,也因着接觸不同年齡、經歷和文化背景的人士,學懂尊重多元文化,更同時令孩子「眼界大開」。「有小朋友在參觀楊屋道街市時,說從未逛過街市,根本不知道內有哪些店舖!但透過這次導賞活動,知道了原來有家禽檔,也認識到上一輩挑選優質家禽時,會看牠們的尾部,這些都是書本以外的知識。」

親親社區:小KOL走入社區 記錄荃灣人和事
池記粉麵廠——活動讓學生走進荃灣社區,包括走訪老店池記粉麵廠,在過程中,他們不單了解到小店的背景與歷史,還能近距離觀察店內的運作與產品。(楊柏賢攝)

親親社區:小KOL走入社區 記錄荃灣人和事
採訪拍攝——學生上過數堂攝製課程後,親身到悅和醬園採訪和拍攝,店員亦親切的為他們介紹店內產品。(楊柏賢攝)

學習攝製技能 發掘潛能

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主辦方更以KOL作媒介,與社區探索活動結合。香港青年協會荃灣青年空間單位主任溫祖亮說,一方面學生可用自己的視角認識荃灣社區,有助增加歸屬感;另一方面,也提供不少機會,讓他們作出新嘗試,「透過學習各種硬技能和軟技能,例如拍攝和剪接技巧、表達與溝通方法,小朋友可從中探索及發掘自己的潛能」。

親親社區:小KOL走入社區 記錄荃灣人和事
篩選和排序——在導師指導下,學生嘗試把自己所拍攝的素材作篩選和排序,剪接成短片。(鄧家烜攝)

親親社區:小KOL走入社區 記錄荃灣人和事
分工合作——同學們為了完成剪輯,一起討論短片內容,並分工合作,充分發揮團隊精神。(鄧家烜攝)

此活動12個參與隊伍所拍攝的短片,已經上載「小小荃灣KOL」YouTube頻道(bit.ly/3W0tMGC),公眾可於即日至5月24日期間,點讚你最喜愛的短片,得到最多點讚的組別,將會獲得網上最受歡迎獎。

■學生心聲

劉巧玥(小五)主持人

「好開心人生第一次訪問能夠成功,之前會覺得好尷尬,不敢嘗試,但經過這個過程之後,得到了勇氣和成功感。」

李幸橋(小六)攝影師

「對今次拍攝表現感滿意。我本身住荃灣,以往只曾途經悅和醬園門外,但今次入內,發現原來老闆和員工都很熱情,而且店內除售賣醬料外,還有其他產品,例如鹹梅菜、海蜇等。」

親親社區:小KOL走入社區 記錄荃灣人和事
認識新同學——來自不同年級的劉巧玥(右)和李幸橋(左),很開心能透過一起參與活動,彼此認識。(鄧家烜攝)

文︰陳真紀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