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起跑線:一場共融共創音樂會
「天生我材必有用,音樂演奏無界限」。還記得上年同一時間,我有幸參與香港演藝學院的一個非常特別的節目,利用視覺感受音樂儀器,加上舞蹈和現場樂器演奏的音樂會。今年再接再厲,更加將共融共創原素得以擴大發揮並實現了很多被遺忘的夢想。
香港演藝學院演藝作曲系創意合作計劃之共創和諧共融音樂會,在2019年7月13日於香港賽馬會演藝劇會隆重演出。這是一個推廣共融表演的藝術平台,參演學校包括2間主流小學及3間特殊學校,當中不乏健全學童及殘疾學童的合作演出,確切地實現了共創和諧共融音的藝術演藝及創作目標。
有沒有想過聽障人士如何聽音樂?我演藝學院的同學,也是作曲系老師曾耀君為這場音樂會傾力製作,創作了《看得見的音樂》。他利用一部視覺感受音樂儀器,讓聽障人士感受到音樂的節拍和動力,而且聽障並非享受音樂和舞蹈的障礙,學生在話劇中伴隨音樂以活力及能量舞動出勁歌熱舞,向觀眾表現出他們對舞蹈和音樂的熱誠,展演出以視覺及舞蹈享受音樂的完美演出。
香港紅十字會甘逎迪中心學生在《輪跡》的演出中,以靈活及純熟的技巧令輪椅編排出不同的圖案,加上優美身體動作、專注的眼神及表情,展示出一場既有意思又充滿藝術魅力及音樂節拍的輪椅舞蹈。
肢體有障礙的學生又如何參與呢?香港紅十字會甘逎迪中心學生在《輪跡》的演出中,以靈活及純熟的技巧令輪椅編排出不同的圖案,加上優美身體動作、專注的眼神及表情,展示出一場既有意思又充滿藝術魅力及音樂節拍的輪椅舞蹈。編舞者王廷琳先生為香港著名舞蹈家和編舞家,他認為每個人皆有欣賞舞蹈藝術的權利,這場演出充分的展現出,「身體弱能的學生用輪椅、用音樂、用舞蹈去尋找他們的輪跡,活出生命的意義。」
主流學校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以Makey Makey、敲擊樂器及多元化的道具器材,與學生創作出兩個精彩的故事。眾多表演中,最奪目的是由賽馬會匡智學校學生及老師演出的《天之恩物》,故事啟示人類愛惜地球的重要性。匡智學校學生上年也有參與我們的節目,當時已經為觀眾帶來很難忘的回憶,今次關注到表現學生的不同長處與獨特需要,安排他們負責不同的崗位,音樂劇中的舞蹈、服裝及視藝都為賽馬會匡智學校老師為學生專門設計的原創作品,他們的齊心努力的成果,再加上小提琴及傳統蘇格蘭風笛的伴奏,為當晚音樂會劃上完美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