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教授演講廳:救救白海豚

 

於上周61日,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與合作夥伴發佈《珠江三角洲中華白海豚族群緊急保育行動》(小册子: https://bit.ly/2XHhV3q),向大灣區內各政府及相關持分者爭取進一步保育區內的白海豚。由於香港大學理學院是這項目的合作夥伴,波波教授亦應邀參與其中,共同磋商保育策略。

圖1: 波波教授繪畫的中華白海豚。年幼的白海豚呈深灰色,而成年白海豚略帶粉紅色。(圖片:波波教授提供)

白海豚在珠江三角洲內主要有三個群落,分別是東邊伶仃洋(包括香港水域)、珠三角洲中部及西部的群落,估算區內共有約2000條白海豚。單在伶仃洋海域,南海水產研究所和香港的鯨豚研究所於2017-2018年間分別錄得945https://bit.ly/2XGRUSc)及899 https://bit.ly/379SBXh) 條白海豚。但是在2018-2019年間,南海水產研究所只錄得641條白海豚,這數目下降可能跟2019年雨量增加有關。白海豚喜歡在半鹹淡水域覓食,當降雨量增加,珠江排放的淡水亦大幅增加,半鹹淡水域會推向海洋,白海豚亦因此移離伶仃洋,游向南面水域覓食。

大家可能認為區內仍有2000條白海豚,還算是不錯吧!事實卻不然。早前,中山大學和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推算珠江三角洲內白海豚數量每年減少百分之二點五,如此下去,大概300年牠們便會絕跡。最近,中山大學使用較新數據作推算,其數量跌幅可高達百分之四,即只需180年便可能絕跡了。白海豚數量持續減少,確實令人擔憂。

我問12歳的女兒:「你覺得白海豚怎樣才會活得開心和健康呢?」

她思考一會便回答說:「若果我係一隻海豚,我希望海裏有豐富和不同的食物給我食。水要清潔,沒有塑膠垃圾、有害污染物質和病菌等。同時,亦希望海面寧靜,沒有頻繁的海上交通和填海工程。BB海豚更需要有安全的環境讓牠們健康地成長。」

我十分滿意她的答案,給了她一個LIKE(即讚賞)。

要使白海豚數量不跌反升,我們便要多管齊下,針對牠們的需要來進行保育,包括:

1區內政府及漁民團體要保護及增加漁業資源。 政府可透過延長休漁期、增設漁業資源保護區和海岸保護區、以及定立法例監管捕撈漁穫(即漁獲數量、大小及品種) 等政策,來達至漁業資源可永續發展,同時確保預留足夠食物給海豚享用。

2區內政府要加強防止及減少海洋污染的策略。 除了要加強截污及改善污水處理以改善水質外,同時也要妥善處理固體廢物,以免讓塑膠垃圾流入海洋。

3政府及海運業界為保育海豚重新考慮及修改航道。 這樣便可避開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減少對海豚的負面影響(包括撞擊意外及水底噪音滋擾)。有本地海豚硏究專家告訴我,在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因為往來香港、澳門及內地的船航班次大幅減少,所以他們觀察到白海豚和江豚的數量有明顯增加。

4區內政府必須要減少填海工程及建造人工生態海堤眾所皆知,填海及海岸發展工程,會永久失去天然海床,改變天然海岸線及水流等。工程進行期間,海洋生物包括魚和海豚亦會遠離施工水域。中國內地近年已經訂立生態紅線,必須要保留不少於百分之三十五的天然海岸,不少新的填海計劃因而被叫停。同時,國內亦有把一些人工海岸生態化,例如種植紅樹林來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請參閱「人工生態海堤:一鷄三味」文章: https://bit.ly/30xf27x)。

由於白海豚的家涵蓋整個角珠江三角洲的水域,所以大灣區內的香港、澳門及廣東省各政府的跨區域合作對白海豚保育尤其重要。希望他們能合作帶領各方,及時制定和落實相關措施以加強對白海豚的保育。同時亦須要廣納學者、海上航運業界、漁民團體、觀豚營運商及公眾的意見,方能制定更長遠的保育目標和更有效的政策,使白海豚能安居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