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的天空:家庭覺醒
踏入2020年,有什麼願望嗎?香港社會重回正軌?闔家平安幸福?無疑家庭是華人社會結構的主要單位,我們都重視家庭關係,能享天倫之樂當然是福。大家也不會忘記「珍惜香港這個家」那輯政府宣傳短片吧?廣告內容是否令人感動,暫擱不提;然而,我們都明白大部分人皆從家庭長大,一代傳一代,一步一腳印,珍惜家人,互助互愛,理所當然。
家庭如模具 塑造子女形態
最近友人與我分享了一個關於家庭的比喻,相當有趣。話說朋友某天與剛大學畢業的子女閒談,其間他們提及從親戚朋友中觀察到幾個「家庭形態」,更漫不經心地指出父母在不知不覺間按着自己的價值觀、人生信念或者宗教信仰,於家中構建了一個個的形態,人在其中會受熏陶濡染,就像一個無形的模具,也就是一個個的模子,一旦把塑膠加熱變軟注入其中,冷卻後就能成形。我一聽之下,心裏不禁「嘩」了一聲,實是相當佩服今天年輕人的自我覺察能力!
其中一種形態他們叫「單面反光鏡」家庭。他們說在這種家庭中,子女就好像身處於一個四周圍着單面反光鏡的房子,他們看到的是鏡子的倒影,無法看透「外面」的景象,儼如身處於審訊室內,「外面」的人卻把內裏看得清清楚楚。他們笑說「單面反光鏡」的家庭成員看到的都是自己,人在其中不一定是自私的,但目光比較狹隘,看事物的角度單一,不能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同理心略低,重點是盲點區較大(看不到別人)。
「鳥籠」家庭 阻子女外闖
第二種形態叫「鳥籠」家庭。這個簡單易明:家,就是一個鳥籠,子女就像生活在籠中。籠內空間當然有限,然而籠子設立的主要原因是想好好保護籠內的人,尤其初生之犢。父母生怕籠外的種種「可能」、「或者」帶來傷害,因此規矩多多,孩子動輒得咎,不敢妄動;然而當子女年紀愈長,就愈想往外闖,問題是:在這種家庭形態中,無論子女怎樣用力向外跑,最終都會被籠子的欄柵阻住;一旦缺乏力氣時,或會選擇放棄,心想:逃不了,也不想令父母擔心(傷心),唯有同聲同氣……
還有一種家庭形態叫「多啦A夢」平台:平台之上,成員各取所需,規矩簡潔不贅,父母子女相當互信,高度自治,人人也有自己空間。友人子女極之推薦,並且認為自己就是身處其中……友人聽罷哭笑不得,高呼幕後種種的擔驚受怕,苦口婆心,萬般忍耐,實是難以言喻,然而心裏又慶幸子女難得如此精警覺察,自主獨立,深信他們必定能夠面對將來未知的人生。
朋友們,你又身處於怎樣的家庭形態?又或者,你是從怎樣的「模具」走過來的呢?
文:楊永明(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擔任管理工作超過廿五年。認為孩子的發展有着無限可能,透過不同的互動經歷與自我追尋,就能找到幸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