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不童:上堂嫌悶鬧情緒 課外另闢新天地 迷上科學 資優童不再搗蛋

聽到孩子屬於資優,你會覺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很多人對資優有誤解,以為智商爆棚、毋須為學業煩惱,童年肯定無憂無慮。事實是有苦自己知,資優兒童成長時,要面對許多情緒和社交問題,家長要照顧好他們,反而挑戰重重。其實,要處理這些資優孩子的問題,必須找出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情緒支援,才可幫助他們展現得天獨厚的潛能。

文︰李樂嘉   圖︰蘇智鑫、受訪者提供

說起11歲的兒子鄭樂信,媽媽阿菁坦言哭笑不得,明明讀書成績不俗,上堂的表現卻不時被教師投訴。最常見的行為是不舉手便回答問題,教師未發問,他就不停把答案大喊出來;又試過不停談天,在堂上大聲說話,當然會被教師責罵。

直到去年讀小五,學校社工經過觀察,相信樂信不是因頑皮才搗亂。經過評定後,終於知道樂信是資優孩童,數學的能力尤其高。阿菁也恍然大悟,「以前問他為什麼上堂不專心,他只簡單答一句『因為很無聊』,現在才知道背後原因。原來堂上教的東西,他很快就學會,所以較難專注」。

雖然學業不成問題,樂信的情緒控制和社交,卻叫阿菁擔心不已,「他非常容易暴躁,一跟別人意見不合就會吵架,班上有同學因而疏遠了他。由於牙尖嘴利、轉數快,要他讓步都不容易」,即使面對年長7年的姊姊,樂信也從不示弱,兩姊弟聊天時,一言不合便吵起上來,「樂信很少認錯,只會用一大堆說話護航,變相一有衝突,局面便難以收拾」。

學術上得心應手,但樂信也要學習自理、紀律等,於是媽媽安排他參加童軍,他直言步操很辛苦,卻享受跟朋友一同完成任務。(圖︰受訪者提供)

情緒失控 曾向教師動手

樂信的情緒問題,曾經令他在學校闖出禍來。有一天早上,班主任對大家打招呼,樂信貪玩唱反調,明明是在早上,卻跟老師說了晚安,結果被罰企。一心只是想開玩笑的樂信,沒想到會被罰,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他自問沒有惡意,感到被誤解而很不開心,竟然用手打了班主任」。

那次樂信出手不重,未至於令人受傷,但他的情緒問題已經不再適合繼續留校上課,校方致電媽媽將他接走。阿菁收到消息的一刻,壓力亦隨即湧現,「碰巧我剛轉新工作才幾天,清早便要離開工作崗位去接放學,有點在意同事的看法」。

身為資優孩子的家長,阿菁深感肩上負擔不輕,最怕是給學校帶來許多麻煩。事實上,每次教師跟阿菁投訴,她都不免低落,「每次老師跟我說:『孩子今天的表現不太好』時,我都不知如何應對」。唯一可以做的是回家後跟兒子傾談,希望他能漸漸改變。

想像力豐富的樂信,有天看到家中有紙皮,便動手計算大小、剪貼、摺疊,終於砌成自己的「鐵甲」。(圖︰受訪者提供)

參加資優計劃 學機械變專心

幸好,數理方面的出色表現,成為樂信轉變的契機。在香港小童群益會主辦、新鴻基地產香港單車節贊助的「新地資優科學創意發展計劃」中,樂信上堂學習機械工程、航天等較深的科學知識。阿菁說兒子的行為亦有所改進,「他說上堂會很專心,不會跟人聊天,否則追不上進度」。

樂信學習砌四驅車,理解摩打推動齒輪的原理;又用飛機木試做氣球飛機,動手裝嵌機翼、螺旋槳等。回到家中,很多成品都會被他親手拆掉,「他拆開再砌,試試是否有能力做好。最終有些會失敗,但我留意到他對科學有濃厚興趣,希望日後有機會讓他發展」。

樂信對科學很有興趣,透過各式參觀活動,拓闊了這方面的視野。

融合戶外活動 學變通思維

在科學堂以外,資優計劃也安排他去許多戶外活動,正好符合樂信的需要,「他一向喜歡去沙灘、打籃球等,討厭被困在一個室內空間」。戶外活動的內容跟科學有密切關連,他曾去觀察不同石頭,認識它們的結晶形態;又去過馬鞍山石礦場,初次接觸礦洞,礦洞深入地下水層,一陣陣涼意湧出,樂信至今印象猶新。

不過,若只在科學堂上行為良好,而平時故態復萌的話,稱不上是真正的改變。所以在知識層面外,也要在情緒上着手。資優計劃裏有高層次思維的課堂,教導孩子統整、分析、收集數據等,對日常生活都有幫助,「他好像比較懂變通,做事情時遇到阻礙,他能停一停再試,或者想出其他方法,而不是一下子變得焦躁」。

同時,資優計劃裏的社工也跟阿菁接觸,教導她如何跟孩子溝通。現在樂信情緒差時,她不會刻意講道理,「反正他都聽不入耳,更可能提及令他不快的事物,情緒變得更加激烈。我學習忍耐一下,待他平靜下來,才對他作出提醒」。

樂信和18歲的姊姊雖然有時會爭吵,但感情不錯,他更笑言吵架是他倆的相處方法。

滿足探究心 多元學習發揮潛能

資優兒童智商較高,容易對周遭事物感到沉悶,是否一定會導致情緒問題呢?香港小童群益會註冊社工卓子揚指出,兩者並沒有必然關係,但他提醒家長,資優孩子只是腦部發展較快,不代表身心成熟,「他們學習上沒問題,但遇到困難或被責備時,一樣會不懂處理,要留意他們的情緒反應」。

由於他們覺得課堂沉悶,在教導資優兒童時,一來可加深難度,二來可嘗試多元的方式,「為什麼平日無心上課,但去到資優計劃的科學堂,孩子能夠專心?不止是因為內容加深,亦因為學校以書寫、背誦為主,他們覺得欠挑戰性。有多些實驗,讓他們動手做,學習興趣便會增加」。

另外,專為資優兒童而設的課程,通常邀請專家授課,如大學教授等,「這跟孩子的特性有關,他們大部分有尋根究柢的精神,舉一反三的能力高,因此引伸出很多疑問。由專家來教導他們,便確保孩子提問時,能夠得到答案」。這可維持他們的專注力,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揮潛能。至於在校內課堂,教師未必有空間一一解答問題,但如果事後能跟進,也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樂信熱愛戶外活動,沙灘更是他的最愛,媽媽不時會陪他周圍去「放電」。

在童軍活動中,樂信(右)要嘗試搭營等,讓他不單吸收學術知識,也學到多項技能,助全人發展。

衝突後檢討 創新思維解決問題

情緒方面,每當有衝突發生,都可跟孩子檢討,目的不是叫他們道歉或反省,「既然他們有能力,就以高層次的思維,對剛發生的事情作分析」。假如他們能發揮創新思維,想出第二個方法來解決問題,就會避免激烈的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