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起跑線:特殊需要的家長

早前我有提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小孩怎樣透過音樂來改善學習情況,很多家長和朋友也和我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我們如果遇到有問題的學生,首先會和家長溝通,看看怎樣可以幫助孩子,但如果是家長的問題,那麼就變得非常困難。

一個原本沒有問題的人,變成一個很多問題的人,也許這位媽媽自己也是一個「特殊」的媽媽。

有位老師接見了一位「奇人」家長和她的兒子,第一次見面通常會彈首歌曲和傾談一會。兒子彈得不錯,也看出有天份,可是老師問他所有問題,他每次也會回頭看着媽媽,然後媽媽便會代答。老師再問「每天練鋼琴多久?」,媽媽說不定期,有時長有時短,要視乎老師的安排。為何練琴也要老師安排?原來這位媽媽由兒子第一天學琴開始,都安排老師幫孩子練習的,即每次學琴時,也就是練琴。孩子從來沒有試過自己在家中打開琴來彈,要老師到家中,他才會練。老師是月薪的,所以會隨傳隨到,媽媽沒有一絲覺得不妥,認為孩子上課時需要「監督」(Supervision)——這英文字是出自媽媽的口,我認為再貼切些是「監控」,因為這孩子已經12 歲了!

這個孩子被媽媽變成了一個「特殊需要」的孩子,12歲不懂得答問題,不懂得自己練琴,我想他也會有其他的障礙。最可憐是一個原本沒有問題的人,變成一個很多問題的人,也許這位媽媽自己也是一個「特殊」的媽媽。

家長要先做一個「旁觀者」和「讚美者」,然後要做「聆聽者」。

很多家長會和孩子一起上課,有些會一邊抄筆記,更有些會錄音。沒想到這十年,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方式起了那麼大的變化。以前我教琴的時候,會教一些很年幼的學生,在初學階段,我會邀請家長進來,有時會讓家長試彈,目的是想他們在家中一起練習,多一個親子活動。但我一定會提醒家長,永遠要做一個 「旁觀者」和 「讚美者」,這是一個學習過程,不容易做到。等到孩子已經不是初學,我會邀請家長離開課室,做一個 「聆聽者 」,但偶爾會讓家長發表一下意見,讓孩子也得尊重父母的意見。

我們一直去幫助那些有自閉傾向和學習困難的孩子,另一邊廂,有父母將自己孩子變成有自閉傾向和學習困難的孩子,實在是太諷刺。太無奈。現在孩子越來越難教,也許是一些家長越來越「怪獸 」。孩子不是你的資產,不是你的月結單,不要再Supervise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