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純中文中學的存活
下筆之前,先向擺明車馬以中文教學的「純中文」中學致敬,你們對中文教學的堅持,在全城向英語大傾斜形勢下,頗有風雨飄搖逆浪而行的氣概。
不計國際學校,香港中學分三類:全英(有真有假);中英混合(為勢所迫);全中(辦學抱負)。傳統名校自創校伊始即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官校如皇仁、英皇、伊利沙伯……資助學校如喇沙、港九華仁、瑪利諾修院、聖心、聖瑪利……等,這都是真英文學校。A貨英文學校小婦人唔想寫,只能說當中不乏直資學校。為勢所迫的中英混合學校數目愈來愈多,這些學校本來都是全英文授課的,自從政府規定有85% Band one學生才可開英文班後,好多學校已「白璧有瑕」,本來開4班的,可能是3英1中,或2英2中,甚至淪落風塵至1英3中。辦學開始就講明全中,既不為「英文」所動,更非為勢所迫,金文泰、何文田官中、培正、真光、德貞、寶血……都是。
派入中文學校絕非「係咁大」
全中文學校的學生,英文是否一定唔掂,全英學校教出來的學生,英文又是否一定好掂?答案當然不是,很視乎學生的基礎功是否紮實,平均而言,全英中學生的英文,或全中中學生的中文的確是好些,看每年金文泰和培正的報讀人數和DSE的成績就是鐵證。全港家長都期望子女入讀英文學校,如果子女被派入中英混合學校的中文班,或派入志願無填寫的全中學校,會立時天旋地轉,自責對唔住歷代祖先。王師奶是否過分誇張?保證珍珠無咁真。七年前,小婦人的姨甥女因派入中文中學,搞到一家三口喊到聲震街坊,連隔離二叔婆都喊埋一份。結果如何?去年姨甥女入讀中大英文系,這說明什麼?派入中文學校絕非就「係咁大」。
話番轉頭,在英文學校大過天情况下,王師奶擔心純中文中學仲可以慘淡經營得幾耐?自動選中文中學為第一志願又有幾多個?一方面向堅持中文教育的辦學團體致敬,一方面又擔心它們前路茫茫。培正仍是響噹噹的中文中學,它另樹一幟用英文書,中文教法獲家長認同,教育局默許,前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謝志偉博士更極力推崇。這算不算是「純」中文中學,教育界意見不一。既然培正這樣成功,為什麼其他中文中學不效法?小婦人認為「英書粵教」對他日去外國讀大學最有利,因為已經熟習好多學科上的專有名詞,銜接上事半功倍。培正學生大多心理上已有出國深造的準備(小婦人靠估咋),其他中文中學的學生未必有這樣的「本錢」。
據知有好幾間甚有名氣的女子中文中學已不再堅持純中文教學了,這是可以理解的,形勢逼人,辦學團體未嘗不是痛苦的決定。
變未必通 完全唔諗一定燶
在家長萬般皆下品,唯有英文高的取向下,一些單性(純男生或純女生)的純中文學校確實生存不易。純中文,家長唔想揀,單性收生減少了50%機會,這類「純純」學校是否也要考慮隨時勢和環境轉型呢?有些女子中文中學連收3班中一學生都好艱難。辦教育可以有多種模式,兼收男女生是一種,不堅持純中是一種,走小路轉直資是一種(?家無咁易嘞)窮則變,變未必通,但完全唔諗就一定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