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歷史事實唔重要?

日前第七屆「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舉行頒獎典禮,獲獎者對歷史各有觀點,都是有心人,比一些立法會議員討論歷史科應否獨立成科,或者一些所謂知名人士放言「高論」歷史有見地得多。

有些立法會議員太誇張了歷史科的功能,以為學生多讀歷史就會自動愛國,讀中日戰爭就會敵愾同仇,知道大唐盛世就天下臣服,永享太平,就因為他們不懂歷史,強不知以為知,誤解歷史。歷史是兩面鏡,既顯現正面,同時也顯現負面,讓後世的人各自解讀。初中歷史獨立成科已成事實,此事無足輕重,初中本來就有超過90%學校設中史科,獨立成科不過是滿足一些「低端」政客的謬誤。

今日之事 明日歷史

獲獎者之一吳倬毅同學認為新課程綱要,撥出一成課時在通識科加入本地史內容,強調國史與港史關係,他擔心本地史未獲充分關注。他認為學習歷史不止限於課本,生活周遭都是教材。吳同學說得好,生活四周都是素材。今日的社會、政治、生活、人物,包括我們每一個人,達官貴人,販夫走卒,明日就是歷史。他的擔心並不多餘,太強調國史與香港史的關係,而香港史又藏頭露尾。

是編課程的人太「聰明」,抑或太低估生活在香港年輕人的智商?

史實真相絕對要重視

另一位獲獎者霍俊希不贊成強調朝代純政治史的興替。要教好一堂歷史課並不容易,單純記下帝皇的傳承、年號、在位長短,確是枯燥乏味,這是很多學生害怕上歷史課原因。其實教師有其他方法可將歷史教得興味盎然,王師奶讀中學時有一位歷史科老師,教法特別,先在某一朝代的一段野史開始,野史人物故事味濃郁,當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時,他話鋒一轉,轉入正史發生的史實,帝皇的執政年期,不經意地滲入同學腦中。霍同學不認同「以史為鑑」,不應將歷史人物分忠奸,他認為不同時代有不同背景,在不同的歷史時空,應建立自己想法。將歷史人物定忠奸有時會流於主觀,確是危險的一件事。王師奶認同霍同學的見解,但不認同他提出中史教育不應只側重史實,應讓學生認識不同史家的觀點。

多閱讀後世史家觀點是好事,從不同角度抽絲剝繭後才下自己的判斷,是成熟的讀史方法,但史實絕對要側重,歷史就是事實的記錄,事實的真相就是歷史。

王師奶對歷史常抱懷疑態度,這態度也許並不健康,歷代史官多為當權者服務,千百年來,歌功頌德的文字多,逆鱗犯顏的少之又少。遠的不說,即使今時今日,在我們周遭發生的事誰記載?同一件事,左右立場不同的報章有不同的觀點,學生只在歷史教科書學歷史,出版商寫什麼學生們就信什麼。不要忘記,出版商也有不同立場,也有商業的忌諱,三數十年後,今日的事就是歷史,可靠嗎?霍俊希同學說要認識不同史學家的觀點,那就要看到時誰主浮沉了。

王師奶不敢談政治,但歷史受政治影響是不爭的事。無論如何,看到幾位獲獎同學對歷史有特別見地,總是令人欣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