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孩子心:孩子哪句真,哪句假?
小維的媽媽疑惑地說:「我與囝囝溝通時,他常常『一時一樣』,例如昨天我問他要不要找老師補習中文,他即時說好,轉頭又說自己說錯了,不想補了……我不知道他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我想起一次小維在課堂分享:「我不喜歡中文科。」
「為什麼你不喜歡中文科呀?」我好奇地問。
「因為我總是寫錯字,我覺得自己無記性……」小維有點失落地說。
「但我每次讓你選擇用中文或英文寫字,你都會選擇中文呢!」我讚賞小維說。
「因為我想練習多些……」小維解釋道。
「我很欣賞你想進步!那你有沒有跟媽媽說過呢?」
「有……但我都未講完,媽媽就說:『你不可以怕寫字,要從錯誤中學習……』」
習慣說大人想聽的答案
原來,小維總是害怕自己說錯話,所以他習慣說一些大人想聽的答案,而不是自己的真正想法,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應對機制。那麼,如何打破孩子這個機制,重新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呢?
1. 「開放交流」比「是否選擇」好
面對是與否的選擇,例如:「你想不想去?」、「你喜歡這個活動嗎?」小維都會不假思索地選擇合乎父母期望的答案。我提議媽媽,如果想了解小維的真正想法,可以試試這樣問:「你覺得這個活動如何?」、「不如你講多少少,我想聽你說……」讓小維嘗試表達多些,才要求他作出選擇。
2. 「給予思考空間」比「冗長道理」好
這代孩子有一個特性,他們希望自己有機會去理解事情,而不是全部被道理灌輸。所以,避免太快中斷孩子的說話,讓他有空間沉澱和消化。我們可以試試這樣問:「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我先聽你說,我再分享我的看法……」
鼓勵孩子說出經歷
3. 聽到孩子的內在需求
事情往往會引發感受,而感受反映着我們正在經歷些什麼和內在的需要。就像小維不喜歡中文的背後,是感到很挫敗,但同時渴望有進步。如果身邊的人對他表達鼓勵,定能給他有一股向好的動力呢!引導孩子將事情背後的經歷說出來,可以讓我們了解彼此更多呢!
歡迎瀏覽暑期課程資訊:
editworkshop.com/summer_course_2023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