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孩子心:別落入孩子的情緒操控

小亮今年6歲,媽媽感覺他欠缺情緒管理,遇到不如意事就發脾氣,動不動就大吵大鬧,令媽媽非常頭痛。

6歲孩子要求媽媽「改進」

有次媽媽與小亮傾談,他說沒有人喜歡他,媽媽也不喜歡他……聽罷,媽媽心裏產生了罪咎感,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小亮體會不到自己的愛。

於是,媽媽問小亮:「你希望媽媽可以怎樣改進?」

小亮說:「當我做錯的時候,媽媽不可以兇惡地責罵我。」;「當我不開心時,媽媽要陪伴我。」;「若媽媽正在忙,不能陪伴我,媽媽要溫柔地說:『等等』。」

媽媽感到驚訝,一個6歲的孩子竟然能細緻地表達他對媽媽的渴求,同時也感覺孩子的要求實在太高。雖然如此,往後的兩星期,媽媽盡量做到小亮的要求。但在過程中,媽媽發現有點不對勁,她感覺無法教導小亮,因為當她較認真和嚴厲時,他就會說:「你沒有笑!」、「你好惡!」、「你又罵我!」

媽媽:我害怕小亮討厭我……

一舉一動都要先想想,媽媽覺得十分不自在,每次表達的方式被制約,媽媽開始懷疑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自責的情緒和無力感十分大。

我問媽媽:「當要去教導小亮時,內心的恐懼是什麼?」

媽媽說:「我害怕小亮討厭我……」

我告訴媽媽,小亮仍然處於較自我的成長階段。這個成長階段的孩子,很多時候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快樂為先,他會不自覺要求別人去滿足他。當媽媽滿足他時,他會喜歡媽媽,但只要媽媽沒有滿足他,他就會覺得媽媽不愛他,覺得他的感受和需要被忽略,有時孩子還會描繪到自己就像一個沒人要、沒人愛、很可憐的孩子。

自覺「好慘」 應對壓力防禦機制

這是一種應對壓力和痛苦的防禦機制,我們稱為「自我受害化」(self victimization)。簡單來說,就是覺得自己「好慘」!

因此,父母保持清醒很重要,不要落入孩子所描繪的世界和情緒操控裏。我們首要角色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他的朋友,而大多數的孩子,還未成熟的時候,他們的喜惡變化都很大。在這個成長階段裏,孩子是否喜歡我們並不是關鍵。若我們太在意孩子是否喜歡我們,我們就會不自覺以遷就和討好的方式來與孩子互動,削弱了父母教導的力量。

最後,我告訴媽媽:「你盡力了,就是夠好的媽媽。夠好的媽媽,仍可以有進步的空間,你要學習欣賞自己,愛惜自己喔!」

歡迎瀏覽暑期課程資訊:editworkshop.com/summer_course_2024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5期]